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人根据网络资料整理简化,如有遗漏或错误,欢迎指正!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 出生(存疑) 开元二十三年(735) 陆羽被遗弃于水滨,龙盖寺僧智积大师将其收养于寺 开元二十九年(741) 智积大师教习陆羽读书属文,并学习佛法。陆羽不从,被罚作苦役。 天宝元年(742)壬午 十岁。逃离寺院,遇杂戏班收留。 天宝五年(746)丙戌 十四岁,受刺史李齐物的赏识和关照,并被赠予诗集,受到鼓励,潜心学习。 天宝六年(747)丁亥 十五岁,受李齐物推荐资助,到火门山从邹夫子学习数年。 天宝十一年(752)壬辰 二十岁,崔国辅出守竟陵,与陆羽结游三载 天宝十五年、唐肃宗至德元年(756)丙申 二十四岁,安史之乱,逃难至湖州,结识皎然。 至德三年、乾元元年(758)戊戌 二十六岁,陆羽考察茶事至南京,居栖霞寺,皇甫冉有诗相送。 乾元二年(759)己亥 二十七岁,秋,陆羽回到湖州 乾元三年、上元元年(760)庚子 二十八岁,陆羽结庐于湖州城郊苕溪之滨,钻研茶道,潜心读书,结交名僧高士。 上元二年(761)辛丑 二十九岁,完成《茶经》初稿和自传等著作的编撰工作。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壬寅 三十岁,陆羽移居镇江丹阳茅山,避袁晁兵乱。 广德二年(764) 甲辰 三十二岁,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在润州遇陆羽,召其煮茶。 永泰二年、大历元年(766)丙午 三十四岁,陆羽寓居常州、丹阳,向常州刺史李栖筠建议进贡义兴茶。《唐义兴县重修茶舍记》载:“义兴贡茶非旧也,前此故御史大夫李栖筠实典是邦,山僧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芬香甘辣副,冠于他境,可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 大历三年(768)戊申 三十六岁 陆羽回到湖州,与皎然等诸友泛舟唱和,送卢幼平(湖州刺史)离任。 大历五年(770) 庚戌 三十八岁,陆羽赴丹阳探皇甫冉病,再赴越州谒鲍防,皇甫冉有《送陆鸿渐赴越》诗并序相赠。陆羽在越作《会稽小东山》诗。 大历六年(771)辛亥 三十九岁,陆羽返湖州,寓长兴顾渚山考察茶事,有《与杨祭酒书》记其事,并著《顾渚山记》。 大历八年(773) 癸丑 四十一岁,春,陆羽随卢幼平承诏祭会稽山,得兰亭古石桥柱一块,祭毕返湖州。夏六月,入颜真卿幕府,参与颜主编的《韵海镜源》的编撰工作。冬十月,在杼山妙息寺主持建三癸亭,与颜真卿、皎然诸文友游赏联唱。 大历十年(775)乙卯 四十三岁,陆羽随李纵游无锡、苏州等地,并探望李季兰病。秋后,返湖州,青塘别业落成。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吴趋访古录》卷二《吴县》“永定寺次韦苏州永定精舍韵”注云:“在铁瓶巷,梁天监中,吴郡太守郡人顾彦先捨宅建。唐乾符间赐今额。后人于寺建贤祠,祀顾彦先、陆鸿渐、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于此。” 贞元元年(785)乙丑 五十三岁 正月,陆羽为王维所作孟浩然画像作序。此年陆羽移居信州(上饶)茶山,孟郊有诗题陆羽新开山舍。 贞元二年(786)丙寅 五十四岁, 冬,陆羽移居洪州玉芝观,并至庐山考察茶事。 贞元四年(788)戊辰 五十六岁, 陆羽受裴胄邀请,自洪州赴湖南入幕。《裴胄传》:裴胄大历年间为浙西观察使李栖筠从事,李深重之,当为陆羽的旧识,陆羽赴湖南入幕应为裴胄之邀。 贞元五年(789)己已 五十七岁,陆羽由湖南赴岭南容州,入李复幕。李复为李齐物之子。 贞元九年(793)癸酉 六十一岁,陆羽由岭南返回杭州,与灵隐寺道标、宝达达师交往,作《道标传》。 贞元二十年(804)甲申 七十二岁,冬, 陆羽卒于湖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