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蕉窗梦呓】周汝昌先生谈续写《红楼梦》之难

 红楼心语 2020-03-09

周汝昌先生谈续写《红楼梦》之难

 作者:张黎明 

一般说来,要成功地续写一部长篇小说很难。古今中外,续篇能赶上原著水平的长篇小说大约十分罕见,而能续得比原著更精彩的,恐怕至今还没有出现过。因而要续写《红楼梦》这样的旷世杰作,那就更加是难上加难。现有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后四十回就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续写的,为其叫好的人便不是很多。至于诸多续在百二回本后面的续书,其质量和水平能让读者认可的,就更加乏善可陈了。

在中国当代红学界,如果一定要推举一位能续写《红楼梦》的大家,估计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周汝昌先生。的确,周先生学问精深,著述丰富,被人们称为新红学的泰斗,他如果都续写不了,那谁还能续写呢!不光大家认为只有周先生能担负起续写的任务,而且从周先生的著作以及媒体报道所透露出来的诸多信息来看,他其实也有过续写的愿望。周先生在红学研究上有一个著名的观点(这里暂且不论其观点正确与否),那就是他认为属于曹雪芹手笔的只有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篡改曹雪芹“原文本旨”的“伪续”,因而他考虑过如何把八十回后的真故事找回来。

1995年,周先生一部重要著作《红楼梦的真故事》出版,他在该书末尾《故事完了的话》一章中,谈到了自己写这部书的来龙去脉:

这多年来,很有几位友人促我作这个试验(指探讨和续写八十回后真故事),六十年代出版社老同仁刘敏如,是第一位,他劝我“另续”,我逊谢说,我如何有这个大才?万不敢萌此妄念。他坚持说:“我看你行!——别人还未必拿得起来。”1987年夏,初与普林斯顿大学高友工教授会晤,他也要我“先把关键的几回补出来!”我也迟迟不敢着手。去冬,被邀到中国政法大学去讲《红楼》,不免涉及了高续假红楼的问题,而同学听众对原著真红楼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与关注。回家后,我的女儿又对我说:何不把您认为的真故事,用通俗的讲述法介绍给读者?我听了,一时兴起,像说玩笑话一样,答云:“好,我就试试。”就如此两句对话,我就“戏剧性地”开始了这个工作。

从以上引文中,我们可以读出这样的信息:周先生十分谦虚、谨慎,同事、朋友怂恿他探讨和续写八十回后真故事,他并没有立马答应并付诸实施,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迟疑和掂量。因为在他看来,做这样的工作是需要“大才”的,自己到底是否能完成,他最初心里是没有底的。后来在学生的期望和女儿的鼓励下,他才下决心开始了这个工作,终于在1995年出版了《红楼梦的真故事》。

普通读者所期望的是,周先生能够写一部比现有一百二十回本后四十回更好的“续书”出来,以便满足阅读的需要。然而,《红楼梦的真故事》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这部著作并非读者所期望的“续书”,能作为与前八十回完全接榫的小说去读,而只是对八十回后真故事所作的探讨,说具体一点,就是对他所探佚的八十回后真故事的一个介绍,每一章都只是一个粗略的故事梗概,行文风格介于小说和论文之间,与纯粹的“续书”应该是两回事。

周先生对他自己认为的八十回后真故事的学术探讨任务,应该说在《红楼梦的真故事》中基本上完成了,无论怎样说,这本书总还是给后四十回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路。但是让普通读者感到遗憾的是,这部书只是一个故事梗概,与真正的小说续集应有的风貌相差甚远,因而读起来实在是很不过瘾。对于这部书的局限性,周先生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因而他在该书的序言《先叙衷肠》中解释道:

这本小书,鉴于已述的这些难点与自己能力的有限,绝不敢作什么“续书”,但它又不同于“探佚学”的考证论文。这只是想“讲述”八十回后的大概情节故事,而讲述时并不罗列根据来历,推考过程等等之类,只讲述我个人以为较为接近原著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与之相应的“联缀”。因为不联缀组构,就不成其为“故事”(或其片段),而允许联缀组构势必又须允许些微必需而适当的想象——或者可以说成是合乎情理的推衍。

从周先生的序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周先生自己其实对这本书也是不满意的,从他解释的口气来推测,不是他不想写出“续书”,而是因为“自己能力的有限”,也就是说,他也只能到达拿出个故事梗概的程度了。这样便给普通读者留下了一个疑问,像周先生这样的红学大家,学术著作一本接一本地出着,怎么就写不出一本《红楼梦》的“续书”呢?是怕写小说降低了自己的身份,还是年事已高而没有写续书的精力了呢!

然而,让无数红学家以及红迷们没有想到的是,周汝昌先生未能做到的事情,却让刘心武先生给做到了。2011年,著名作家刘心武推出新书《刘心武续红楼梦》,续书共二十八回,震惊了当时的文坛。尽管刘的续书不是像大家想象得那样尽善尽美,但总还是有一本可以与现有后四十回一比的续书出来了,其积极意义还是值得肯定的。从普通读者阅读的角度讲,刘的续书自然要比周汝昌先生《红楼梦的真故事》好读得多,因为刘的续书好赖总还是小说,而周先生的“梗概”只能算学术随笔。这样便又给普通读者留下一个很大的疑问,为什么周先生就续不了《红楼梦》,而无论是学术成就还是社会影响都难以与他比肩的刘心武先生,却能续出呢?这究竟是为什么?

在笔者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刘心武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小说家,197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之先声,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1984年推出的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写长篇小说对于刘心武先生来说是他的专业长项,因而他续写《红楼梦》相对来说比周汝昌先生容易多了。周汝昌先生尽管学问精深,诗词也很见功力,属于红学界泰斗级的人物,但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他不是小说家,也似乎从来没有写过小说,因而研究《红楼梦》没问题,但要具体续写可没有那么容易。试看那么多的红学家,有谁真的续写过《红楼梦》呢?笔者揣测,不是红学家们不想续,而是自度根本续不了。古人云:术业有专攻,红学家们自然都十分懂得,研究小说与写小说应该完全是两回事。

其实,对于自己没有写出《红楼梦》“续书”一事,周先生实际上也有一个明确的解释。《红楼梦的真故事》内容原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探讨八十回后真故事,后半部分是一些学术论文及随笔,2010年,周先生将该书前半部分内容单独拿出来,以《亦真亦幻梦红楼》的书名再版。在书后的《跋》中他写道:

我自知自己做不了“小说家”——写小说要有极丰富的世途经验,尤其是须熟悉各式样的坏人、小人、匪徒,还得有一颗“狼心”忍得下笔写那些令人难过的不幸、灾难、痛苦,而这一切我最没“办法”。

周先生是一位十分真诚的老人,他自己在此已经说得很清楚,小说总还是要小说家去写、去续,自己不是小说家出身,或者说从来没有写过小说,又如何能续写得了像《红楼梦》这样的旷世之作呢!至此,我们总算明白了周先生为什么终于没有写出《红楼梦》“续书”的深层次原因。


作者简介:

张黎明,男,生于1963年,甘肃省泾川县人。1985年毕业于西北师大中文系,先后从事过教育工作、公务员工作以及企业中高层管理工作,现任《新课程报·语文导刊》执行主编。系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

从1985年起,先后在《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飞天》《散文》《散文百家》《读者》《博览群书》《台港文学选刊》等国内100多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及学术论文共900多篇。出版散文集《瞬间的灿烂》、励志类读物《做个知本家》(与张琦合作)、长篇小说《前途无量》、红学研究随笔集《万千滋味品红楼》。先后有10多篇作品入选不同文集,另有10多篇作品被《读者》等选刊转载。先后获得省市级各类奖项10多次。

长期致力于《红楼梦》研究,已在《书屋》《红楼》等报刊上发表有关《红楼梦》的论文、随笔与杂谈10多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