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德炉的主要特征

 璇琮坑 2019-07-01

宣德炉的主要特征


明代宣德三年三月,因见郊坛太庙内廷所陈设之鼎彝式样鄙陋,遂以暹罗所贡的风磨铜仿造古式大量铸作香炉,自上用以外,并颁赐各王府两京文武衙门使用,第一次制作数量计一百一十七款,三千三百六十五件。第二次于当年十一月间复应需要补铸一万五千六百八十四件,合计二万零四十九件,件件著录,是为有名的“宣德炉”。

宣德炉以其款式古雅、铜质精粹,百炼良金,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淡淡穆穆、玉毫金粟,隐跃肤理之间,若以冰消之晨,夜光晶莹映彻,回非他物可以比拟(注:明·项子京《宣卢博论》),因其质精物美,铸造后仿铸者众,明末清初尤然。清·张潮在其《宣炉歌注小引》称:“宣炉一种,则涨盁X所师,后莫能继,——所恨赝鼎纷陈,不可胜诘,非巨眼莫能辨之,良由爱之者多,则其值益贵,则赝者日繁”,所铸铜炉尽以“大明宣德年制”铭款,蔚为香炉的另一番文化景观。宣德炉分庙堂之器与清玩之器两大类,以方形及圆形为大宗,庙堂壮观瞻,故尚大器如鼎彝之类,清玩以口径三寸之乳炉为主,以便摩挲把玩。今且就不同角度试看宣炉之特征:

一、型式

初期造型以博古图、考古图中所载鼎、彝、鬲、敦各形及金乌、兔、象、麒麟、凤首、狮首等为主,计八十八种,间以柴、汝、官、哥、钧、定窑器及仿唐天宝局及元人郭守敬造型如:鼓墩、朝冠、丹炉、金猊、素腹、天鸡、台几、炉盘、金鹤、辟邪、百折、橘囊等,计二十九种,合计一一七种。第二次补铸之造型则以簠、簋、壶、尊、俎豆、卤簿、献瓦、斝、钟、金猊、竹节等式,丰富多彩。

二、耳

有五十余种,以冲天耳、桥耳、鱼耳、索耳、螭耳、如意耳、环耳、连珠耳、戟耳、蚰龙耳、夔耳,象耳、鋬耳、椒图耳、连环耳、飞凤贴耳等。

三、足

有四十多种,如:三足、四足、圈足、乳足、马蹄足、象鼻足、凤足、环足、戈足、花足、尖足、云头足、如意足、竹节足等。

四、口

有十余种,如:平口、侈口、反唇口、折唇口、卷边口、花唇口等。

五、色

《宣炉小志》称:“炼炉者视炉之小大轻重,放火得法,其色或日渐以深,或日渐以淡,深有深妙、淡有淡妙。”《帝京景物略》载:“宣炉色五等,为栗壳色(黑黄色)、茄皮色(红紫色)、棠梨色(黄中间红)、褐色(微黄而净)、藏经纸色(净极光如水者),尤以藏经纸色为最”,其余有青录、古铜、黄褐等多达六十余种。《遵生八笺》称:“古铜以褐色为上,水银黑漆鼎彝为次,青绿者又次之”,盖宣庙喜仿褐色,故宣铜此色最多。

六、饰

除铜自身纹饰外,以金、银镶嵌,或泥、或渗、或流。纹饰有回纹、云纹、雷纹、百折纹、卦象纹、夔龙纹、云雷纹、饕餮纹、蟠夔纹,垂花纹、蟠虬纹、蝉纹、万寿纹、如意纹、螭首纹等。

七、款

《遵生八笺》谓:“其底识文用匾方印子,阳铸大明宣德年制”真书,其书法自当时学士沈度之手,字划完美,印地明晰。此外有少数作“宣德”二字之篆文款,仅作“宣”之一字篆文款及“宣德年制”之四字篆文款者,尤其补铸者或作“宣德年制”四字小楷,或作“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或作“宣德”二字篆文,或作“宣德年制”四字篆书,或作“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欧体长方款等,不一而足,于《宣德彝器图谱》中均有详细纪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