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家剑法之必修“抱剑势”,无此则很难进入内炼之门

 九天凌霄阁 2019-07-04

“抱剑势”是武当内家剑法的必修之式,此法是内敛剑元之法。按传统宗风而言,剑出之后,则气会从身中而分贯四肢百骸,此时则应回收剑器,以“抱剑势”来团敛真元纳入丹田,如此才有开有合,有升有降,是为真功也!

然观世上所广传的剑法,很少见此抱剑势,是为何故?一个是传承不齐,很多人是纯以剑术而演练,没有内功修行;另一个则是有内功传承者,已经太乙循经,不再每招每势都需要抱剑势来引气归元。

这就如同太极拳一般,太极拳的抱球一势极为重要,可以团敛真元,聚气化力,可以更好的帮助行功。体内真气初步得以萌动的人,练习“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揽雀尾”诸势的抱球时,都会不自主地停顿一会。这是因为体内真气已经启动,到了抱球时,体内的真气会促使练拳者在这时定一会儿,使真气得以集聚。

但是真气没有启动者,或元气已经很充足的人就不会这样。没有真气启动的人,他没有感受,抱不抱球对于他来说,没有真实的感受;而元气饱满者,两手稍为一相对,真气就已经聚拢了,也不必要再停留。

当然我们看到社会上的很多大师抱球时,不做停留,多是因为他们没有内功,也没有传承,是不知此中真滋味也。

抱剑势的腿部动作是虎步凤点头之姿,一手持剑立于中宫,剑尖朝上,与人体中脉相合;另一手剑指按于持剑之手腕。按传统宗风,是两手都要练的,就是说不能只练一手剑,两只手都要分别持剑练习,这样体内的阴阳气脉才能更加平衡。

中国的传统武术讲究“拳成兵器就”,意思是说拳脚内功练好了,再练兵器,很快就能练成了。当然这是建立在内功的基础上,也就是你练的功夫得是内家武学,要是外家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作用就没这么明显了。

打个比方说,以“抱剑势”立好,然后一剑劈出或刺出,此时内力分涌四肢百骸,持剑之手则有气汇于剑中。而后再回收为“抱剑势”,内力又返回到丹田,这才是真的内家剑法。但是如果你基本的内功都没有,练拳时,气都达不到手和脚,他能达到剑中吗?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种内气的往来已经很通畅了,已经形成了开合有序,升降有度。之后,就可以按照师传的剑法,自由的演练。剑法中的收敛之功并不是只有抱剑势一法,只是此法最为精要,适合初学者快速把握和进阶,此时练剑则是视演练者自身情况而定,如果感觉元气不足了,则可以用抱球收敛一二再继续。

传统学识的散失在社会上已经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了,不管是内家剑法的“抱剑势”,还是太极拳的“抱球势”已经很少为人所重视,或者说是已经少为人所知,可惜时人多只顾外在的热闹,而少有人去追寻内在的真消息,这也是武学的悲哀吧!

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没有“抱剑势”的专修,想要进入内家剑法的大门是极其艰难的。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第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第19代传人 凌霄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