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诊、问诊、脉诊……哪个好学?哪个实用?

 为什么73 2019-07-14

四诊的望闻问切,有「神圣工巧」的评断。但如今的中医学习者更关心的问题是,四诊孰难孰易?哪个更实用?哪个学起来最快?来听潘毅老师为我们讲四诊的学与用。

讲到如何高效学习四诊的问题,我们首先给望闻问切内容做一个易学性的排序。注意,这里的易学性排序是从中医初学者的实用性角度来论的。

从易到难的排序为:舌诊,闻诊,望诊,问诊,脉诊。(舌诊从望诊中拿出来独立讨论。)


1.舌诊

既客观又容易观察,其中的舌色、苔色最易,舌形、苔质也不难。舌态的常见度略低,所以相对难些。

2.闻诊

内容不多,大规律易抓。


无非是发出的病理声音如咳、喘、呃逆、嗳气等,声高有力者多属实或热,声低无力者多属虚或寒。其实,以之辨虚实较确定,辨寒热则须参考兼寒或热之证。

气味浓烈的以热居多,腥淡无味的以寒居多。


特殊气味如血腥味、烂苹果味等分辨度亦高(详见音频课《中医文化必修课》)。


3.望诊

除了望舌之外的其他望诊内容。

其中的望神是找大感觉的,也就是这个病好治不好治,这个不算难。

望形、态,比较客观,不难;

望色,就须参考其他兼证,比如面色白,它可以主寒症,主气虚、阳虚与血虚;那么见到一个人面色白,到底是哪个证?其实要看他兼有什么表现,如果有怕冷的感觉,那么主的就是寒证。

当然,这个寒证还得分实寒还是虚寒,实寒证一般是临时性的比较短暂;虚寒证一般是习惯性,时间比较久。

如果面色白兼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而寒热方面不分明,那么你才可以判断他是气虚证。

而如果一个人除了面色苍白,口唇淡白,舌淡白,指甲淡白,那么就指向血虚居多,当然如果加上头晕眼花、妇女月经量少、色淡,那么血虚的诊断就更肯定了。

所以,面色白只是提供了诊断的某些可能性,你要做出精确判断,还得四诊合参。


4.问诊

不少人看不起问诊,认为它不能像脉诊一样显本事。

其实问诊在四诊中占有重要地位,问诊中获取的病情资料可以做到比较全面,甚至可以做到精细。

比如患者的自觉症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诊治经过、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获得,其他三诊都不容易取代。

问诊之得,重在会问。不会问的人,东一榔头西一棒,不知所谓;会问的人,可以根据自己圆通无碍的中医理论步步进迫,终获所得。

比如眩晕一症,一些医生一见即上川芎、天麻,这两味药在不少医生眼中就是止「眩晕」的药,走的是套路。

但真有不论其「证」就能止晕的药吗?

我们复习一下之前讲过的几种最常见的「眩晕」可能机制:

头晕眼花或眼黑,多为血虚,或脾虚清气不升;

眩晕而头胀痛,多为肝火上炎、肝阳上亢或肝郁化火;

眩晕而脑空,多为肾精虚;

头晕而昏沉,非痰即湿;

晕而有旋转感,或遇风加剧者,则为头风。

我们再看天麻与川芎的功效:

天麻于眩晕之效主要是平抑肝阳与息风,李时珍虽力主它有补益作用,但现代药书多不以为然。

因此肝阳上亢与头风为其主要适应症,其余的眩晕用天麻似乎意义不大,至少它不是最佳选择。

川芎于眩晕之效当是活血、祛风及上行头部,因此气血虚、肾精虚、痰湿或头风眩晕者均可为其适应症;而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则当慎用;对头风中的遇风加剧者或有效,但以天旋地转为主者,则非最佳选择。


这例证明,即便是单个症状,只要往下掏细节,一样可知道它的原因、部位、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而与「证」的意义相近了。

所以,问诊的关键就是是否会问,或根据原始症状能衍生出多少个问。

问诊应该怎么问?

①先问主症及时间

即患者目前最难受或最想解决的问题,如上文的发热、眩晕。然后是此症的持续时间,时间短者,实证居多;时间长者,虚证居多。

②围绕主症问细节

如上例「眩晕」,假如诉说眩晕而眼黑,就往血虚或脾虚清气不升的方向问(前提是对这两个证的表现及常见兼夹比较熟)。

③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

如果觉得这个病跟遗传可能有关,比如年青性高血压,就问问家族史,看看家里人有没有高血压病史,或者是年轻的时候就有高血压病。如果觉得这个病可能跟既往史有关,比如久咳不愈,就要问问既往有没有慢性肺系统疾病史。

④按十问歌顺序来问,以捡遗漏

十问歌也可用于患者主诉不清时来问。如主诉为:浑身不舒服,但又不能明确表达出一个主诉。

十问歌教材一般用张景岳版的,但个人认为卫生部中医司新编十问歌更适于当下:

问诊首当问一般,一般问清问有关。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将诊疗经过参。


个人家族当问遍,妇女经带病胎产。


小儿传染接种史,痧痘惊疳嗜食偏。

5.脉诊

这是最难把握的内容。书本的脉诊内容是基本知识,即便是基本,初学者也易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之感,更不用说经常连「心中了了」也未做到。一到临证,就更是各师各法,五花八门。

各家脉法各有千秋,也各有长短。这个领域水太深,谁也难以言尽或言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