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跑步来锻炼身体。虽然跑步动作简单,相比篮球足球之类的运动没有激烈的身体对抗,也没有复杂的技术要求,但运动损伤却时有发生,尤其是马拉松爱好者,髂胫束综合症、足底筋膜炎、跑步膝、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如影随形,给我们带来不少困扰。 除了偶发性意外事故,大多数运动损伤的出现都有迹可循,如果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认真做好以下四点,科学合理安排,从此告别运动损伤,享受健康畅快的奔跑~ 充分热身,打开肌肉、关节和心肺系统 和其他运动一样,跑步看似动作简单,其实对身体各部分的要求也非常高,手臂摆臂维持平衡,心肺循环提供氧气、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腰腹等核心肌群帮助维持身体稳定,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提高效率,下肢除了帮助跑动,还有缓冲保护、稳定支撑等作用。 在正式开始训练或比赛前,通过一系列热身活动,预先动员人体的生理机能,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让原本处于安静状态下的肌肉、关节和心肺系统进行预热,为即将开始的训练、比赛做好机能上的准备。充分的热身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训练或比赛时的运动表现,更为重要的是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高强度运动前,如间歇训练和正式比赛,充分的热身,一般包括低强度慢跑、专项动态动作和加速跑三部分。 其中专项动态动作可以更充分的对肌肉关节进行预热,如各方向的踢腿、动态压腿、踢臀跑、高抬腿、跨步跳之类,这些动作体育特长生、专业运动员、体育教员非常熟悉,中小学体育课上老师也会教一些(如果体育老师经常生病改上数学课可能就没法教),互联网搜索也能找到这些动作演示。 而加速跑也不需要拼尽全力,一般七八分力渐进加速跑几组100m即可,主要目的是提前调动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兴奋性。 合理安排强度课,充分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对于绝大多数业余跑者,除了跑步训练,更为重要的是工作和家庭,繁忙时难免疏于训练,身体机能退化,在空闲时又容易过度训练,身体机能疲劳,如此恶性循环,长期疲劳后得不到恢复,由量变引起质变,最终就会表现为运动损伤。 如大家熟悉的髂胫束综合症,与过大的跑量和过多的强度课息息相关,过度训练造成臀部、大腿部位过度疲劳,最终引起运动损伤。 为了避免过度训练,首先不要连续安排高强度训练,比如今天跑了间歇训练或比赛,明天就可以安排一些低强度同时持续时间短的慢跑放松,彻底休息也未为不可,千万不要今天跑个400m*10组的间歇,明天再练30km长距离或10km乳酸阈值跑之类的强度课。同时,在身体疲劳或有不适感时,及时调整,安排休息或降低运动强度。 除了依赖体感,Garmin手表的恢复建议和训练效果功能也可以为你提供帮助。 在训练结束后,手表会显示此次训练的效果,2.0附近保持运动能力、3.0附近提高、4.0附近高效训练,5.0则表示训练过度,需要安排更多休息。 同时手表也会根据运动时心率数值和心率变异度,给出恢复时间建议,在这段时间内尽量不要再进行大强度运动,可以慢跑放松,也可以彻底休息。 重视跑姿,降低受伤风险,提高跑步效率 关于正确跑姿,跑圈有非常多的理论,频繁引起争论,目前比较有代表的理论如罗曼诺夫博士创立的姿势跑法、在日本流行的骨骼跑法、慧跑推崇的无伤跑法。 虽然这些跑步方法是否适合所有人尚需要时间的验证,但良好的跑姿可以提高跑步的经济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而经济高效的跑姿也有一些共性特点,比如较高的步频、较低的垂直步幅比、较低的触地时间、良好的身体平衡。 Garmin运动手表内置多重智能传感器,除了距离、配速、心率等数据,还可以收集运动中的步幅步频,像Forerunner 245、645、945这类高阶跑表,最好搭配RDP跑步动态传感器,可以收集更多数据,精准采集垂直振幅、垂直步幅比、触地时间、左右触地平衡数据,科学量化跑步技术指标,帮助改善技术动作,让专业功能完全释放。 RDP跑步动态传感器因外形与豆芽颇为相似,也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小豆芽、绿豆芽,与一元硬币大小相当,仅重12g,采用防水设计,长久电量续航同时可以更换纽扣电池。 ![]() 使用时佩戴在裤子背部中间,防滑橡胶设计佩戴稳定,不会晃动更不会滑落,通过与手表连接即可在跑步中采集高阶跑步数据。 ![]() ▲佩戴在后背腰部中间 ![]() ![]() ▲在佳速度及Connect 上都可以查看详细数据 增加力量训练,降低受伤风险 随着运动习惯的养成,身体体能水平会很快提高,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跑更长的时间同时也可以跑得更快。速度变快时间也更长,肌肉骨骼随之就会承受更大的压力,这时如果身体肌肉力量没有得到对应加强,受伤风险也随之提高,这也是很多跑友在成绩提高后随之陷入低迷期并伴随受伤的原因。 ![]() 对于大多数跑者,一周安排1-3次力量训练即可,围绕着下肢小肌肉群、大腿、腰腹臀核心和上肢这些部位安排对应的力量训练即可,比如硬拉、深蹲锻炼大腿和臀部力量,平板支撑、臀桥和卷腹加强核心力量,高抬腿、原地踮脚跳等可以提高身体灵敏性,锻炼脚踝、足弓等部位的小肌肉群力量。 ![]() ![]() 跑步看似只是简单的手臂摆动和双腿前迈,背后其实隐藏着复杂的生理学、训练学原理,想要跑得更长久,获得健康的身体,同样需要遵循科学的运动训练理论。作为业余爱好者的我们,Garmin智能运动手表可以提供更多指导,让我们在充分热身、合理安排强度课、调整跑姿、增加力量训练时可以更从容,让伤痛越来越远。 当然,运动手表搭配支持跑步动态监测的RDP动态跑步传感器(绿豆芽),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进行自我剖析。通过运动收获健康,也能帮助我们突破极限——只管跑,它思考! 最后来和小G聊一聊—— 你是否曾因为跑步受伤而想要彻底放弃跑步? 即日起 通过马拉松报名网购买全系Garmin 均有专属好礼 更有特价劲爆福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