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思想的传承与发展(章一,易)

 海阔天空7815 2019-07-09

                          第一章,易

易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生活在华夏土地上的古代先贤们对世界的本质和事物运动会规律做了早期探索,易就是部分早期探索成果的精简概述,易描述和运用的对象大无其外,小无其内,包罗万象。

1-1,一阴一阳谓道

道是一切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是存在的本来样貌,可悟可知,不可推议究竟。世界的本质是阴阳两种性质的对立统一,或曰矛盾的对立统一.世界的基本构成是阴阳两种形态的运动演化,存在是能量和物质的对立统一,物质是能量的赋形,能量是物质结构的坍塌,二者对立统一,可互相转化。近代西方科学发展出了质量和能量转化所遵循的方程--著名的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

阴阳对立统一运动演化具有全息性,大到宇宙星系,小到最基本粒子,都是阴阳两种性质和阴阳两种形态的对立统一。比如星系由中间的自旋能量聚集体黑洞和绕其旋转的恒星系统构成,恒星系统由自旋恒星和绕其旋转的行星系统构成,原子由自旋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光子是旋转正负偶极子,能量和物质的相互转化及相对性质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这个世界的基本样貌。

1-2,运动与平衡

一切事物都在平衡与非平衡状态间永恒运动,平衡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基本形式是螺旋演进。

1-3,运动的规律性和阶段分类系统

事物运动的现象纷繁复杂,但在这些纷繁复杂的运动中,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地球上部分地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季节变换,生命运动中新陈代谢和新老更替,社会生产生活的兴衰涨落。

阴阳两种性质和阴阳两种形态的对立统一运动使得事物运动普遍呈现出一定的节律性或阶段性特征,这样的节律性和阶段性启示我们可以依照事物运动的阶段建立起一套分类系统:

事物发展的每一阶段又可以此模式细分,层层嵌套,构成更复杂的分类系统:

事物运动阶段分类系统帮助我们在不同事物阶段,不同境况下做出相应的决策应对。

事物运动阶段分类系统帮助我们在不同事物阶段,不同境况下做出相应的决策应对。









1-4,易的认识误区

过于强调运动的循环特征,忽视运动的演进性

太极图是事物运动的极简概述,是宇宙四维运动演化的平面投影,这种极简的二维描述,比较容易让人产生事物运动就是在周而复始的往复循环的误解——这种误解是广泛存在的。

实际上,事物运动除了节律性和阶段性特征外,还具有时序性和演进性的特征,事物运动的真实图景是四维时空中的螺旋演进而非简单往复循环。

易的认识误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易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源头,在中国的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其重要,包括儒学,道学在内的众多学术流派或多或少的都从易学中汲取了养分。对易的认识误区也一直伴随着这种影响力而广泛存在。将事物运动规律理解为简单的往复循环,就容易导致人们在思想上疏于探索和创新,拒斥变革和进步。在中国历史中,法古思想是十分严重的,对于祖宗之思想,祖宗之法度的改进极难,经文典籍和先贤的言论被作为最高权威和判断是非对错的最高标准,新变化,新问题,新发展的研究被斥为荒诞不经。旧事物,旧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借用经典,对创新者冠以不忠不孝之名,从思想和文化上进行排斥和压制,严重制约着思想,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进步。

今天我们仍旧时常听到这样的问题:人家外国人都没有做过这样的研究,你们做这个干什么?教材/文件里都没写过,你弄的这个不靠谱吧?这种对探索和创新的轻视和拒斥在部分人的思想意识里是深入骨髓的。

相对应的,西方早期的哲人Heraclitus(前530—前470年)提出了“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论断,这与中国道家学派的“应物变化,与时推移”有相近之处,但对世界运动的时序性,演进性的观点更加鲜明和开放。

1-5,历史不会重复

历史发展有一定的节律,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任何历史发展阶段都不可能重复过去。自然环境在变化,生物自身在进化,知识在增加,技术在进步,社会劳动分工在变化,社会的阶层组成在变化,各阶层力量对比在变化。由此可见,社会发展的诸要素都在变化,今天或未来的社会发展不可能同过去的任何阶段一样。历史的经验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从对历史的研究中可以寻找一些基本规律,但对历史的经验做线性外推来指导当下和预测未来是完全不可靠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