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不相伤,则德交归焉》

 野之老 2019-07-05

“两不相伤,则德交归焉”,这也是《老子》里的观点。意思是,国君与鬼神这二者如果不加害于百姓,那么这二者所谓的“德”则便就是殊途同归了。


具体怎样理解,韩非从一下三个层面上对此进行了解读。


第一,“人处疾则贵医,有祸则畏鬼。圣人在上,则民少欲;民少欲,则血气治而举动理;举动理则少祸害。夫内无痤疽瘅痔之害,而外无刑罚法诛之祸者,其轻恬鬼也甚。故曰:‘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治世之民,不与鬼神相害也。故曰:‘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这段说的是鬼神伤人!这样说的:人在生病的时候,才会想到医生的重要性;同样,而人在罹受灾祸时,也才会敬畏鬼神的魔力。如果国家有圣君在上,那么民众自会淡泊少欲;而一旦民众淡泊少欲了,那么周身之血气运行就会调畅,人之行为举止也便和谐合理。百姓的行为举止如果规范合理了,一则体内没有痤疽瘅痔等疾病的危害,二则身外也没有刑罚诛戮的祸患;同时,百姓也会因此而把鬼神看得很轻淡了。所以《老子》才说:“如果按照法则去治理天下,那么鬼神也便就不灵了。”这样,处在安定社会里的百姓,他们当然也就不会再与鬼神之间有任何相互交割了。对此《老子》说:“这不是说明鬼神不灵验了,而是说即使灵验,鬼神也伤害不到人了。”


第二,“鬼祟也疾人之谓鬼伤人,人逐除之之谓人伤鬼也。民犯法令之谓民伤上,上刑戮民之谓上伤民。民不犯法,则上亦不行刑;上不行刑之谓上不伤人,故曰:‘圣人亦不伤民。’上不与民相害,而人不与鬼相伤,故曰:‘两不相伤。’”这段韩非说的是“圣贤的国君不会伤害百姓”!这样说的,如果鬼神作祟伤人而使人生病,这叫做“鬼伤人”;而人如果驱逐鬼神,则这叫做“人伤鬼”;百姓如果违犯了国家法度政令,这叫做“民伤君”;而国君如果滥用刑法惩戮百姓,这叫做“君伤民”。如果天下百姓无人犯法,那么国君也就无从行刑;当然国君一旦无从行刑,那么这就叫做“君不伤人”。所以《老子》才说:“圣君是不伤害百姓的。”而国君与百姓一旦互不相害,加之百姓与鬼神间也毫无交割了,那么这就叫做“两不相伤”。


第三,“民不敢犯法,则上内不用刑罚,而外不事利其产业。上内不用刑罚,而外不事利其产业,则民蕃息。民蕃息而畜积盛。民蕃息而畜积盛之谓有德。凡所谓祟者,魂魄去而精神乱,精神乱则无德。鬼不祟人则魂魄不去,魂魄不去而精神不乱,精神不乱之谓有德。上盛畜积而鬼不乱其精神,则德尽在于民矣。故曰:‘两不相伤,则德交归焉。’言其德上下交盛而俱归于民也。”这段总结的是“君神与民两不相伤”的美好情景。话说百姓如果不犯国法,那么国君对内则便不再动用刑罚了;对外也不再从事于贪占民利的事情。而国君一旦对内不动用刑罚,对外不扰民财利,那么百姓必将生息兴旺。民众一旦生息兴旺了,那么财富与国力就会随之增加;这种民众生息兴旺,国富民强,就叫做“有德”。但凡是所谓的鬼怪作祟,那么百姓就会终日人心惶惶、神不守舍或精神错乱。而百姓一旦人心惶惶或精神错乱,则这便属于“无德”;反之鬼神如果不作怪则百姓便魂魄不丧,百姓魂魄不丧则精神亦不会错乱,这种精神不乱便属于“有德”。另一方面,国君如果使百姓蓄积丰富了,那么鬼怪也便不会再来扰乱民众精神了,这样,德也便就在民众中了。所以《老子》才说:“两不相伤,则德交归焉。”即,国君与鬼神这二者如果不加害于百姓,那么这二者所谓的“德”则便就是殊途同归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