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但饮食却越来越精细,加上不规律的作息,脾胃病越来越多。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廖锐医学博士指出,如果人体脾胃出了毛病,症状主要可概括成8个字:纳差、腹胀、腹泻、便溏。纳差就是指胃口不好,食欲不振,吃不下饭或者不想吃饭;腹胀是指稍微吃点食物就感觉发胀,不再想吃,甚至嗳气、打嗝;腹泻是指饭后15分钟到半个小时即出现腹痛,继而腹泻不消化食物残渣,泻后缓解;便溏是指大便不成形,粘腻不爽,排泻不畅等。如以上四种症状连续1个月以上反复频繁出现,这时就需警惕,这是脾胃出现问题的表现,需要中医调理。 有哪些调理脾胃的方法呢? 推腹 推腹法即是在腹部从上至下推,以经络为带,揉脐周,常推腹能达到舒肝理气、开胃健脾,补肾益脾等效果。 推腹示意图 (受访者提供) 按摩中脘和足三里 中脘属奇经八脉之任脉。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 中脘穴和足三里穴,对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对一般胃病、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很有效。因此,常按摩中脘和足三里能健脾益胃,明显地减轻脾胃病的症状。 中脘穴 图/陈辉 中脘穴取穴方法: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即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足三里 图/陈辉 足三里简易取穴: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捏脊 捏脊即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3-5遍。可以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及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捏脊 图/陈辉 捏脊主要是作用于背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分布着各个脏腑的背腧穴,提捏这些背腧穴可以调整脏腑,振奋阳气,驱邪外出。脾胃虚弱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可以改善脾胃虚弱型胃溃疡患者的胃痛隐隐,经常反酸,食欲不佳,乏力等症状。特别是小儿的脾胃虚弱,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食疗方 调理脾胃当然不能少了食疗,廖锐博士给您推荐两款药膳,补脾养胃,让你的脾胃强壮起来。 山药有健脾功效 图/陈辉 莲子山药桂圆猪肚煲 材料:莲子50克,新鲜山药250克,桂圆20克,猪肚1个 做法:把各种材料洗净,新鲜山药切片,猪肚切片,加生姜2片、大枣3个,胡椒适量,瓦煲煮汤即可。 功效:健脾温胃、益气补虚 适用人群:适用于胃痛、消化不良、腹泻、失眠等人群。 山楂可以开胃 图/陈辉 七味健脾开胃粥 材料:山楂15,麦芽15,鸡内金15,党参15,芡实15,薏苡仁15,白扁豆15,粳米适量。 做法:各种材料洗净,煮成粥即可。 功效:益气健脾开胃 适用人群:适用于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腹泻等人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