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景河系列(5-3)

 369蓝田书院 2019-07-14

(四)肺燥咳嗽

【病案举例】

董某,男,24岁,大学生,2002年1月诊治。

病史  该患在上海读书,11月患感冒咳嗽后,至今未愈,干咳少痰,伴咽喉痒、不适,逢天冷则咳嗽加重,服用多种药物治疗不效,故利用寒假回家之际前来求治于中医。

检查体质一般,胸片未发现问题,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稍数。

诊断与治疗  证属肺燥咳嗽,治以滋燥润肺。用滋燥治咳汤先服7剂,宣散外邪兼滋燥润肺,症状稍有减轻,但仍干咳咽痒。予以前方减麻黄、细辛、辛夷、半夏、桑叶、生石膏,在前辨证的基础上,依据病情酌情加用了牛蒡子、射干、石斛、百合、枇杷叶、紫菀、冬花、白薇、鱼腥草等,连续服药约1个月,病告痊愈。为巩固治疗,用百合、款冬花、陈皮、乌梅煎汤,加少许蜂蜜饮用,一天3次,服用1周,返回学校读书,未再复发。

滋燥治咳汤

[组成]太子参15g,炙甘草15g,天冬10g,炒杏仁10g,黑芝麻10g,霜桑叶20g,生石膏20g,蜜麻黄6g,细辛5g,五味子6g,生地10g,阿胶10g,法半夏10g,辛夷5g。可酌加海浮石、百部、火麻仁。

[功效]养阴清热,滋燥润肺,解表治咳。

[主治]肺燥咳嗽或感受温燥所致咳嗽。

[方解]临床中燥咳十分常见,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少痰,甚则咯血丝痰。在慢性咳嗽中也很多见,一般多属肺阴虚兼有燥邪或为肺燥咳嗽,治疗以滋燥润肺为主,本方中太子参、天冬、杏仁、黑芝麻、生地、阿胶及火麻仁均有滋燥润肺的作用;燥久阴虚生内热,故可加用生石膏、百部以清热;蜜麻黄、霜桑叶、细辛、辛夷宣肺疏散外邪;五味子、法半夏敛肺降气,甘草和中补益脾肺;有痰还可加用海浮石以化痰;诸药合用,滋燥润肺,降气止咳。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陈景河卷》中国中医药2001版p21-3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