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 周某,女,22岁,学生。因反复血尿2个月,于2002年10月16日就诊。 患者于2个月前受凉感冒后出现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腰痛。曾多处求医,服用中药汤剂或成药均未见好转。在南京某医院做肾活检示:IgA肾病(轻度系膜增生型)。 初诊时,患者腰酸乏力明显,舌质尖红,唇红,苔薄,脉细。查体无阳性体征。尿常规:红细胞(+++尿蛋白(+)。西医诊断为IgA肾病;中医诊断为尿血(阴虚内热)。 治拟滋阴清热为主,辅以凉血活血。 药用:生地、川柏、连翘、竹叶、丹皮、赤芍、泽兰各10g,莪术8g,六月雪、旱莲草、大小蓟、地榆各15g,藕节30g,琥珀粉1.5g分吞。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4剂。 二诊:患者前症减轻,舌尖红,苔薄,脉细。尿常规示红细胞(+),尿蛋白(-)。原方随症加生黄芪20g、枸杞15g等益气补肾之品,连服1个月。 2002年12月30日三诊:患者诸症皆退,尿检阴性。原方加减维持3个月,继以知柏地黄丸调理,病情稳定,临床症状控制,未再复发。 案例3 王某,男,14岁。2003年2月20日初诊。 患者一年前发热后出现肉眼血尿,曾就诊于南京某医院,肾穿组织病理学诊断为IgA肾病(轻度系膜增生型),服用“强的松”、“雷公藤多甙片”等治疗,近一年来镜下血尿持续难去。一周前,感冒后血尿加重,遂来就诊。 刻下症:自诉伴咽痛,咳嗽少痰,腰酸。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浮肿。尿常规:红细胞(+++),尿蛋白(++)。舌质暗,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辨证为尿血(外感风热兼瘀)。治以疏风清热,兼以化瘀止血法。 处方:金银花、连翘、桑叶、炒川柏、丹皮、大小蓟、茜草、蝉蜕各10g,仙鹤草15g,莪术8g,藕节30g,琥珀粉1.5g(分次吞服)。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 二诊时:患者咳嗽、咽痛已除,自觉乏力,口干,腰酸不适,舌质暗红,苔薄,脉细。尿常规:红细胞(++),尿蛋白(+)。辨证为气阴两虚夹瘀血。治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 处方:生黄芪、太子参、金毛狗脊各15g,生地黄、丹参、丹皮、郁金、莪术、干地龙各1Og,女贞子、旱莲草、卷柏各30g,琥珀粉1.5g(分次吞服),全蝎2g。每日1剂,连服28剂。 三诊:患者症状悉除,舌质淡暗,苔薄,脉细。尿常规:红细胞4-5/HP,尿蛋白(-)。继守上方,再服14剂。患者再次就诊,无明显不适,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治以滋阴益气法巩固疗效。原方去郁金、卷柏,加淡竹叶1Og,桑寄生15g。连服一月后就诊,尿检转阴,以后随症加减,巩固疗效,至今未再复发。 案例4 蒋某,女,16岁。2004年12月14日初诊。 患者出现血尿10个月,伴间歇性肉眼血尿,曾就诊于某医院肾病中心,肾穿刺组织病理学诊断为IgA肾病(局灶增生型),病程中虽经治疗(具体药物不详),但疗效不显。平时易疲劳,查体:咽部不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浮肿,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3-4/HP(未离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辨证为尿血(气阴两虚)。 治以益气养阴,兼以清热止血法。 处方:生黄芪、金毛狗脊、旱莲草、淮山药、地榆、大蓟、小蓟、茜草各15g,生地黄、炒川柏、连翘、蝉蜕各10g,莪术8g,白茅根30g,琥珀粉1.5g(分次吞服)。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4剂。 2004年12月28日二诊:患者诉咽干,仍易疲劳,复查尿常规:尿蛋白trace、红细胞1-2/HP(未离心),舌质淡红,苔薄,脉细。 于上方加减:生黄芪、卷柏、白茅根、藕节各30g,旱莲草、地榆、大蓟、小蓟、茜草各15g,生地黄、丹皮、丹参、连翘、蝉蜕各1Og,莪术、泽兰各8g,琥珀粉1.5g(分次吞服)。每日l剂,连服21剂。 2005年1月18日三诊:患者诉大便偏稀,余无不适,复查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2-3/HP(未离心),舌质淡红,苔薄,脉细。 于上方去生地黄、藕节、连翘,加太子参15g,川芎8g,三七粉4g(分次吞服),继续服用。 2005年3月4日再次就诊,患者无不适,复查尿常规正常,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守上方加减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曹恩泽卷》中国中医药2001版p42-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