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如何做大事难事(二)

 章江之邻 2019-07-14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保持安定的东西容易被把持,还没有表现出征兆的东西容易被图谋。脆弱的东西容易被分离(粉碎),细小的东西容易被散开。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应该在它还没有开始显现出征兆的时候就去做,想要治理好国家就应该在它还没有乱的时候就应该加强治理。几个人合起来才能抱住的大木,它也是从一颗微弱的小树苗生长起来的;九层高的土台也是一筐一筐的土垒起来的;千余里的行程,也是从脚下一步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有人为参与的事情就会有失败或有破败,被人为控制的东西就会失去它的常态甚至最终被失去。圣人不会人为的过多参与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所以事物的发展不会有残败(是完整的符合天然本性的变化),不会去控制事物的发展变化所以不会失去它应该有的常态。百姓在做事情的时候经常都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至始至终都保持审慎的态度就不会把事情办坏了。因为这样所以,圣人所想要的不是被欲望所驱使的,所以不会觉得难得之货是可贵的;学习的不是大家已经知道的学问,而是反思大家的过错。以辅助万物随自己的本性可以自然达到的状态而不敢有其他的作为。

安是安定,安定就是不躁动,不躁动就容易被把持。所谓把持就是用手可以握得住不会掉下来可以引申为能够控制住而不会失去控制。未兆就是事物会向哪个方面发展变化还没有显现出苗头。事物能怎么变化是由事物的道来决定的,但是在道的主导下事物能够变化的范围还是很宽泛的,在这个宽泛的范围内事物最后会怎么变化向哪个方向变化却是由变化当时可以获得的条件来决定的。所以在道允许的变化范围内事物会如何发展变化是可以事先筹谋的,但是筹谋的时机却是以事物还没有表现出要向哪一个方面变化的征兆时最好,因为一旦事物表现出了要向哪个方向变化的征兆时就说明事物已经获得了向这方面变化的条件并且正处于变化的过程中,这时候再要改变事物的发展变化就对事物本身有损伤了。所以说“其未兆易谋”。脆弱的东西不受外力一掰就断,小的东西不够分量可以抓起一把一撒就一大片就像撒沙子一样或者散颗粒状的化肥一样,这就是“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泮(pàn)通半,分离、折断、对半开的意思。

为是指作为做事。需要做事的意思就是对被做事物本身的现状或其发展变化的状态不太满意,这种不满意包括状态的不满意、方向的不满意或进度的不满意,不管是哪一种不满意,总之对于自己不满意的事物希望通过外力的作用使事物变得满意就是作为。作为的本质就是想通过外力改变这种不满意使事物变得满意。有通过外力的改变就会有损事物本身的特性。按照事物本身的特性,事物是不会这样发展或不会以现在的发展节奏进行发展的,作为的意思就是人为的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或发展进度,使它变得可以表现为现在这个样子。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或发展节奏之后人们是满意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从事物的本性上来说,其本性是受到了损伤的,所以叫“为者败之”,败之不是说事物不可为不能成功达不到目标而是说即使成功了达到了目标但是事物的本性也已经受到了损伤,从事物的本性上来说它已经不是天然的本性没受伤的那个东西了。比如说木材,天然的木材需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几百年的生长才能长成,长成后的木材木质坚硬纹理细密,用这样的木材做成家具可以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但是如果人为的对树木的生长施加干预,在木材的生长期施大量的肥料,那么这样的木材会生长的特别快,几年之内就可以达到粗细的标准可以砍伐,不过这样种植出来的木材木质疏弱纹理粗疏而且韧性不足,用这样的木材做成的家具承受不了太大的压力用不了多久就会腐朽。这就是“为者败之”的一个方面,这个败之败的是事物的本性。败之不是一定达不到目标而是指事物的本性会受到损伤不再是原来的天然就具有的本性。所以为者败之有两个方面:1:如果违背事物的本性勉强的作为就会获得完全的失败;2:如果不违背事物的本性顺道而为,那么事物的发展变化可以顺着人们的意愿进行但是事物的本性会或多或少的受到损伤和改变。败是损伤、使受到伤害败坏和失败的意思。所以只要是人为的对事物的发展施加影响就会有败,要么是全面的失败要么是本性受到损伤。

相同的道理“执者失之”也有两个方面的意思:1,如果是违背事物的本性勉强的执掌事物,想要改变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结果,那么其结果就是道会发挥其清除功能,这样想要执掌的人就会获得完全的全面失败,会失去对整个事物的掌控;2,如果只是顺着事物的本性来掌控调节事物的发展变化,那么事物的发展变化可以顺着人们的意愿进行但是事物的本性或多或少的会在某一些方面有所失去。比如药材,虽然种植的药材在外形上会比野生的好很多但是在有些药效上确实还是有区别的,这就是事物的本性多少有一些损失的原因造成的。失是失去和损失的意思。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圣人的无为是什么都不做吗?无执是任由事物不受控制的随便发展吗?当然不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就说明圣人面对万物也是会有作为的,圣人的无为只是不勉强作为不为违背事物发展的道去行事不对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施加影响而已,所以圣人的作为对事物的发展来说好像没有受到人为的干预因此叫无为。圣人的无为是钟对事物的发展来说好像没有受到人为的干预。比如种庄稼时,只翻地、下底肥、拔草、捉虫子、赶野兽,让庄稼一长出来就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而不施加更多的影响,这样的作为对庄稼的发展变化来说就是没有被作为,但是人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这就是圣人的无为。这样的无为既不会有失败也不会让事物的本性被败坏所以是无败。无执也不是什么都不控制任由事物不受控制的发展变化。无执只是不控制事物发展变化本身但是可以控制影响事物发展变化的因素,这样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本身来说就好像是没有人为的控制一样,比如通过拔草就可以控制草的长势以影响庄稼的长势。这样的无执既可以不失去对事物的控制也不会失去事物原本应该具有的本性。所以圣人的无为和无执绝不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管。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百姓做事,常常会出现马上就要成功了却最后失败了。这个败之有两个方面的意思:1,彻底失败了,整个发展变化过程完全走样;2,整个过程基本顺利但是效果达不到。慎终如始就是至始至终的保持慎重。保持慎重也有两个方面:1,任何时间不能违道,违道就会有失;2,任何道不能违时,过老或过嫩都是失。

圣人欲不欲是指圣人想要的不是被自己的欲望所驱使的。前一个欲是指需要的想要的,后一个欲是指欲望的意思。欲望,每一个人都有,圣人也有。圣人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会不会被欲望所支配。圣人想要的不是被自己的欲望所驱使的就是说圣人是不会被欲望支配的。圣人的需要不被欲望所支配,那么圣人的需要有什么来决定呢?圣人的目的是“辅万物之自然”,欲辅万物之自然那就必须符合万物之本性,所以圣人所需要的就是万物的本性所需要的。圣人欲不欲就是说圣人不会随心所欲。就像难得之货,这是会令所有人都会产生欲望的东西,圣人也一样,但是圣人可以从事物的本性出发,难得之货其本性跟普通的事物是一样的,在使用时其功效也是一致的,所以难得之货并不比普通货物更值得看重所以圣人不看重。学不学就是指学习的不是学问。什么叫学习的不是学问?所谓学问就是指前人总结好的知识,这样的知识一般都可以从有学问的人口中得到。学不学就是指学习的内容不是前人总结好的知识,所以这样的知识只能在实践中得到在反思中得到在总结前人的失利中得到,复众人之所过就是反思众人的过错,反思众人的过错就是在总结众人的经验教训是在总结经验积累知识,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欲不欲学不学才能做到无为无执,为无为执无执才能做到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所谓“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就是辅助万物随其自然本性而发展却不敢胡乱的作为。辅助万物随其自然本性而发展就说明在圣人看来只要是符合万物之自然本性的发展就是可以辅助的也是应该辅助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