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耀州的面 演绎着生活

 youxianlaozhe 2019-07-18

原标题:铜川耀州人:调一碗然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

中国是面条的原创国。2002年,青海喇家遗址发掘证实,4000多年前,中国人的餐桌上就有了面条。

中原、渭北人爱吃面食,耀州人尤甚。碗中那一条条金丝银带,在生命等式的筷子上快乐地摆动,从古扯到今,摆动到今,演绎着生活的坊歌厅舞,羽衣霓裳。

位于渭北残塬地区耀州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是粮食主产区,尤以小麦、玉米、油菜为主产,百姓饮食生活以面食为主,即以馍、面条为主。

耀州传统面食的形成,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产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变化的。漫长的农耕岁月,交通不便,物质困乏,食材短缺,人们只能依据当地生产物种而炊烟现实生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因此农家人的生活观念是省吃俭用,提倡粗粮细做,细粮巧做,野菜炒做,在创新上做文章,提高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耀州人对面食的喜爱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千百年来,面食是他们饮食中的大部分,一天三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要有面吃,那就是幸福生活。在耀州人生活里,无面不成饭,无面不算饱。面食是他们生活中的“庶民”,更成了生活中的“贵族”。


耀州面食的显著特点是花样繁多,吃着筋道,闻着喷香。香,即看着香,闻着香,吃着香。面食是否好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还在于调制的汤汁或臊子,面筋道,汤汁色味搭配合理,或臊子色味质量俱佳,就是最理想最好的面食。著名的咸汤面、臊子面、摆汤面、酸汤饸络、烙面、剺面,除了面能达到原汁原味的面香、口感滑、穰、筋、纯外,最重要的是汤,一次到位,辣子鲜红,葱花、油花漂浮,香气扑鼻,吃着爽口,吃后回味无穷。





耀州面食是耀州妇女的杰作,是耀州妇女灵感闪现的杰出结晶。她们大都没念过书,不识字,从小在母亲身边,耳濡目染,学做饭,做针线,并把一手好针线茶饭当作自己将来出嫁后扬名的必备“嫁妆”,当作她们在那个堡寨众多女人中出人头地的“绝活”。漫长的生活中,不乏有聪明才智的女人,在制作茶饭的过程中,动着脑筋,不断琢磨,在不经意间发现一些菜肴的色、香、味的变化,变换出很多花样美食。她们因之而激动,而兴奋,大胆总结,加以利用,加以传承,最终成为一道名菜,或者成为一种可口的面食。





耀州人爱吃面,也会做面。就麦面而言,就能做成几十种,即宽面、细面、剺面、四棱面、搓搓面、斜角面、挂面、扯面、抻面、揪面片、疙瘩面、猫耳朵、麻食、老鸹sa等。颜色上有白面、绿面。绿面即菜面,主要有韭菜面、菠菜面、马刺面、苜蓿面、刺蓟面等。可以配以荤、素、葱花、豆腐、鸡蛋等各种臊子。吃法上,可以清汤,可以干调,可以油泼,可以杂烩。烩面中有扁豆面、洋芋面、豆腐面、小米和和面、豆腐、萝卜、粉条子面等多种佐料而成的烩面等。可以做成杂酱面、酸汤面、卤面、咸汤面、浆水面、酸菜面、蘸水面、摆汤面、荞面、豆面、菜面等。做法上,有煮面、卤面、炒面、蒸面、烙面等。在粗粮细作上,光荞麦面就可以做成饸络、荞麦细面、驴蹄子、荞面谷抉、荞面煎饼、荞面绽绽、荞面角角、荞面凉粉、荞面烙面、荞面漏鱼等十多种食品。玉米面可做成窝窝头、煎饼、粑粑馍、玉米饼、玉米饸络、玉米搅团、玉米漏鱼等多种。可以配以荤、素、葱花、豆腐、鸡蛋等各种臊子。臊子有葱花臊子、豆腐臊子、西红柿鸡蛋臊子、肉臊子等好多种。 还有用面做成的洋槐花疙瘩、苜蓿疙瘩,以及各种馅料的饺子。另外,还有腊八面,那是一种特质特制面食,一年之中仅此一次,被赋予了特殊意义,有着浓厚的节日味和深厚的民族情。生日寿宴,开席一盘蛋糕,谢宴一碗长寿面,汤汪,面白,葱花鲜绿,筷子挑起来,细长如丝,亮白如银,吸进口里,那个爽呀,难以言尽,只见享用者怡情销魂满脸笑,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农耕时代,一些家里条件好的,在面条、饸饹的基础上,还创造出了羊血饸饹、油炒饸饹、羊肉臊子面、羊肉面、羊血面、鸡丝酸汤挂面等面食种类。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交通的发达,现在,耀州面食在汤汁和臊子的配料上与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做面食的生意人,在色、香、味上下足了功夫,成了耀州的传统品牌饮食,传承了耀州面食传统文化。其中主要有咸汤面、窝窝面、刀剺面、摆汤面、烙面、酸汤饸络,其中咸汤面、窝窝面、刀剺面成了耀州面食的代表,成为耀州面食的文化符号。

咸汤面,耀州的特产,耀州人永远的最爱。碗大,面细,汤浓,辣椒鲜艳,油花飘香,吃着筋道,绵厚,适口,劲爽;坐着吃,站着吃,圪蹴着吃,吃态多相;嘴唇鲜艳,额头冒汗,舌头打闪,那个美,少见。“宁可不见媳妇面,也要咥一碗咸汤面”,听,耀州汉子,话虽有点大了,可足以感知咸汤面对他们之重要了。


今之,虽不见了那阔大的耀州老碗,和端着老碗盛着面条圪蹴着咥面的耀州汉子,不见了浓汤中模糊皱褶的那一张张曾经的老脸,但从年轻后生的吃姿和吃势,你就可以见证他是那曾经的那张老脸的嗣裔呢,那从碗里袅袅飘升的热气,不就是生命永不熄息的烟魂吗?此面食以成功申报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当仁不让地成为耀州面食的“甲子一号”



窝窝面,名为面,实为菜,一道耀州名菜。它创制于清道光年间。其制作用鸡蛋和面,擀切成小方丁块,用筷子头顶住面丁,在手心穿成窝头状,成品微黄发亮,配以蘑菇、肉末、木耳等佐料,烩煮而成。它营养丰富,清香爽口,烹调精细,易于消化,四季可食,老小皆宜



据已故名厨古学明回忆,解放前,国民党要员每年清明皇陵祭祖,往来过境耀州,指定要食窝窝面。因人多,用量大,耀州接待的饭店人员加紧赶制,晒干,保存以备用。现在,城乡过事,餐桌上少不了这道菜。也有生意人把它制作好后,像方便面一样包装,馈赠亲朋,还作为旅游食品,远销省内外,成为耀州饮食文化的“轻骑”和使者。





刀剺面,也叫相亲面,耀州地域特色面食,主要在小丘、坡头一带。过去是专为逢年过节和招待客人而特别制作的面食,也是男女双方定亲时必须吃的面食。它既是待客的上等食品,也是检验女方擀面技术高低的机会。





它的特点是,面条细长筋道,穰和,再煮不囊,汤清,汤鲜,汤香,滑溜爽口。其制作技艺主要在和面、焗面、擀面、剺面上,面要和硬,要焗到,擀的薄厚均匀,剺面时眼力手力独到,眼看处,刀剺处,不偏不离,既剺透,又不伤案板,剺出的面远近宽窄尺寸一样,从头到尾粗细一致。



前些年起,小丘镇慧眼识时,建造“剺面坊”,主打刀剺面饮食品牌,振兴乡村经济,弘扬传统饮食文化,火爆生意,辐射全区。




摆汤面,一种待客面食。主要在后塬石柱、演池一带。食面时,每人一碗调制好的浓郁香喷喷的臊子汤,然后用小碗上面,吃一碗拣一碗,把面在汤中摆动几下吃下,不用喝汤,直到吃饱了再把汤喝掉。如果你没吃饱把汤喝了,主人以为你吃饱了,再不给你汤了,也不给你面了。小碗上的面食很少,就那么一筷头,你尽可以吃上个十碗八碗,所以也把这种面叫“一口香”。





这种面食的特点是,筋道滑溜,汤宽面少,筷子挑起来吸到嘴里,发出噗噜噜的响声,既绵又响,感觉像是吸吃的是白缕银丝一般,食欲大振,食量剧增。传统上这种面食有细的,有宽的,有韭叶状的,想吃哪种拣哪种,但一般都为细面一种,充分显示女主人的揉功、擀功和刀功。

烙面,耀州地域性面食,主要在城内、下高埝、锦阳川、步寿塬一带,过去专为年节或待客而制作。



过去县城里有人 挑上担子沿街叫卖 ,很受人们喜爱。这种面食的特点是, 筋道可口,汤汁鲜香醇厚 ,特别 适合老年人,或胃口不好的人食用 。

酸汤饸饹 ,食在耀州城乡。耀州庄稼大多为一年一熟,为倒茬地,多种荞麦,面积大,产量高,故凡过红白喜事,或村里、家里有重大活动都要压饸饹,且大多数人家都有饸饹床子。它用的是豆腐臊子,可以凉拌,可以灌汤。尤其是过大事时,人多,用摆汤,就是把饸络透好,端上桌,食者可以把饸饹挑到自己吃的汤中,挑过饸饹的汤可以回锅,在加热,再作新汤,如此反复。挑汤饸络的筷子是公用筷子,干净卫生。酸汤饸饹很有名,以其筋韧细长、汤醇汤酸、臊子油亮汪实而深受人们普遍喜爱。



如今,讲究吃杂粮养生,一些人家便把麦面与玉米面,或麦面与荞麦面按一定比例搭配,做成的酸汤饸饹特别爽口好吃。

耀州妇女,用简单的炊具制作出可口喷香的面食,创造了千姿百态的生活艺术。 人们在面食中时而高谈阔论,时而默默不语,只是一个劲地享用,用两根筷子送到口中,其无穷的筋道和绵厚,爽口和醇香,通过味蕾味觉传达给大脑神经,经过牙齿咀嚼,充分享受到其美味后再咽下去,收到胃里,消化,吸收,再将那五谷精微送到身体的角角落落,给生命以巨大的原动力。


面食制作,实在简单,一根干杖,一盆面粉,一把刀,却在那些平凡而普通的女人手中,就成了创造生活艺术的道具,成了她们酿造生活、提升生活、愉悦人生的法宝。经过她们的一双双巧手,那些雪白的面粉,就变成了一张张薄如纸张的面布,再经过特殊的刀工,变成了宽细薄厚均匀的面条,成为人们享用的美餐美味。那不是夸张和写意,那是一种物理现象,一种生活现象。





面食,耀州人永远的钟爱,鲜活的传统饮食文化符号,系挂耀州人情感的扯不断的生命的金丝银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