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16日,2019年东北心血管病论坛(NCF)、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CCCP)年会、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年会在辽宁沈阳盛大开幕。 6月15日,韩雅玲院士在会中发表了关于《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的解读。 韩院士在演讲中首先强调了稳定型冠心病的重要性。 稳定性冠心病(SCAD)发病率是心肌梗死的2倍,ACC2016-美国心脏病和脑中风概要中提到,稳定性冠心病发病率远高于心肌梗死,预计在2030年将高达成人人群的18%。 心脏病和脑中风概要-ACC2016报告更新 稳定性冠心病诊治未得到足够重视,是因为与ACS相比,稳定性冠心病进展较慢、病情平缓。所以人们总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稳定性冠心病的管理与治疗已经成熟,二级预防即A、B、C、D、E,血运重建即按照PCI指南中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策略执行即可。 但是现实却是误诊、漏诊率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药物治疗不充分,二级预防措施应用不足,导致相当多患者转变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血运重建策略不够规范,患者获益不明显且医疗费用增加。 是什么造成了SCAD诊断及治疗的滞后呢?韩院士提到了以下几点原因:
为了解决我国目前SCAD诊断治疗滞后的这一现状,《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自2017年7月启动,经过两次面审、两次函审,历时10个月,终于完稿,于2018年9月发表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46 (9 ) :680-694。 这份指南凝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参与撰写专家共83人,来自CCCP血栓防治委员会和CSC介入学组、CSC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学组还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前版指南的主持专家高润霖院士也给予了许多帮助指导。 本指南所指的稳定性冠心病的定义包括三种情况,即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ACS后稳定的病程阶段(2007指南仅为“稳定型心绞痛指南”)。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基础(心外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固定狭窄) ,临床上症状稳定或无症状,在缺血治疗上有共同之处。本指南所指的稳定性冠心病不包括痉挛引起心绞痛和微循环障碍引起心绞痛的情形(已有专门指南发布)。 识别和治疗SCAD的基础,首先是要掌握诊断方法: 1) 首次对有胸痛症状患者推荐临床验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 PTP); 2) 心电图; 3) 胸部X线; 4) 超声心动图; 5) 运动负荷心电图; 6) 运动或药物负荷影像学(包括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负荷显像); 7) 冠状动脉CTA。 上述几种诊断方法中,哪种是最为推荐的诊断方式呢?韩院士详细的解读了指南中关于SCAD诊断的内容。 解读1 : PTP用于诊断稳定性冠心病 注:白色区域:PTP<15%(低概率);蓝色区域:15%≤PTP≤65%(中低概率);浅棕色区域:66%≤PTP≤85%(中高概率);深棕色区域:PTP>85%(高概率)
解读2 :强调运动负荷试验用于稳定性冠心病诊断
解读3 :冠状动脉CTA的推荐级别较负荷试验低
注:随着PTP增加,尤其随年龄增高冠脉钙化越明显,可能会高估狭窄程度;不推荐CTA作为无临床征象疑似冠心病患者的推荐 接着,韩院士提出,在诊断SCAD后我们还需要判断患者的危险分层,以便于预估患者的风险等级。 危险分层的方法包括临床、左室功能、负荷试验及CTA等,部分选择性患者依据冠脉造影。本指南根据年死亡率为危险分层提供了统一标准:低风险<1%,中等风险1%~3%,高风险>3%。 各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判断预后风险的定义
*应用负荷心电图判断预后风险可参照Duke运动平板评分,Duke评分≥5分属低危,1年心血管死亡率<1%;-10分~4分为中危,1年心血管死亡率为≥1%且≤3%;≤-11分属高危,1年心血管死亡率>3% 但是仅仅了解如何发现并诊断SCAD患者是不够的。对于SCAD患者来说,最重要的除了第一时间的诊断以及评估风险以外,更需要的是长期的动态评估。 对首次评估为低危,但其危险程度可能发生了变化的患者,建议定期再次评估,以便准确掌握其病情变化。目的就是为了早期发现转变为ACS及心功能的变化、以便早期干预。 指南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长期动态评估的推荐
在细致的解读了指南中关于SCAD的诊断内容后,韩院士在会中又向与会人员分享了SCAD的治疗策略及流程。 SCAD的治疗策略及流程 在治疗流程里,优化药物治疗是SCAD治疗的基石,可以:
四类冠心病二级预防的药物及作用 在讨论到药物治疗的方面时,韩院士提到了关注有心梗病史、合并AS血栓性高危因素的SCAD患者的PEGASUS-TIMI 54研究。 该研究的结果显示:对于有心梗病史、合并AS血栓性高危因素的SCAD患者,延长替格瑞洛双抗治疗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因此,优化药物治疗是SCAD治疗的基石。指南中对于SCAD患者的药物治疗要点进行了总结及推荐。 稳定性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要点
除了关于SCAD患者的药物治疗以外,指南中还将血运重建的策略以及血运重建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详细的整理。 指南中对于稳定性冠心病的血运重建策略的推荐
注:a且该冠状动脉直径狭窄<90%并有缺血证据,或FFR≤0.8 稳定性冠心病的血运重建方法选择 对于血运重建,强调用FFR测定指导的PCI:
ORBITA研究通过盲法方法(患者20min深度镇静、听觉隔离;技术员完成生理学检测而不告知术者;术者不参与随访)进行了试验。 最后分析结果,提示了:PCI能够显著改善负荷超声所示的心肌缺血并减少心绞痛症状。 ORBITA研究设计及流程 ORBITA研究亚组分析结果
最后韩院士对这一次关于《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的解读进行了总结: 1.药物治疗是所有冠心病的基本治疗,目的在于改善生存、减轻症状; 2.血运重建指征(ⅠA) :左主干>50%;前降支近段狭窄>70%;多支冠脉直径狭窄>70% (如<90%须有缺血证据,或FFR<0.8)且LVEF<40%;任一冠状动脉直径狭窄>70%,表现为活动诱发的心绞痛或等同症状,并对药物治疗反应欠佳; 3.血运重建前应客观评价缺血范围、死亡或心梗风险,从而挑选出最合适的患者,评价方法:负荷运动心电图,无创负荷影像检查等; 4.FFR/iFR有利于挑选出能够从PCI获益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且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CMT记者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