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吴谦等所著的《医宗金鉴 · 正骨心法要旨》中有云:“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在临症的时候,通过触诊来判断内在的问题,此时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已经在脑中构思,手法已经刻画,而这些手法都是平时熟练于心的,心到手到,手到病除。那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平时的一点一点的积累,对于正骨的从业者来说掌握脊柱的定位是最基础的东西了,只有将这些东西熟练于心才能达到“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地步。现在开始带领大家学习如何精确的触诊各个脊椎。 首先普及一下,颈椎有7节,用英文字母C代表,第一颈椎即C1,胸椎有12节,用英文字母T表示,第七节胸椎即T7,腰椎用英文字母L表示,第五节腰椎即L5。
C1:第一颈椎没有椎体,二侧的横突很长,所以一般只能触诊到横突,触诊时在乳突的下方约一指的距离便是第一颈椎的横突。 C1约在翳风穴的位置上 C2:第二颈椎的特征是棘突最大且分叉,所以一般触摸棘突。触诊方法是从头后正中线向下滑动摸到的第一个骨性凸起便是第二颈椎的棘突。 C2颈椎的棘突最大且分叉 C3:第三颈椎的触诊首先需要定位C2,C2向下一个便是C3 C4:颈椎的生理曲度是向前凸的,第四颈椎的位置处于颈椎生理曲度的最凹点,在加上项韧带和肌肉组织一般情况是不容易触诊到棘突的,如果触诊到了棘突则表明生理曲度有可能变直后者反张。所以正常情况下只可以触诊到横突和后关节突。 C5:第五颈椎的触诊需要先定位出第七颈椎,第七颈椎向上数二个棘突便是第五颈椎。 C6:第六颈椎的触诊同样需要先定位出第七节颈椎,第七颈椎向上数一个便是第六颈椎。 C7:第七颈椎最大的特征是棘突最长、最凸,又名隆椎,所以当低头时最凸的一节棘突便是第七颈椎。 C7当低头时最凸
T1:第一胸椎的触诊需要先定位出C7的位置,C7向下一个就是T1 T2:第二胸椎的触诊需要先定位出C7的位置,C7向下数2个就是T2 T3:第三胸椎的触诊需要先定位出C7的位置,C7向下数3个就是T3 T4:第四胸椎在肩胛骨内侧最突出的高点,即二肩胛骨内侧连线之间的椎体便是T4 T4 T5:触诊第五胸椎需要先定位出第七胸椎,第七胸椎处于二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位置。从T7向上数2个椎体便是T5 T6:触诊第6胸椎需要先定位出第七胸椎,第七胸椎处于二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位置,从T7向上数一个椎体便是T6 T7:位于二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中间 T7 T8:第八胸椎的触诊需要先定位出T7,向下数一个椎体便是T8 T9:第八胸椎的触诊需要先定位出T7,向下数2个椎体便是T9 T10:第八胸椎的触诊需要先定位出T7,向下数3个椎体便是T10 T11:第八胸椎的触诊需要先定位出T7,向下数4个椎体便是T11 T12:第八胸椎的触诊需要先定位出T7,向下数5个椎体便是T12
L1:触诊第一腰椎需要首先定位出L2,向上数一个椎体便是L1 L2:第二腰椎的棘突平双侧的肋弓下缘 L2 L3:触诊第三腰椎需要先定位出L4,向上数一个椎体便是L3 L4:第四腰椎的棘突下平二侧髂脊的高点。 L4 L5:触诊第五腰椎首先定位出第四腰椎,L4向下数一个椎体便是L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