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庖于写文·25】澡堂子的情愫

 真水斋主1 2019-07-17

【庖于写文·25】    

  关于洗身净体,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重视。史料记载,宋元以来就有公共浴堂。

苏东坡写过两首《如梦令》,就描写出当时洗浴的乐趣。

其一是:水垢何曾相爱,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其二是: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呵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从这两首词中可以看到苏东坡不但经常洗澡,还找人擦背,并嘱咐擦背人轻一点擦背,我常来沐浴,身上没有多少污垢。并且还说出洗浴的好处和意义,自身洁净才能使别人洁净,为了洁净我已经汗流浃背地大声喘气。请转告各位洗浴的人,我们暂且一起做做洗浴肉身的游戏吧!只管洗,只管洗,俯下身体受洗是为了人间的一切。

我喜欢洗浴源于父亲的爱好。我是父亲的长子,他得子的年龄已经32岁了,当我七、八岁时,父亲都已经40岁了。他很高兴领着我到浴池洗澡。他让我用细嫩小手在他身后不是搓背,又好像挠痒,父亲这时一定是微闭着双眼享受这天伦之乐。

当我成家立业之后,我没有像父亲那样幸运还有我来陪伴他洗浴,因为我有两个女儿,不可能在公共浴池有个小手来挠痒我的后背。

其实在我工作之后,由于是厨师职业的关系,每周必须有一次洗澡,每20天左右理发一次。做为福利待遇是每月四张洗澡票、双月一张理发票和一块肥皂都免费发到手里,方便的条件使我产生了“澡堂子的情愫”。

大连公共澡堂子,大概存在的历史有120多年了。最早的澡堂子是原天津街(日殖时期浪速町)137号的人民浴池。1890年,大商人于振臣建造第一家浴池,取名“双泉堂”。据说,于振臣还在奉天(沈阳)也建造了公共浴池。1938年,大商人许亿年将“双泉堂”买下,经过重新改建后改名为“万泉堂”。

 天津街浴池(万泉堂)门头

 大连解放后,“万泉堂”改名为“天津街浴池”和“人民浴池”,当时是大连市设施最齐全和讲究的浴池,特别是二、三楼是全市最高级的浴室,当时依稀记得票价在4角,如果利用公费洗澡是需要两张澡票。

建民浴池旧貌(连锁浴场)

据不完全资料显示,文化大革命之前大连的澡堂子多数是日殖时期的产物。我常去的浴池中,坐落在站前兴隆街的“健民浴池”是1923年建造的日式浴室,当时是“连锁浴场”。

现在南北向的修竹街日殖时代的名称是“东乡町”,在这条街的西侧也有个老澡堂子,名字是“清水池”。全国解放初期连同修竹饭店(群英楼前身)分别成为大连造船厂职工消费合作社浴池和饭店,后来修竹饭店交到饮食行业。直到文革期间,浴池才回归饮服行业,继续开业一段时间,“清水池”关闭,改为中山区人民商店维修组。

清水池塘旧貌(清泉池)

西岗区永丰街浴池也是个老澡堂子,在大连西部这家浴池最好,我小时候父亲常领我到这家洗浴。后来我长大了,父亲去世了。我经常到永丰街浴池不仅仅是清洗污垢还净体,而是来这里有一种悲伤感觉,缅怀和寻觅父亲与我一份暂短而又难舍难忘的阴阳两界问候接触。在这里我会全身投入到父亲所洗浴过的大池塘里;坐一下父亲曾经坐过的石凳;也曾下意识做儿时候擦背的小动作……睹物思人,亲情难移啊!

西岗永丰街浴池旧貌

同在西岗区还有东关街的“立新浴池”,旧时代叫做“双合堂”,记得去过一次。浴池东面住着饮食行业的一位著名厨师柯兴林,曾在这里开过饭店。

九三浴池是西岗最大的浴池,也是一家老澡堂子,内设条件保持的完好,居家西岗丰登街时经常光顾。

沙河口有个万岁街浴池,这是饮服公司的先进单位,去过几次,服务质量可以。

在那个年代,居民家庭卫浴设备很差,每人基本都要到公共浴池,洗污垢,浴天体,换洁净。可是大连全市有不到二十家浴池,分布在中山、西岗、沙区和甘井子四区,来解决近百万人口的洗浴问题,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致使成为大连市持续困扰的“吃饭难、住宿难、洗澡难”三大难之一。

大连的澡堂子,我最爱去的还是人民浴池,而且还是二、三楼的高级浴室。虽然刚开始我用的是两张澡票才能洗一次澡,但心里确认为这澡票花得值。舒适敞亮的环境,有木隔断间壁的“小包间”,可以躺在简易的床铺上睡一觉,不大的小茶几,比较干净的浴巾,还有那几位老年服务员的殷勤周到“伺候”着。

当年我关注“澡堂子文化”就是从人民浴池的三楼开始。最初经常听到浴池服务员在浴客“爆棚”的情况下经常喊出一句话“前客让后客,穿衣要利索”,这分明是句撵客的话,但听起来却很含蓄不讨厌。“前客让后客”多好啊!来的早的要快点走吧,让给后面才来的客人,这句话的确提醒了一些比较自觉的浴客开始穿衣服了。后一句话“穿衣要利索”更丰富!不仅让客人快点穿衣服,还提醒衣服穿得整齐一些,别忘了自己的东西。澡堂子所用的语言太精彩了。

当年饮食和服务是一个公司,澡堂子是公司下属的浴池总店管理,人民浴池还有几个与我基本同龄的哥们,像黄哥、顾哥、宋哥等混得很熟悉。

在特殊年代里,我们的观点相同,同是饮服系统一个群众组织,而且浴池总店的群众组织办公地址就在浴池的三楼东头。

这时候我来天津街浴池就像走平道一样,充分展现出“特权”的优越,同时也与那几位老服务员相处十分融洽。老刘外号“血刘”,家住旅顺,工作认真,说话不紧不慢;老孔,大家都叫他“孔老二”,资深老澡堂子搓澡人,他曾经在旧时代日本家浴室工作,对我讲述一些当年澡堂子情况。还有一个姓孙的,个头很矮小,喜欢说笑话。

通过与老服务员的交往中,他们形容自己的职业是“鹰眼、兔子腿、八哥嘴”。所谓“鹰眼”指的是眼力尖锐,能够衣帽取人,冷眼一看就知道来客的身份或职业;“兔子腿”就是要勤快,像兔子一样走路,据说他们是不出门的“百里行军”,当然谁也没有测量过;“八哥嘴”指的是讲好听的话、客气的话。

太朴实了,三个动物式的特点,把整个行业的服务要求概括起来了,我记了下来。时隔这么多年,现在看起来仍然还是那么亲切感人。

我在很多年“耍笔杆子”的经历中,经常把澡堂子当成第二“书房”,许多“出彩”的作品出自于这里。至今还记得,那时候我背着书包,装着资料,老服务员给安排一个小间,洗一会澡,喝壶茶,赤身裸体写文章。

这真是一身轻松,毫无负担和顾忌,思绪打开,笔下生花,妙不可言。

当文路不清,语言不顺,大脑模糊,再到浴池水里泡一会儿,再搓洗一下。仿佛清波沐浴是智慧的源泉,给你醍醐灌顶,顿塞茅开,于是文章犹如一泻千里的江河凝於笔下;动笔又恰似脱缰的野马驰聘于纸上。

在这个期间饮服系统内有很多类似我一样的人物都以到浴池享受回归人类原始天体的状况下,开发自己的智力为一大快事。

澡堂子里写文章很有风趣,在澡堂子里吃饭也是其乐无穷。那时候到人民浴池二三楼的浴客,一般不是为了洗澡,大多数是来泡澡,而且都是一些年岁大的老者。

中午时分,澡堂子服务员还为这些“老客”担负打饭任务。那时候饮食还是比较简单,再加上各家饭店饭口时间很忙,还有“吃饭难”的影响,大家只能就近而为之。

人民浴池东侧是紧挨着王麻子锅贴,浴池对面是知味斋馄饨,再向西面不足30米就是苏扬饭店,餐饮业的“铁三角”成为人民浴池“食堂”了。

时间长久了,浴池的服务员也与这几家饭店混了个“脸熟”,就是在饭口时间很忙的情况下,他们来了也有优先照顾。

我一般吃的单一,买三两粮票锅贴或者是一两粮票馄饨和一个二两粮票的叉子火烧。“浴友”房产老柳和粮食局一位老同志等就不一样了,苏扬的“乳腐大烤”、知味斋的凉菜、王麻子锅贴和几瓶啤酒,算是比较丰盛了。

如果上午文章写得顺利的话,提前完成任务,我也会加入到他们的圈子里,饮酒寻欢。浑身一丝不挂,大快朵颐,吃饱喝足还可以再泡一会儿澡,上来美美地睡一小觉,真是乐不思离啊!其享受程度一点不比现在桑拿浴差。

长时间里,我从搓澡师傅老孔的口中了解到,早年大连澡堂子行业的情况。

大连澡堂子开业于沙俄殖民时期,盛行于日殖时代。在日殖时代澡堂子也像日本人习惯那样男女同浴,来公共浴池洗澡大部分是日本人。

双泉堂开业后20多年,大连有日本户2891户,人口是12158人;中国6319户,人口为26861人。虽然中国人比日本人多了一倍多,但那时候中国人能够花得起钱来洗澡是寥寥无几。

后来城市各类人口增加了,洗澡的人多了,男女同浴经常发生“越轨”行为,就在大水池子的上面挂个大布帘子遮挡,分为男左女右,但水池子里的水还是通着。这样也挡不住那些“调皮”男士用脚在水中“调戏”女人,当双泉堂易主时男女彻底分浴了。

历史上有些不规矩的男人,几十年后仍然还有残渣余孽。站前兴隆街健民浴池是大连最繁忙的澡堂子,原来是男女池塘共用一个天窗透气,两个池子的隔墙不到两米高,墙上面男女池通透,有人就用盆子装满冷水泼向女池,加以调戏。

在浴客少的时候,几个人“叠罗汉”偷窥“春光”,为此站前五号公安派出所经常处理这种案件。健民浴池再次装修时把男女池塘之间的墙垒到天棚顶上,彻底断了那些人的“春心”想象。

这个事情就是有点不可思议,男窥女是流氓,女看男很正常。人民浴池二楼池塘有个天窗排气所用,周边是平台。

浴池的后门是一个街道,合作洗染总店办公室就连着天津街浴池,洗染有染线业务。每天早晨七点多钟有几位妇女抬着染好的线从浴池后门到平台晒线。

这时候有些“走后门”的浴客已经在浴塘里“一览无余”了,夏天天窗是打开的,有几个妇女把线晾晒完了,还趴在窗口往下看“光景”。有时被下面男士看到了,遭到训斥,她们还会大言不惭,说了一些很难入耳的话。

可能大连开办公共浴池较早,使得山东乡下人来大连少见多怪了。有个“段子”很有意思,用山东胶东话说更有乐。

哥哥带着刚从山东老家来连的弟弟到澡堂子洗澡,哥哥在前面走,弟弟跟在后面,刚一进门,满屋子热气腾腾,弟弟吓得转身就跑,哥哥在后面追。哥哥追上后问,兄弟你怎么了?弟弟气喘吁吁说,哥!这是什么地方?可吓死我了,这不是杀人场吗?我看见里面是扒皮的扒皮,烫的烫,屠戮毛的屠戮毛,,就差开膛了,幸亏我跑得快,还挨了一锤。

解释过来是,弟弟见到澡堂子里热气下,有人在脱衣服,他认为是在扒皮;有人在大池子里烫澡,他觉得是在烫毛;还有人躺在台子上搓澡,他误认为是屠戮毛;在往外跑时,门上没有弹簧拉条,而是绳子栓了个秤砣,他一急挂到绳子,被秤砣砸了一下。

这个“段子”很经典,将老澡堂子的情景用一段山东话表现得诙谐有趣。

根据万岁街浴池的事迹,饮服公司文艺宣传队编排了一段相声。内容是逗哏说,别看我们浴池服务员很辛苦,但是客人对我们还是很尊重的,经常对着我们鞠躬作揖。捧哏说,那是为什么呢?逗哏说,澡堂子用的肥皂是免费的,有时候池子里没有肥皂了,浴客就在门口喊了一声,服务员给块肥皂。服务员应声说好嘞,顺手扔了块小肥皂,这时候浴客一定是双手哈腰接这块小肥皂。逗哏问捧哏这是不是向我们鞠躬作揖啊?

几十年前听到由滕生祥(后来成为相声演员)和另一位业余演员说的的这段相声,感觉很贴合实际情况,真是个好段子。

当年澡堂子的肥皂是免费的,一块肥皂被切成四小块,好像是大连油脂总厂产的海滨?滨海?牌的,那时候居民买肥皂食定量供应。

到澡堂子洗澡不用自备毛巾,是公用免费循环使用,大多是毛巾放在池塘的门前。浴客进入池塘自己随便拿一条使用,洗完澡出门再把毛巾扔到毛巾堆里。

高档澡堂子也是这样,毛巾都是黏糊糊的,还有一股难闻的味儿。三楼服务员给我准备了一条比较干净的专用毛巾,每次我使用完了交给他们,晾干后放在服务员的专用小柜子里,等我下次再用。

多年之后,我写饮食公司史志时,翻开辽宁省的一份资料记录了天津街浴池(人民浴池)的情况。其中有收费的服务项目:1分钱发卡、2分钱的雪花膏、3分钱的刮脸刀片、4分钱的头油、5分钱的洗发膏、5分钱的鞋油、5分钱的扣碗茶、15分钱的壶茶……多么有意思和温馨。

怀念你——澡堂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