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路 横穿阿拉静安的这路公交 今年已经111岁啦! TA 是上海第一条公交线路 跨越长宁、静安、黄浦三区 途经人民广场、上海电视台、静安寺等 上海独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 最近, 车厢内部哈灵的! 珍贵的老照片 简洁的文字 记载了这条老牌公交线的 成长历程 20路过去长啥样? 为啥说20路公交已经有111岁了? 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开通。该线路由一英商上海电车公司经营,自静安寺至外滩上海总会(今广东路外滩),线长6.04公里。 1928年9月27日,由英商开辟20路电车,行驶线路自兆丰公园(中山公园)至静安寺。 1963年,南京东路上的有轨电车轨道被拆除后,20路公交与1路公交合并,延承了1路公交的线路。 so,到如今, 20路才有111岁“高龄”。 拆轨后,南京路国际饭店前20路无轨电车的行驶情景。 百年岁月中, ![]() ▲这是上海市电车公司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的8TR型单机无轨电车。 ▲这是1958年制造的5000型无轨电车(大红旗)。 ▲1963年8月14日,首辆20路SKD663型无轨电车上线运营,该车型一直使用到八十年代中期才逐步退役。 ▲1974年,20路使用SK661型公共汽车,该车型是在解放CA10车型底盘的基础上,自制铰盘、第三轴和车身形成的。 ▲八十年代中期,20路公交车高峰时期,每班车间隔仅仅有30秒时间,18米长的铰接式20路多达65部。 ▲1984年,20路使用SK561GF型无轨电车,该车型是当时上海所有公交车中第一批由上海客车厂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无轨电车车型。 ▲20路公交车这样的“辫子车”背后,是几代人的特殊情怀,是保留延续至今的公交文化,也是保留本土记忆的一种方式。 ▲1984年使用的SK570型无轨电车,俗称“巨龙车”,为了尽可能让更多乘客乘上车,该车型拆除了座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篷车”。 ▲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路上的20路公交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据说,不少游客一来上海,首先想去的就是南京路。他们点名要坐20路,当时,20路公交车只能在南京东路拥挤的人群中艰难穿行,这样的情形一直延续至上世纪90年代。 20路行驶路线从上海城市繁华深处穿过海派经典,沿路地标建筑、怀旧商号、人文馆舍不胜枚举,外滩终点站又被称为“亚洲电车第一弯”。 八十年代,20路运营高峰时,“推屁股”乘公交的场景十分常见,据说,最高日均客流量可达7到8万人次。 ▲1994年的20路无轨电车行驶在外滩。 90年代, 乘客及司乘人员 带来了福音。 ![]() 今年59岁的20路老驾驶员罗德芳对此深有体会。他说:“没有空调车的时候,每逢夏季,车厢像个大蒸笼,温度最高可达40℃。乘客热,驾驶员更热,只能靠头顶上会转的小电风扇散热,许多驾驶员把沾满凉水的毛巾盖在头上,拼命给自己降温,但效果甚微,一天下来,左右手都会变成黑白阴阳两色。” 回忆当时市民乘坐空调车的盛况,
1996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取消公交月票,统一使用普票。“上车请买票,月票请出示”,这句熟悉的话成为永远的回忆。 1999年,南京路步行街正式建成,20路公交也因此改走九江路至今,一条20路见证了十里南京路的历史变迁。 20路公交线路跨越长宁、静安、黄浦三区,途经人民广场、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上海电视台、静安寺等上海独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 据罗德芳介绍,有许多人乘坐20路不是专门去某个目的地,而是把它当作观光线路来体验。只需2元,就可以从九江路一路乘车至中山公园终点站,游遍上海最精华的部分。最后一排座位是景观位,乘客隔着大大的玻璃可以直接欣赏沿途风景。因此,许多人一上车就抢着坐。天气晴好时,还有不少人拿着相机记录窗外见闻。 “可以说,当年20路是全上海最‘吃香’的公交线。” 罗德芳自豪地说道。 ▲21世纪,20路使用了申沃客车生产的SWB5105KGP-3型无轨电车(自编号KGP)。 ▲2007年,20路使用了杭州长江客车为上海生产的HZGWG100K型无轨电车(自编号H0A)。 一起去乘公交 眺望崭新繁华的都市风貌 怀念老上海的绝妙风情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