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丙午年初至丙辰年未,中国曾经历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国家经济发展严重受挫,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一批老画家忠实执行周总理指示,秘密拿起画筆,創作出一批不留姓名,不黔印章的精美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精品,投向外贸市场,为国家赚取极为稀缺的外汇。时间长达十年之久。 现如今半个世纪过去,这部分作品绝大多数流向海外。只有少量遗存被国内极少的書画藏家收藏。 我曾经见过朋友的一批珍稀藏画, 这批绘制在极为珍贵的院藏宫绢上的青缘山水花鸟人物绘画,精美异常。 这批传统绘画艺术珍品,多出于老一代国画大家手筆。 它们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极为困难时期产生的传统外贸艺术品。 这批藏画,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它们真实地反映了我国二十世纪晚期政治大动荡中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遗存和生存状况。 更由于存世量十分稀少而弥足珍贵。 是可载入中国二十世纪文化史册的文献资料,必将引起后世文化学者关注的目光。 这批艺术品的产生,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极为特殊的文化产物。 作画的人竟然是当时中国画坛一流的顶级大画家!据知情人透露和筆墨艺术风格分析判断,当时参与创作的画家:王雪涛,田世光,吳镜汀,王叔晖,何海霞、刘宝纯,祁大寿,颜家宝,周怀民,周元亮、金默如,任率英,哪一位不是当时画坛名家? 大画家许麟庐的公子许迪安先生在一次电视采访节目中谈到:许麟庐先生当时被发配到安徽农场改造,迪安先生生活无着,就去找王大爷(王雪涛),让他也画外贸画,挣俩钱糊口,不料雪涛先生笑着说你的画水平还不行,我介绍你去给暧水瓶厂画暖水瓶吧!从这段小故事中可以看出对当时外贸画的創作,要求绘画水平很高,验收很严格。所以,如今保存下来这批作品,几乎每一幅都是绘画精品。 王雪涛艺术館館长,著名花鳥写意女画家温瑛先生曾对釆访者说:当时因为是画在宫绢上,绘画难度较大,先生在作画时特别认真仔细,提肇后往往凝神沉思一会儿才落筆,所以筆筆精准到位,容不得半点塗改。 其他老画家无缘采访,但从其作品分析,落筆,构图,敷彩也都异常精美,没有任何塗改痕迹。其一丝不苟,认真作画的态度,跃然纸上。 这批书画的创作,侑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是在十分秘密的氛圍中进行的。 不仅如此,销售渠道也被严格控制,只在少数涉外商店销售,对象是持有外汇券的国际游客。前不久,国内民间收藏的先行者,著名文化学者马未都先生曾在一篇'一生最难忘的一件事'的文章中回忆,那个年代,他想去友谊商店淘点东西,但苦于进不了店门,最后还是在朋友的帮助下化妆成外国人才混进去。可见当时对国内人员的控制之严。所以,这部分绘画作品及乎全都流向国外。 改革开放数年之后,才有外贸库存的少量存货流向民间收藏市场。 这是一批记录那个特殊年代中国传统绘画生存状况的极为珍贵的文史资料。 这是一批体现那一时期中国对外艺术品出口的最高水平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这是一批记录着我国老一辈国画家忠贞爱国,无私奉献的高风亮节的爱国爱党的艺术作品。其中有一些画作甚至是其本人的绝肇。 这批绘画的創作时期,正值老画家们七十岁左右的年龄段,是他们的绘画艺术最成熟时期的作品,筆墨极其精湛,佳作比比皆是,留存至今,实属不易,可作为研究那一时期中国传统绘画存在形式的宝贵教材。 这批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其中王雪涛,田世光,王叔晖,祁大寿,何海霞,黄钧,任率英等大师们的作品,蕴合着中国传统绘画各个艺术流派的代表风格,是填补二十世纪晚期因运动造成中国传统绘画創作中断的空白期绘画的重要历史文化物证。 笔者希望,这批绘画会作为一个时代遗留的珍贵的文化艺术品入藏二十世纪文化艺术品博物馆,为后世子孫留下独一无二的研究资料。 下边我们一起欣赏老画家们留下的几幅作品。 (創作时间: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材质:宫绢;笔墨:工筆、小写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