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最关心情绪垃圾是不是也该分个类了。垃圾分类的精髓在于“实用性”,比起填鸭式的垃圾分类口诀,情绪垃圾分类更加抽象。 毕竟佛洛依德也没教过这事,历史上也只有“巴普洛夫的狗”,可没有猪的什么事儿。 今天,我们就尝试着给生活中最常见的9种情绪垃圾,简明易懂的分了个类。 投射、分裂、退行、 隔离、自恋、愤怒、 焦虑、抑郁、攻击…… 阅读全文并熟记,情绪发作时记得分类处理,人生之路一定会越走越顺的! 分类依据 有害垃圾:影响社会功能,损人不利己的情绪 可回收垃圾:影响自我功能,损人但利己的情绪 厨余垃圾(湿垃圾):缺乏社会支持时容易泛化的情绪 其他垃圾:不影响社会功能的情绪 01投射 分类:可回收垃圾 投射,是我们将自己的情感、冲动或者愿望归结于心理表象里的某个人。 比如自己点儿背却怪父母没教好;自己不努力却怪原生家庭太差。 投射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增加人格魅力,用不好就成了杠精。 来访者A小姐某次约会迟到了,总觉得男友怨恨她,但男友坚决否认。 后来经过心理咨询的讨论,她发现自己才是真正怨恨男友的人,由于男友时常出差,无法时刻陪在身边,她内心的愤怒无法言说。 便投射在男友身上,设想他因为自己迟到感到怨恨。 尽早进行自我觉察!别怪我没提醒你,无端对某人、某句话、某件事产生情绪时, 极有可能并不是对方针对你,而是你自己产生了投射。 一个有能力面对自己的人,会在发现情绪来源之后飞快的归于冷静,这个过程叫做“自省”。时常进行自省,才能清空投射造成的情绪垃圾哟! 02退行 分类:厨余垃圾(湿垃圾) 退行分为“力比多退行(性心理退行)”、“自我退行”和“现时退行”。 力比多退行是总以为自己只有三岁; 自我退行是仗着自己只有三岁为所欲为; 现时退行是总想着当皇帝,却没意识到大清早就亡了。 要注意,个体一旦发生退行,绝不只是一天两天而已,更有可能逐渐腐败,泛化到逃避整个生活。 生活中,打游戏是很常见的退行表现。 这年头,青少年沉迷游戏已经不罕见了,父母却总是大惊小怪,总以为孩子要学坏了,却毫不反思自己怎么带歪孩子的。 沉迷游戏的孩子往往有一对严厉的父母,打游戏可以让孩子不需要面对辜负了父母期望带来的羞愧感,孩子看似痴迷玩乐,内心深处其实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 退行者大多有着多种自我防御机制,他们急需外界的支持,来修复客体关系中的损伤,好使他们有力量可以走出“三岁的自我世界”。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出现了退行,真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太苛求孩子了。 03隔离 分类:其他垃圾 抽离情感,保持绝对理智。觉得自己是潇洒自由的酷哥酷姐,是没有感情的杀手,实际是个没表情的面瘫。 来访者小B的老公出轨了,她发现老公出轨的方法简直神奇: 老公出差回家,带回来的巧克力上有水珠,她断定这盒巧克力昨晚进了冰箱,而她老公住的酒店是没有冰箱的。 ——老公昨晚去了第三者家里,鉴定完毕。 小B极度理智的告诉我离婚的全过程,没有一丝表情。 我想表达共情“老公出轨,你的心里一定也不好受……” 她马上打断我:“老师我一点也不难受,我心里没有任何情绪。”然后露出一个堪称“吓人”的微笑。 隔离并不是一种有害情绪,它非常特殊。 一方面保护着个体的内心世界不受外界摧残,另一方面也让个体失去了体验丰富情感的机会。 在懂得欣赏的人眼里,“隔离”可以是一种独具魅力的个性,对隔离者而言,发自肺腑的欣赏和关注就像一团火,融化了他内心的坚冰隔阂。 04愤怒 分类:有害垃圾 瑞士心理学家维蕾娜卡斯特认为,任何形式的愤怒,都隐含着一种对环境的攻击性。 比如我正在写这篇稿子,却不停受到外界干扰: 快递小哥打电话,非得让我下楼去拿; 厨房天花板漏水了,联系物业却没人解决; 家里的猫毁了昨晚刚买回来的百合花…… 砸掉电脑的冲动涌上心头:我,怒了。 心理医生多丽丝赫尔明在《感觉能力》这本书里讲了个故事: 女人喜欢在工作中忍受上司的无理,回到家里时,却被孩子的一句话气得勃然大怒。 男人喜欢在社交场合直接表达不满,回到家里时,面对妻子的怒火却一言不发。 愤怒原本不是有害垃圾,但我们从小就接受一个认识误区:要做个乖孩子,不要表达愤怒。 这让我们习惯了把怒火累积在身体里,造成一系列身心疾病。 对此,心理学家詹尼弗莱纳认为: “在令人紧张害怕的情况下,愤怒是一种合适的情绪。愤怒不是坏事,事实上,愤怒比恐惧对人对健康更有利。”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把愤怒向外发泄,在控制情绪的基础上理智的表达不满。 小小的发一次怒,不会毁了生活,反而能让我们活得更加和谐。 05焦虑 分类:可回收垃圾 大街上随便抓一个人问:你焦虑吗? 他的回答都会是:我很焦虑/我有点焦虑/我偶尔会感到焦虑。 有时候我们越焦虑,生活越糟糕,但有时候,焦虑能让我们挣到更多钱。 这取决于我们能否把焦虑情绪“回收利用”。 葛优在《气喘吁吁》中饰演一个焦虑症患者,每天疲于奔命,为生活中各种难题苦难,不断搞砸事情。 葛优本人也患有焦虑症,他自曝自己“老是失眠”,但和电影角色不同的是,葛优本人非常成功。 在焦虑的驱使下,他在演艺界中不断突破自己达到的成就,堪称数一数二。 焦虑是一种综合性的情绪,一份焦虑里藏着多种自我保护机制的触发,因此难以消除,但对善于调整焦虑的人而言,与焦虑作伴并不是什么难事。 就像生活中总是不断产生垃圾一样,我们也不断产生着焦虑。 解决焦虑问题,我有个小口诀:消除对未知的恐惧+行动力+重拾自信心=掌控焦虑。 又或者,每天打开三点一弯钩看看,哇塞原来大家都在焦虑,maybe你也就不那么焦虑了(开个玩笑嘻嘻)。 06分裂 分类:有害垃圾 把某部分人看成是完全敌意的,某部分人看成完全善意的,世界观非黑即白。 他们会把全人类都看成和自己一样分裂,认为别人要么爱,要么恨,其实别人根本不care你。 有一首古老的英国童谣, 生动的诠释了什么是“分裂”: 小女孩是用什么做的? ——糖、香料和一切美好的东西! 小男孩是用什么做的? ——蛇、蜗牛以及小公狗的尾巴! 我终于是知道“臭男人”背后的奥义了,毕竟是用“蛇、蜗牛、狗尾巴”做的啊! 在另一种变式中,分裂者也会在同一个人身上看到好坏两种极端,比如分裂明星吴某波,昨天千金散尽也要讨好的小姑娘,今天就亲手把她送进监狱。 另外,要当心那些“完全分裂”的人,他们很可能患有精神病,或者有边缘型人格结构。 心理咨询中,偶尔也会遇到分裂的来访者: 他们在咨询刚开始时挖空心思赞美咨询师,咨询过程中稍微有点不满,就会把咨询师形容成一个自私卑鄙的骗子。 作为咨询师,我通常会尽快给出解释: “你希望我是一个更加优秀的咨询师,对吗?如果我不是,我想你会因此有点紧张。”接下来我们会探讨紧张的原因,让来访者察觉到自己有分裂的倾向,总之就是别误认为我是个骗子了…… 07自恋 分类:厨余垃圾(湿垃圾) 过度自恋的人身上总是散发着一股“恶臭”,这是长期“毫无自知之明的伤害别人”造成的腐坏。 有人认为自恋的深处是自卑,大错特错,自恋的人往往真的觉得自己全世界一级棒! 他们要么自视甚高,美化自己让别人痴迷;要么把别人看成理想化的自我,比如挖空积蓄痴迷追星。 每个人都需要自恋,人的一切痛苦都源自对无能的愤怒,自恋能够让人充满幸福感。 但过度的自恋会变成障碍,总是颐指气使的评价别人,自我感觉勇猛无敌,却让旁人为他们的狂妄自大感到“三观震碎”。 这样的人心里有一个垃圾桶,臭到发馊。 自恋者如果得不到回应,就会大感苦恼,但自恋者获得的外界支持已经够多了,他们恰恰需要静下来,独自一人好好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到底长个什么德行。 08 抑郁 分类:可回收垃圾 抑郁很容易被认为是有害垃圾,但抑郁情绪就像拉肚子一样,提醒你身体出现问题,负面情绪消化不了,该好好保养肠胃了。 如果没有抑郁情绪,人的状态很可能直接从焦虑恶化为抑郁症,抑郁对人的心理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警钟。 来访者小C是个初二学生,最近喜欢用圆规戳自己的肉,有一次当着父母的面扇自己耳光,把家里人吓坏了,急急忙忙要送孩子去医院心理科“治疗”。 心理测评结果发现,孩子只是有些抑郁情绪,精神方面很正常,之所以自残是因为:孩子的同龄朋友觉得这很fashion。 喜欢的球队输了,几乎没有人不会感到低落,但只要不影响自己在其他事情上保持平常心,睡一觉醒来就会重拾状态。 如果喜欢的球队输了,整天饭都不想吃,这种抑郁情绪就需要调整了。 外出旅行、交友聊天、购物看电影等能让人精神放松的活动,可以把人从低落中拉回哦! 09冲动 分类:有害垃圾 什么是冲动?刀郎在歌曲《冲动的惩罚》里唱: 那夜我喝醉了拉着你的手/胡乱的说话/只顾着自己心中压抑的想法/狂乱的表达。 为了减轻不愉快情绪或者缓解痛苦,冲动者会故意不克制自己的情绪,完全凭本能办事,给他人造成不必要甚至巨大的伤害。 美剧《欲望都市》里常有这样的情节。 女孩失恋了,为了消除自己在男人身上发生的挫折和不快情绪,儿戏般的对待性行为,或者“像男人一样随意的约炮”。 人一旦进入某种困境,想要加大马力冲出去,就容易慌不择路的产生冲动化的行为。 比如失恋、离婚后用快餐恋爱来解决抑郁情绪的男女。 但这会把人的生活搞得一团糟,如果冲动难以平息,通过大哭大笑、捶打沙袋、KTV唱个通宵来发泄,比不顾后果的释放情绪要好多了。 垃圾情绪分个类,心理健康都翻倍,愿你我都能远离垃圾情绪的困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