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敦遗址,疑是禹族侯府

 老喻猜古 2019-07-21

喻民俭/

宝敦遗址,疑是禹族侯府。

宝墩古城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城西北的龙马乡宝墩村,地形奇特,在一马平川的绿色沃野上凸现出一圈不规则的脊梁似的黄土埂子。埂内阡陌纵横,沟渠交错。沟底和两侧往往会发现一些散碎的砖瓦器物。1995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系及日本早稻田大学联合对宝墩村进行考古发掘,经四个月发掘后确认,黄土埂子圈起的地方是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古城遗址,散碎的砖瓦器物是蜀地先民早在四、五千年前就进入文明的物证,比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年代还要早,属成都平原古蜀文明的最早阶段。

初步确定其筑城年代约在公元前2500年;其废弃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00年。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 11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墩古城遗址进行调查和试掘,在此次地面调查中,于古城遗址外围发现了游埂子、碾墩子、石埂子、狗儿墩、胡墩子、胡坟园、高地、大埂子等几处长条形土埂。通过解剖发掘,证实这些土埂乃是宝墩文化时期的夯土城墙,进而确认在原城墙以外四个方向都有城墙和壕沟,其中东北边外城与内城城墙重合。外城墙体宽度残存15-25米,残存高度约1.5-4米不等,夯筑方式与内城墙完全一致。墙体外侧壕沟宽10-15米左右。从平面形状看,外城大致呈不甚规整的圆角长方形,方向与内城一致,约北偏东45°,城墙周长近6.2千米,以外城墙外侧墙基为界,面积约268万平方米。根据出土遗物分析,初步推测外墙的修筑时间晚于内城墙。宝墩外城城墙的发现使考古学界对宝墩古城遗址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对于探索宝墩文化时期的聚落形态、社会结构与社会复杂化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津是岷江水系,岷江在都江堰被分成内江,外江。外江就是指新津的金马河。这是新津的主要水系。新津的另一条主要水系是从崇州流过来的西河,然后就是邛崃过来的南河。这三条河流在新津汇集成南河(岷江)。南河再往下与杨柳河汇合,然后在江口镇的地方与从成都市流出来的府河(内江)汇合,至此岷江又复合为一,在乐山与大渡河汇合后就进入长江了。传说中新津的五津(五条河),就是指:金马河,西河,蒲江河(南河),南河,杨柳河。四千多年前,岷江还无内外江之分。因此宝敦古城就在岷江流域,结合网传信息,我认为此城始筑于黄帝七十七年(约公元前2620),是黄帝嫡子玄嚣降居江水时的侯府。后玄嚣改封少昊之国,但筑城并未停止。过了约三十年,颛顼有了儿子,封于蜀为柏灌候,古城成了柏灌候府。柏灌就是禹族。禹是颛顼的七世孙,母族在北川,禹出生在北川。禹族受鲧治水无功之累,全族流放山东羽山,导制古城荒废。

禹族被流放时,禹处变不惊,废弃主城,而将宝敦周边的附城托给了北川的亲戚;与蚕丛商议让出一块地盘;向南方亲戚发出求救,要求派人北上,守护蜀中祖根父业。禹在南方有什么亲戚?颛顼的父系和母系皆在南方。禹请若水的亲戚北上,多半是与舜商议后,得到舜允许的。因为若水北上集团与舜、禹都属颛顼系列。

南方亲戚很快北上,驻扎于三星堆一线,是为鱼凫集团。与盐亭、北川和宝敦的附城等距,便于对三处的支援。于是蜀地成了禹族的后备基地。当禹成为国家领导人时,封鱼凫为侯。蚕丛(嫘祖族人)和鱼凫(颛顼族人)共治蜀中,为禹族回归埋下伏笔。

   禹族回归没有呢?请看《夏朝文明转移到了古蜀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