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阳之道与中医养生

 Yumeizhong 2019-07-09
  易经系辞开宗明义就指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这里所谓的天尊地卑绝不是崇高与卑贱的意思,而是就位置而言,是天在上而地居下。故乾坤定于上下,乃天地自然之序,也是易之本体。后天八卦以体为用,故用离坎代替乾坤,离南坎北,而乾坤居于四隅。乾下而坤上,而天地成为交泰之象。系辞则追溯其本源,本源不失,德用章显。故曰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卑者为地而在先。高者为天而在后,即为地天交泰之象。陈者其如军伍之阵,必参伍相错,行列相交,有序而不纷,有法而不滞。或在前在后,或在左在右,进退有度,行止有节,则可见其贵贱。贵贱者犹如主与从,贵者尊则寡而统众,贱者卑则众而奉寡。此贵贱由于其位而确定。故曰动静有常,动者阳而静者阴,阳刚建而阴柔顺。阳与阴既明,刚与柔乃决。断者决也,亦辨别之意。故曰刚柔断矣。贵贱以位而言,动静以行而言,刚柔以德行而言,而皆始于阴与阳。阳贵而阴贱,阳动而阴静,阳刚而阴柔,阳始而阴成。推之则阳升而阴降,阳高而阴卑,皆以乾坤为本。乾阳也,坤阴也。二者为两仪之象,而生于太极。初始于一,一生于无,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而生成六十四卦,生了又生,所以说生生不息谓之易。天地之德,以生生为本。所谓天地以好生为德,则亦阴阳之道,自然而然。阴之与阳,不合不生,合则无不生。孤阳不长,孤阴不生。以其两情相求则无不合,如男女爱慕,雌雄和聚,不教而能,不遣自至,则为其身为生之所驱。生也者,宇宙之大本,天地之大德。生生不已之德,既自天地见之,人道仿效天道,亦以生生为本。
  易经就是揭示生成变化的道理。易经所阐述的万物的生成原于一而始于天地,即所谓太极生俩仪,两仪生四象。两仪即是天与地、乾与坤,阴与阳。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天者亲上而地者亲下。天在高,日月星辰皆为天之象。地居下,山河动植皆属地之形。所以日月之形,星辰之度则天道所见。山河之状,动植之情皆地道所征。日月星辰,天时不移则天者亦见其变。山川河流、动物植物,无地则无所依存,只有大地才是它们的化育之基。人亦是天地化育的产物,天地之大,无物不备。天地之气 ,无时不周,天地之数,无处不昭,天地之道,无事不有。所以说变化出于天地,而后应于人类。天地垂示其范,明其法则,人类循序以行。
  故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人生在天地之间,舍法则无以为生,无以为养,无以为成。无以为化。易之为易,亦以天地法则以示于人。故天之象 为人垂示,地之形为人践履。而变化者,为人所尊循之法则。圣人辨其轨迹,推之以易理,教人以修身正道,守持中和。所以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一阴一阳乃为道之大则。而道则无名、无形、无行。所以称之为道,是因为其有道。欲知其形,欲得其行,只有见之于德。德自道而生,如物之有其功用,德可检验行为,以证明其所作所成。故曰继之者善也,此善字为德之总名。凡德行皆自善生。仁义礼智 信,即为善始,亦为德宗。仁为仁义礼智信之首,即为善之见于外而成其用,存于中而先立其体,故仁与善本为一体。而何以谓之继,则有继续之意,善之始人不能见其善,必待善已成行,方知其为善。则太极既动,阴阳以分,道行既昭,善恶以判。有善则有恶,亦即有阳则有阴。阳善而阴近于恶,善与恶相反而相成,恶者成善之具,无恶则不见其善。而易为人道立则,不趋于恶,惟求于善。故道之推衍,或不免于恶,而人之明道,则必止于善。仁义礼智信,理之名也。元亨利贞,理之纲也。皆附于道,见于性。命者数之微,性者理之寄,形者气之行。性者道之所系,命者行之所依,形者命之所附。故气至则形立,数定则命建,理明则性成。所谓一阴一阳之道,推而衍之者也成性存存。两个存字,一个指存命,一个指存形。存命则命能自立,存形则形可自全。身体之形,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即存形也。推之身体各处无不为父母之遗,无一处不是天地所赋,所以要十分珍惜。而其至关重要的惟有精、气、神。气为形之主宰。血为形之生源。二者关乎存形之要诀。养气应为贯彻始终的工夫。气固则体强,气畅则血和,气足则精充,气凝则神定。此为养生存形者所必须重视的原则。自农轩迄于尧舜禹汤文周之数圣者,莫不精于此道。故神形充实,精气涣发,乐享高年。这就是所谓的无为之治,无为者,道之虚则静守归一。惟虚能实,性静能真,惟一能大。故养生之道必自养气始,内则合于性道,外则健其形骸。养气必须心诚,有诚才会心静,心静则义正,义正则气壮,气壮则外形皆备,神清气爽,上通天庭,下达物类,浑然一体。此气之消长之数,正与易之卦象相同。阳消阴长,则气曰邪。阴消阳长,则气曰正。就如剥复二卦之所示,剥之阳势微渐消。复之卦阳气渐长,而此阴阳消长之机,莫外乎道与数。道见于性,数见于命,合之则始足于形。形者性之所存,命之所附,无形无生,虽有性命,何称其为人。
  皇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阴阳是自然界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是万物变化的根据,生长毁灭的根本,蕴含着深奥的道理。凡医治疾病,必须探求疾病变化的根原,其道理不外乎阴阳二字。
  以自然界变化为例,清阳之气聚于上,而成为天,浊阴之气积于下,而成为地。阴是相对静止的,阳是相对躁动的。阳主万物生长、肃杀,阴主万物长养、闭藏。阳主化生无形之气,阴主生成有形之体;寒到极点会生热,热到极点会生寒;寒气凝滞能产生浊阴,热气生散能产生清阳;清阳之气居下而不升,就会发生泄泻之疾,浊阴之气居上而不降,就会发生胀满之痛。这就是阴阳的正常和反常变化,因此疾病也就有逆证和顺证之分。
  凡人类的每一个个体,其生命的旅途无不是从一颗受精卵开始的。其初始就是阴阳交合的结晶,阳授其性,阴育其形。性乃先天之机,形为后天之本,性命已成则阴阳可见。所以养生保健之本必须从阴阳平衡着手。
  人吃五谷杂粮,日行四面八方,心系悲欢离合,身受寒暑风霜。这些因素的存在,无一不影响着阴阳消长,维持阴阳平衡的难度可见是非常重要。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就维持身心阴阳平衡,科学保健养生的问题进行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