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面试要家长带学历证书,家长哀呼:我们已经被“考”焦了

 常心舟 2019-07-08

前不久,成都某小学的入学面试通知引起了热议。

通知里提到,除了要带照片和身份证外,还要带父母学历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有人质疑是不是学校要筛选家长的学历,择优录取。

虽然校方回应称,要求带学历,是因为后期会有家长公开课,需要提前先做了解。

但不管学校怎么解释,家长还是陷入了无限焦虑中。

因为近几年来,私立学校挑家长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不少地方的幼升小把家长也列入了考试范围。

其实何止是幼升小,养娃的一路,父母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试。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而现实告诉我们,为人父母后,我们将面临重重考试,简直都快被“考”焦了。

01幼升小的offer拿不拿得到,不仅考孩子,还得考家长。

近几年,各地都有各种幼升小针对父母的考试,有面试,也有笔试。

记得前年上海一个民办小学幼升小的“家长问卷”刷爆了朋友圈,很多家长表示被难倒,感慨做家长太难了,需要回炉重造……

除了考验家长智商的考题,还有家世查三辈,甚至看家长身材,肥胖的、超重的统统不要。

好友前不久刚经历了一场扎心的幼升小考试,她在某一线城市,孩子很聪明,一年级面试完了,觉得很肯没问题,结果被刷了。想了好久才明白应该是她是大专毕业,才导致孩子被淘汰的。

后来孩子还贴心地安慰她说:“妈妈,没关系,这个学校太贵了,我们不读。”她却觉得,是自己拖了孩子的后腿,很自责。

对很多家长来说,幼升小的压力,不仅是孩子能通过考试,还包括自己能通过考试。

因为能不能拿到幼升小的通关卡,和家长的经济实力、教育背景等各种综合能力息息相关。

有位妈妈总结很精辟:“以前我认为牛蛙和青蛙的差距是一个鸡血的妈妈,所以我拼命地鸡娃;后来发现娃与娃的差距是一个拼得上的爹,所以我选择默默面壁……”

02幼儿园的花式考试,虐哭无数家长。

幼升小是一道坎,你以为幼儿园就是岁月静好吗?

小柚子刚刚小班毕业,我早已感觉到了悄悄袭来的压力。

以前曾天真的以为,孩子上了幼儿园,我们就可以解放了,谁知道幼儿园竟然还有作业?

而学校布置的每项作业,都是在全方位考验家长的“德智美”水平,手残党的父母表示,真的被虐哭了无数次。

构思各种创意画、做手抄报、DIY各种主题的玩具、绘本,熬夜陪孩子做手工作业,根本不算事。

网上随手一搜,就是哀鸿遍野的吐槽声。

其实陪孩子做手工“苦”点“累”点真的不算啥,最怕的是,手艺不精的我们,忙活了半天,做出的东西却拿不出手,有种瞬间被啪啪打脸的感觉。

除了作业,幼儿园还有各种各样的“隐形考试”,更是对家长“用心度”的深度考验。

前段时间,小柚子幼儿园开家长会,老师在台上认真点评了各个家长这段时间的配合情况。

其中,对幼儿园的近期“小花园”主题活动里,各个家长的“优秀”程度给予了详细点评。

比如,某某孩子的妈妈,第一时间折了很多手工花,拿到学校;某某孩子的奶奶,经常到学校帮忙打理孩子们的小菜地;某某孩子的爷爷,主动请缨,去给孩子们做园艺知识的讲座。

看着老师图文并茂的ppt展示,做为“落后分子”的家长代表,我真的感觉如坐针毡,回来和柚子爸说:“下次幼儿园活动,我们一定得积极点!”

被花式作业虐哭的我们,最后终于明白了一个真理:活到老、学到老,要像不倒翁一样,被考倒了,再顽强爬起来,继续笑呵呵地迎接下一次挑战。

03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父母们拼到疯魔。

前段时间,香港的一部纪录片《没有起跑线》引起热议,揭示了孩子诞生一路,父母的焦虑与压力。

纪录片里,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教育,真的是拼到疯魔。

因为香港的名校只收一月份的孩子,所以很多父母从怀孕前就开始准备,算着日子怀孕,真的是“赢在子宫里”。

还有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进好的幼儿园,甚至会放弃自己的工作去幼儿园面试当校工!

家长如此拼命,是因为头顶上高悬着一把焦虑的剑。

记得电影《起跑线》里,每当面临女儿不能去私立学校时,女主米塔就会开始碎碎念:

“不能进入好的学校,就没有好的工作,女儿的朋友就会超越她,她会孤单,会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就会自弃,就有可能开始吸毒……”

而丈夫一听到“吸毒”两个字,就仿佛看到天塌下来的感觉,又马上鸡血地“开始战斗”了。

米塔夫妇的焦虑,也是很多父母共同的焦虑。

都说“赢在起跑线”,起跑线究竟在哪呢?

谁也不知道。

只知道,如果我们不努力,我们的孩子可能连和别人同台竞争的“入场券”都可能得不到。

我们曾说:“希望孩子平凡就好”。但现实是,非但孩子不能平凡,父母也要努力上进,不然就成了拖孩子后腿的家长。

剧场效应,让所有父母,都只好站起来了。

你很难再找到一个不焦虑的父母。

经过重重考验,花式被虐的父母们,真的被烤焦了!

04被考焦的家长的出路——平常心做父母。

认真想想,父母们被考试折磨得身心俱疲,除了大环境的压力,不可否认,也有我们内心自身的原因。

一个戳心的真相是,父母对孩子的高期许,很多时候是对自己不认可的一种投射。

把我们不能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却不知孩子能否承载。

有句话说的很好,人生有三大难过的坎,认识到父母是普通人,认识到自己是普通人,认识孩子是普通人。

东野圭吾《造彩虹的人》里说:“正如孩子心中会有理想的父母,父母心中其实也有理想的孩子形象。但那种形象并非连父母都难以理解的天才少年,而是平凡、天真、偶尔会给父母添麻烦的孩子”。

几米说“麻烦的孩子,让父母变成伟人。愚蠢的父母,让孩子变成智者。”

治愈我们焦虑心的答案,其实不过三个字“平常心”。

用一颗平常心去为人父母,或许就会从容许多。

作家池莉曾写过一本书《立》,记录了24年和女儿共同成长的感悟。书中写道:

“人生根本没有一条整齐划一的起跑线,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世界。

我没有要求也不希冀我的孩子去做什么大人物,做自己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目标,顺利到这个目标,在整个过程中感到快乐,孩子啊,这就够了。”

你好,我是柚子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正面管教讲师。

分享读书心得、观影感受、育儿经验等亲子内容;探索有关幸福力的一切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