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能勇与俭能广》

 野之老 2019-07-20

“慈能勇”、“俭能广”,这同样也是老子道家的两个观点。“慈能勇”的意思是,慈爱之心可以使人变得勇敢;而“俭能广”则是说,勤俭节约的品德,可以使得一个国家变得广博或者使一个人的心胸变得宽广。


韩非是这样解读“慈能勇与俭能广”的。首先对于“慈能勇”,韩非说:“爱子者慈于子,重生者慈于身,贵功者慈于事。慈母之于弱子也,务致其福;务致其福,则事除其祸;事除其祸,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必成功,则其行之也不疑;不疑之谓勇。”韩非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推理句,比如关爱孩子的人,他们就必然对孩子慈爱;比如注重养生的人,他们平时当然也就会处处关护自己的身体;再别人,看重功名的人,那么他平时做事当然也就会忠心耿耿。慈母溺爱幼子,乃致力于给孩子幸福;而致力于给孩子幸福,平时做事则就处处想方设法地免除孩子的祸害;免除了孩子生活中的祸害,则事事就会替孩考虑周详:事事考虑周详了,那么就会获得事理;获得了事理,那么做事则就必定成功!必定成功的事,则人们做起来就不会犹豫;而这种做事的不犹豫,就叫做勇敢……

这一连串的推理之后,韩非总结道:“圣人之于万事也,尽如慈母之为弱子虑也,故见必行之道。见必行之道则其从事亦不疑;不疑之谓勇。不疑生于慈,故曰:‘慈故能勇。’”这段意思是说,圣人对于万事万物,几乎全部都有一颗慈母于幼子一般那样的心;保持着这样一颗博爱慈祥之心,那么做事一定就会章明道理。而章明道理了,则做事就不会犹豫;做事不犹豫了,这叫做勇敢!故而可以说,做事的这种不犹豫,乃是产生于慈爱。所以《老子》才总结说:“慈,故能勇。”


对于“俭能广”,韩非解读说:“周公曰:‘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天地不能常侈常费,而况于人乎?故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是以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圣人爱宝其神则精盛,人君重战其卒则民众,民众则国广。是以举之曰:‘俭,故能广。’”这段说的是,周公说:“冬天的冰封地冻如果不很坚固,那么春夏时草木的生长也就不会茂盛了。”天地尚且不能崇尚浪费与消耗,更何况人呢?所以,世间万物必有兴衰,世间万事也自张弛有度;国家官员必有文亦有武,当然官府办事也定当有赏有罚。智者勤俭持家,则家庭就会富裕;圣人珍视万物,那么他们的神力就会旺盛!做君主的不轻易用兵打仗,则民众就会繁衍增多;民众增多了,当然国土也就随之宽广。因此,《老子》才总结性地说道:“俭,故能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