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者的每日一问:我能贡献什么?

 兰狐狸 2019-07-16

重视贡献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从自己狭隘的部门、专业及技能转移到整个机构的经营业绩上来,使他更加重视外部世界。只有外部世界才是产生效益的地方。管理者也许因此而不得不重新考虑他的技能、专业、作用、他的部门与整个机构及其目标之间的关系。……在经过这么一番考虑之后,管理者对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做,也许会产生许多与过去不同的想法。

——【美】彼得·德鲁克

什么是贡献思维?

献,即管理者对所服务组织的绩效产生的显著影响。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他们常自问:“对我服务的组织,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这就是贡献思维。

可是很多管理者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他们耿耿于怀的是:所服务的组织和上司是否亏待了他们,是否改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抱怨自己没有职权,结果是做事没有效果。

他们更关注我的工作、我的付出、我的期望、我想拥有什么,却忽视组织成果、组织需要、他人期望、我能贡献什么,不能正确看待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即组织的成果与个人的成就是动态平衡、相互促进的。

管理者贡献的三个维度

提出“我能贡献什么”的问题,是为了挖掘工作中尚未发挥的潜力。事实上许多工作看起来成绩辉煌,但是与潜在的贡献比起来,甚至微不足道。管理者如不自问“我可以做出什么贡献”,他在工作中就不会有远大的目标,甚至可能把目标搞错,而且特别容易对“贡献”一词只有狭义的理解。

一般组织对成效的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直接的业绩成果

02 价值观的确立及重新确认

03 培养与开发人才

直接成果通常最显而易见,如果管理者自己都不清楚应有什么直接成果,那就别想有任何成果了。当然直接成果应该是最重要的,但除了直接成果之外,一个组织还必须有价值观的承诺与实现、自己的主张和想法。与此同时,组织的持续存在,是发展的基础。所以,一个组织必须今天准备明天的接班人,其人力资源必须更新,必须经常提高水准。

如何提升专业人员的成效

对知识工作者来说,尤其应该重视贡献。知识工作者生产的是构想、信息和观念。知识工作者通常是一位专业人员,但一个专业人员的产出必须与其他人的产出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效果。他必须考虑到他的产出供什么人使用,也必须了解用户应该知道些什么才能有效使用他的产出,从而产生效果。即:知识分子有责任让别人了解自己。

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有想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心理动力,总想了解别人需要什么、发现了什么以及能理解什么。他们会向组织内部人员(上司、下属、特别是其他部门同事)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了便于你为组织作出贡献,你需要我做些什么贡献?需要我在什么时候,以何种形式,用什么方式来提供这些贡献?”

正确的人际关系

在组织中,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一定是正确的人际关系。正如我们常常看到的,在组织中交际广泛、朋友众多、左右逢源的人,也许工作的很开心,但未必有显著的工作成果。正确的人际关系不是基于感情亲密度的友好来往关系,而是基于贡献有助于双方产出成就和成果的关系。

眼于贡献的人际关系有四项基本要求:

01 互相沟通。以往我们常常把沟通当成是主管对下属的事,但仅靠单向的关系,沟通永远不可能成功。注重贡献的管理者常常问下属:“我们的组织和我,应该期望你有怎样的贡献呢?如何才能使你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有了这样的检讨,才有沟通的可能性,也才容易成功。

02 团队合作。贡献思维有助于横向的沟通,能够促成团队合作。贡献思维为沟通提供了方向和准则,基于贡献的沟通更能够达成共识。“谁需要我的产出,并使它产生效益?”这个问题能帮我们看到与管理者责任范围无关的一些人的重要性。知识工作者的合作贵在自动自发,贵在能够依循情势的逻辑和任务的需要,而非仅依赖正式的组织结构。

团队与合作 | 图片来源:Pixaba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