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芩、连止利,辨证需明确

 德寿堂图书馆 2019-07-22

随着夏季来临,腹泻患者也逐渐增多,不少脾胃病患者肠胃不适情况也有所加重。都说久病成医,成不欺我,这不,这就有患者问我:“大夫,我大便不成形,为什么方子里还有黄芩、黄连?黄芩、黄连那么寒,我不是会腹泻加重吗?”我想大部分的大夫门诊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尤以脾胃病门诊居多,从我硕士跟随导师袁红霞教授开始,一直到博士,又到工作,基本上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们的门诊,所以,我也想问,难道大便不成形就不可以用黄芩、黄连吗?作为一名中医大夫,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神农本草经》载:黄连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谓黄芩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可见,古人前就运用黄芩、黄连来止利,而非患者所,大便不成形即不敢用之。

那具体什么情况下使用黄芩、黄连来止利呢?我们还是来看看医圣仲景是如何运用的

《伤寒论》

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有黄芩、黄连)主之。

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有黄芩)。

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有黄连)。

373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故也,白头翁汤主之(有黄连)。

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有黄芩、黄连)主之。

《金匮要略》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篇第十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有黄芩、黄连)。

根据经典条文,不难看出,利遂不止、自下利、热利、腹中雷鸣下利、呕而肠鸣,均与下利相关,可见,黄芩、黄连完全可用于下利的病证中,后世另芍药汤(有黄芩、黄连)、六神丸(有黄连)、香连丸(有黄连)等亦用芩、连来止利诚然,芩、连之止利应该有所限制,主要还是用于热利寒热错杂证的下利,不可用于寒证的下利因二药大苦大寒,易致败胃,故胃寒呕吐,脾虚泄泻之证不宜所谓热利,就是腹泻的同时,可伴见身热烦躁,或便下脓血,或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等热证的表现,舌脉上也同样可见舌红苔黄,脉滑数等湿热征象,如上面所提到的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黄芩汤证等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脾喜刚燥,胃喜柔润”“脾为阴脏,脾虚易湿盛;胃为阳腑,胃病多热盛”,所以脾胃为病,多见湿热互结,寒热错杂之证。故而黄芩、黄连亦用于寒热错杂证的下利,如半夏泻心汤证,即是典型代表黄连苦寒,善清热燥湿,调胃厚肠黄连、黄芩相合,苦能降泄,燥湿清热,以半夏辛温,开壅结之痰湿,以黄连之苦降,清痰湿之热结。两药合用,辛开苦降,疏理气机,调和胃肠,寒温并施,清热无碍祛湿,燥湿又无碍清热,可见药物的一阳一阴,一温一寒,是调和胃肠、理阴阳、疏理气机的关键当是,则自不虑芩、连苦寒伤中之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