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安文学的成就

 玄真子551120 2019-07-13


公元一九六年汉末建安时期,文学的发展便进入一个比较自觉的阶段,在“三曹”指的是汉末建安时期的:曹操、曹丕、曹植和 “建安七子”即是:孔融、王粲、陈琳、徐幹、阮瑀、刘桢、应玚。及蔡琰等诗人的共同努力下,诗歌创作取得了重要成就,这些成就表现在:他们写作的抒情小赋即抛弃了西汉以来大赋描写的京都风物、帝王宫室的内容,也抛弃了铺陈堆砌的板滞形式。他们的诗歌,即学习乐府民歌,又不受乐府古题的约束,用乐府古题叙写实事、抒发感情;他们的创作使诗歌脱离了四言定型,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并把这种新的诗歌形式奠定下来;他们的作品反映了汉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在战乱中遭受的痛苦;抒发了统一国家的理想和为实现这一理想的雄心壮志。这些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开一代诗风,被后世誉为“建安风骨”。

曹植是当时最负盛名的诗人,不仅留传下来的作品数量最多,而且作品个性鲜明、抒情性强,而且语言华美。他的后期作品抒发了被压抑的愤慨,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因权力之争而造成的骨肉相残的冷酷现实。王粲是“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七哀诗》和《登楼赋》反映了汉末的社会动乱和流离漂泊抱负不得施展的感慨。

建安文学能获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是:首先,建安诗人几乎都经历了汉末动乱的现实,他们对战乱给社会造成的破坏、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不少人有切身感受。其次,汉末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进而造成了意识形态的变化,时间安稳人思想获得了某些解放。再次,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的指导。最后,曹氏父子对文士的优待,对创作的提倡和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