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穿刺是干嘛的?做这个检查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肾穿刺活检是肾脏科很常用的检查手段,目的是帮助判断肾脏的病理类型,对下一步怎么样治疗、怎么样选择药物以及观察病情发展都是十分有价值的。 有哪些情况,必须要做肾穿刺?无症状、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5年前体检发现尿潜血,后来体检尿里总有红细胞,但一直没有任何不舒服,有医生建议我做肾穿,有必要做吗?尿里面有红细胞,但没有蛋白,也没有其它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不水肿,血压也不高,肾功能也正常,这就是单纯血尿。 检查结果异常、诊断性治疗无效的患者:体检发现单纯的尿蛋白2+,肾功能和B超都没问题,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1克,不想肾穿刺,吃了半年医生开的氯沙坦钾片,尿蛋白也没有下降,现在必须做肾穿刺吗?现在才去做肾穿刺,这半年会不会耽误了病情?是不是早一点做肾穿刺会更好?对于大多数尿蛋白只有1克左右、血压也不太高的人,肾脏病进展得比较慢,短时间内的保守治疗一般是不会影响病情的。一般可先按经验治疗3个月,并随访尿蛋白和血肌酐变化。如果检查发现尿蛋白下降了,就不用做肾穿刺;如果尿蛋白没有下降,还是建议做肾穿刺;如果甚至发现血肌酐升高了,就更得肾穿刺了。对这个患者来说,吃了半年药,尿蛋白也没有下降,应该做肾穿刺。肾穿刺能判断他的病情、肾病的病理类型,进而可以确定下一步具体怎么治。 有症状、检查也发现异常的患者:半年前开始全身浮肿,浑身无力,尿常规检查检查有尿潜血和尿蛋白。没有糖尿病,血压正常,做了B超也没发现问题。必须要做肾穿刺吗?如果不做肾穿刺,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查清楚病因?水肿的原因很多,肾脏病、心脏问题、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等都有可能引起水肿。首先应该找到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水肿,做一个尿常规检查就知道是不是肾脏病导致的,如果尿里有蛋白和红细胞,再留一个24小时尿,看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结果。如果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不算太多(比如1克左右),可以先用药,观察3个月;如果24小时尿蛋白定量很大(超过2克),需要尽快做肾穿刺,明确一下到底是什么类型的肾脏病,有利于下一步的治疗。 诊断明确的患者:患者1:单位体检查出尿蛋白3+,肌酐110,一直血压高,医生诊断是肾小球肾炎;患者2:乙肝抗病毒10年,尿蛋白3+,浮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明确。问:不是已经明确诊断了吗,为什么还要我做肾穿刺?做了肾穿刺对我后续治疗有什么影响?是不是必须等肾穿刺结果出来以后才能开始治疗?一般来说,查出一次蛋白尿和血尿,过了三个月身体状态比较稳定时,还要再查一次,如果还是有蛋白尿、血尿,那就可以诊断为肾炎。一般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克的肾炎,将来进展到尿毒症的机会很小,保守治疗就足够了,不需要做肾穿刺。但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克的同时,还有很明显的血尿,也不太清楚肾炎的病理类型,还是需要做肾穿刺的。 不能做肾穿的患者:下肢和脸部反复浮肿7个月,吃了5个月激素没好转。尿蛋白3个+,腋下有红疹。肾B超报告肾实质只有0.8cm。医生说肾实质太薄,不能穿刺。为什么不能做肾穿刺?不做肾穿刺就开始治疗,会不会诊断错误?要是第一次吃的药不对,会不会加重病情?正常成年人的肾脏实质厚度是1.5~1.7厘米,本例患者肾脏实质厚度0.8厘米,说明肾脏已经萎缩了,这是肾穿刺的禁忌证。此时做肾穿刺,穿刺针有可能穿透肾脏、穿到肾盂里面。其次,正常人的肾脏是软的,肾脏萎缩的时候,肾脏实质会变硬。软的肾脏穿刺之后,穿刺口自然就闭合了,比较硬的肾脏穿刺之后,穿刺口闭不上就会出血,所以不建议做穿刺。如果肾脏已经萎缩,实质已经变薄,肾脏就几乎无法恢复正常了,治疗也只能做到让患者的肾病进展得慢一些,尽量延迟发展成尿毒症的时间,所以也就不存在吃错药的问题了。 其他病友不能做肾穿的也可以直接开始治疗了,为什么我一定要做肾穿刺?我能不能也不做肾穿刺就直接治疗?最佳的治疗过程就是先做肾穿刺,看到底什么病,然后再确定下一步应该怎么办。虽然也可以做一些别的检查来协助判断,但是不能直接用上针对性的药物,会影响患者的肾功能恢复。 总结:哪些情况要做肾穿刺?第一,慢性肾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