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闻是中美双方谈判牵头人进行了通话,以及美国商务部宣布将解禁对华为的供货。受这个消息的影响,今天大盘高开低走,最后上证指数还是跌了0.44%。 如何看待这种出利好反而跌的现象呢? 首先,这个通话还停留在电话层面,还没有进入到面对面的层次,双方还是在“交换意见”,不过据报道,美方牵头人可能将很快来华进行面对面。如果双方谈判按照正常的路径取得实质性进展,那对市场是个很好的促进。至于市场如何反应,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离岸市场的人民币的汇率。目前这个汇率属于稳住的状态。 其次,市场现在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科创板开板上来。今天有9个股票上网发行,我想来想去,还是都申购了。我想,在新股不败神话还没有破灭之前,还是要多试试手气。等到以后新股破发成为了常态,那么就要像港股打新一样,仔细研究股票的质地和发行价了,以此来评估新股首日的收益率。 再次,今天市场相对来说,白马股走得不错,事实上,今天我的市值是上涨的。最近接二连三出现了一些会计造假的事件,让大家更加关注能够带来真实现金流的白马股。 这里,我来介绍几个指标,来筛选会计信息的质量。 首先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的比值。 为什么看重这个比值呢? 一般,我们在看上市公司年报中,都会看到这样的一张补充说明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这张表,讲的是如何从净利润出发,通过加加减减,演变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表是青岛海尔的2018年年报中的相应表格) 如果是一个小店,按照收付实现制的话,现金增加多少一般也就是净利润增加多少,两者理论上是差不多的。 但是,由于现在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有时候东西卖掉钱没回来(经营性应收项目),有的时候买原材料先欠着(经营性应付项目),或者生产出来的东西没卖掉但也算作功劳(存货),又或者这次账面难看,少折旧些、少摊销些(折旧与摊销),凡此种种,导致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一定相等。 一般情况下,我们比较看重这个比值要大于1,或者大多数年份要大于1,这表明现金质量较高,尤其是在同一行业中。 所以,在同一行业中,我们就可以来进行筛选了。 我这里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下图是奥马电器2013-2017年的经营现金净额/净利润的这个比值。奥马电器是做冰箱的,属于白色家电,之前的这个比值比较正常,都在1以上,但是2017年突然下降到-2.1。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通过查阅年报我们发现,原来这家公司不够专一,开始涉足互联网贷款了。后来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政策的收紧,互联网金融到处爆雷,这家公司在2018年出现了较大的亏损。而当时在2018年4月20日年报出炉时,能够警觉一些,还是可以高位出局的。 接下来的是贝因美2008-2014年的经营现金净额/净利润 我们发现,2009-2012年,这个指标总体健康,但是2013年突然出现了下降。而当时,贝因美的净资产收益率还有19%。我们打开2013年年报,观察从净利润到经营现金净额的形成过程: 我们看到,2013年,贝因美净利润5.17亿元(2012年4.08亿元),而经营现金净额为-4.18亿元(2012年为5.19亿元),差距悬殊。 仔细观察形成过程中,有影响力的数值(指数值在亿元以上的,和净利润、经营现金净额同一级别的,且2013与2012差距较大的)。我们发现,主要差别是存货大幅增长(2013年增加为负号,2012年减少为正号),应收账款大幅增加(2013年增加为负号,2012年减少为正号),应付账款大幅减少(2013年减少为负号,2012年增加为正号)。 我们知道,存货增加意味着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增加意味着赊账,而应付账款减少意味着对上游的话语权降低。以上三种,都不是好现象,却都出现在了2013年贝因美的年报中。 2014年,贝因美的经营现金流出现负值,而每股收益也出现了大滑坡。后来就ST了。当然股价由于投机的因素,还有上冲的过程,但这已经属于侥幸阶段了。 我写这些的意思是:财务指标是用来排除的。如果财务指标有不好的迹象,完全可以抛弃这个股票,因为股票很多,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限于篇幅,今天就讲到这里,其他的指标以后再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