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82篇 人体六大系统的发病特征以及预后

 同人王皓宇 2021-12-24

人体的太阳表系统居于人体之表,受太阳运动规律的左右,人体气血的运行模式从体内向外宣发,因此人体体表的阳气是最强的。《黄帝内经》经常把太阳系统称作“(第)三阳”;阳明系统主管人体的肠胃,食物的消耗依靠阳明系统的温煦和滋养,其阳气水平次于太阳系统,因此称作“(第)二阳”;少阳系统的“地理位置”处于阳明和太阳之间,负责平衡分配太阳与阳明之间的阳气,少阳系统称作“(第)一阳”。与三阳系统对应,太阴系统主管人体津液,掌管的阴液范围最大,因此称作“(第)三阴”,少阴系统主管人体的水液精华,少阴系统称作“(第)二阴”;厥阴系统主管人体的藏血,称作“(第)一阴”。

《素问·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痛;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

阳明系统(肠胃)有病,人体的通过肠胃的运化能力就会削弱。在抽象层面,运化能力下降会导致人们思虑增加(对无形的情绪也缺乏有效的运化),病人往往有难以告人的隐情。血液是水分和营养物质通过肠胃通道消化后进入人体静脉形成的,阳明系统有病,就会导致人体造血能力下降。女性很容易引发月经量少或者月经不调,严重时甚至经闭。如果疾病形成久了,人体血液亏损身体会逐渐消瘦下来。身体得不到血液津液的滋养,身体出现严重的冷热不均,冷热不均会导致身体内的气流对流,就会导致中医所谓的“内风”,称作“风消”。内风会消耗人体的津液,让人体的血脉更容易干枯,人体的肝肺系统以及细胞就会逐渐“萎缩变小”,这时人体整体的“气容量”就会减少。长期下来,人体呼吸能力就会减弱。人体通过深长有力的呼吸让身体充氧,并将身体的内热通过新鲜空气代谢出去。呼吸短促,身体内脏腑的细胞就会逐渐萎缩,造成纳气不足,气息上逆,称作“息贲”,治疗起来难度就会加大。

太阳表系统主管人体的呼吸和散热,外邪影响毛孔的开合导致人体散热和皮肤呼吸功能失常,所以经常会感到忽冷忽热,或者有发烧怕冷的感觉。人体主要通过皮肤毛孔进行散热,下部肢体因为远离躯干,通过呼吸来散热能力比上部躯体要弱一些,所以大腿部积热,经常发生一些发生痈肿(北方人称作疥疮)。人体通过呼吸驱动身体的能量上下流动,太阳表系统生病很容易导致气机上逆,气会带动人体血流的方向向上。两腿失去气血的滋养就会表现出腿部痿弱无力而逆冷,腿肚子容易出现酸痛。时间久了,太阳系统宣发力量持续减弱,气血不足以调动到体表,皮肤就会干燥而不润泽,出现西医所说的干燥综合症、鱼鳞症等疾病。气血上逆严重发展到少腹部,男性在睾丸处,女性在会阴部就会出现气血瘀滞,感觉到紧绷或者少腹凉,古语称作“颓疝”。

少阳系统主管人体的生发之气,生发之气负责温暖和壮大人体气机的流动。生发之气减少,人体的气机就不能有效的上下流动。很容易导致气机上逆而咳嗽,或者肠胃虚寒的腹泻。如果少阳系统发病时间久了,很容易造成供养心脏的阳气不足,导致心虚疼痛,或者消化不良,人体的气机上下运行不通。

《素问·阴阳别论》继续说:“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日风厥。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支不举。”

人体的厥阴系统属木,通过生发之气来疏导肠胃之气的正常升降,阳明系统和厥阴系统很容易同时生病。人体厥阴系统在抽象层面主管“藏魂”,肝系统中的血气不足就很容易导致惊恐。人区别于低等动物,之所以能直立行走,依靠的是气血从下至上通过腰背滋养人体,通过肝气的生发带动气血向上,肝气不足很容易导致背部的气血上升不足而背痛。肝气不能有效疏导人体的脾土之气常常出现打嗝、嗳气。阳气不能正常生发就会出现打呵欠,人体气机不能正常生发带动气血疏达到末梢,手脚长期冰凉,中医称作“风厥”。

人体少阴系统主管元气的供应,人体的元气主要贮存在少腹部位。少阳系统的经络循行于胸下和两肋,如果少阴系统和少阳系统同时生病,很容易出现腹部胀满,心下满闷。少阴心肾系统主管人的藏志,藏志之气和少阳的生发之气被抑制,则会出现经常叹气无力。

太阳系统主管人体的宣发之气,太阴系统主管人体津液运行。太阳系统的宣发之力带动人体的津液向皮肤肌肉扩散。太阳系统和太阴系统同时生病,人体的肌肉就会失去滋养,枯萎就会导致肌肉无力或者半身不遂。老年人常见的肌肉萎缩、中风经常是太阴系统长期虚损,津血风邪入侵太阳系统造成。

《素问·阴阳别论》说:“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日毛,鼓阳胜急日弦,鼓阳至而绝日石,阴阳相过日溜。”

脉搏鼓动于指下,来时有力,去时力衰,叫做钩脉。人体脉搏的鼓动依靠心肺的的泵血功能,心肺泵血的压力足够,会在脉管上产生有利的冲击力。从人体的血脉循环图上可以看到,人体除了肾脏外,绝大部分回血都要先通过肝脏再回流到心脏中来,如果肝脏中的血容量不够,静力弹性功能不足,脉搏的回血能力不足会导致“去时力衰”,勾脉反映了肝系统血容量匮乏。

“毛脉”是脉搏鼓动无力,同时由于肠胃的弹性能力和内收能力不足导致气血很容易浮于表,常见易于盗汗的身体。“毛脉”反映了身体肺和脾胃的功能较弱。

脉象有力而紧张,如按琴瑟的弦,叫做弦脉。弦脉反应了主动脉血管的血液的分流能力不强,人体的末梢组织外层是静脉毛细血管,动脉供血最终要分配到静脉血管当中去。静脉系统通过肝系统的负压回流到心脏。弦脉反应了肝的疏导回血能力不足又存在瘀滞。临床常见焦虑症、紧张症、脾气暴躁、敏感、洁癖、睡眠浅等情况。

脉象有力而必须重按,轻按不足,叫做石脉。石脉反映了人体的肾功能不够强大,鼓动气血力量不足。血液循环不够,进入肾脏代谢能力不足,排尿量就会减少。常见身体内水液代谢不足,肥胖、血压高等疾病。

脉象既非无力,又不过于有力,一来一去,流通平顺,叫做滑脉。滑脉反映了身体内气血流动和水液代谢较快。常见怀孕脉象,因为怀孕会导致孕妇体内水分增多,新生命的产生会引发气血流动加速。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阴之所生,和本日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

人体的阴阳失去平衡,就会导致生病。体内五脏的精气失去平衡和制约,气机内动扰动肺气的运作。人体的肺处于身体的上部,内热上浮积蓄很容易导致肺热开合失调。开合失调流汗不止损失人体的热量和津血就会导致四肢厥冷。上热下寒就会导致人体阴阳的运转失调而出现肺虚喘鸣。

人体属“阴”的津液、血液的化生依靠“阳”来推动和温煦人体。属阴的一面同时可以制约阳的躁动和亢奋。阴阳的平衡有利于人体的生态系统运作。属阳的一面亢胜会过多的消耗人体的津血,属阴的一面亢胜会导致人体的气血代谢不足,脏腑的运化功能低下,很容易产生寒湿之类的疾病。

“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已。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

称作“死阴”的病,通常发展严重很快威胁到生命;称作“生阳”的病,不过四天就会痊愈。所谓生阳、死阴的意思是:如肝病传心,为木生火,得其生气,叫做生阳;心病传肺,为火克金,金被火消亡,叫做死阴;肺病传肾,以阴传阴,无阳之候,叫做重阴;肾病传脾,水反侮土,叫做辟阴,是不治的死症。

“结阳者,肿四肢;结阴者,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日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肠辟死。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

人体的阳经主要是气和能量流经的通道,邪气郁结于阳经,能量郁结就会导致则四肢浮肿。人体的四肢是阳经通行的道路,人体的阴经是津血流通的通道。人体主要通过肠胃的毛细血管将营养物质分流到静脉血管产生血液,如果邪气郁结津血流通不畅,肠胃向脏腑血流分流不足就会出现大便出血。出血的量和多少反映了郁结的严重程度。

血脉和经脉出现了郁结和阻滞,血液进入到肾脏的道路出现阻滞,肾脏代谢能力不足,排尿减少身体很容易积水,进而导致少腹胀、脚气等疾病。

邪气郁结于(第)二阳的胃和大肠,郁结不通导致内热,内热经常出现口渴的疾病;邪气郁结于(第)三阳足太阳膀胱和手太阳小肠系统,这两个系统负责人体气血和水汽的大面积“调度”,多表现为上下不通的嗝症;邪气郁结于足太阴脾和手太阴肺,这两个系统负责津液的调度,很容易表现为多为水肿膨胀的病;邪气郁结于(一阴一阳)厥阴和少阳系统,这两个系统的经络经过人体的两侧和脖颈,通常会出现咽喉的疾病。

作者原创,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