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科学歌诀

 图灵狗 2019-07-23

中医内科学歌诀

1. 感冒

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表达邪原则立,

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岐,尚有气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

(荆防:荆防达表汤或-败毒散;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香薷饮:新加香薷饮=香~+金银花、连翘)

2、咳嗽

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纲要,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二陈三子法内土,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温燥桑杏汤,凉躁杏苏散。法内土为痰湿 蕴肺证。)

3、哮证   

哮证发作痰鸣喘,邪触宿邪气不宣,发时攻邪宁时补,邪实本虚标本辨,

寒哮射麻或小青, 热哮定喘或越半,寒包热用小青石,厚朴麻黄汤亦可,风痰胸满三子用,虚哮平喘固本汤,喘脱救急为首要,回阳生脉或黑丹,肺脾气虚用六君,生脉地黄金水枯。

(金水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4、喘证   

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麻黄华盖合,表寒肺热痰热郁,麻杏石甘桑白皮,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博,生脉补肺肺金虚,肾虚肾气参蛤散,喘脱参附黑锡丹。

5、肺痈

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反实辨证纲,初期清解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匡。

6、肺痨

肺痨阴虚为基本,阴损及气又及阳,肺阴亏虚月华用,百合秦艽虚火旺,保真或气阴耗,阴阳补天大造需,补虚培元首治则,治痨杀虫下工倡。

(参:参苓白术散)

7、肺胀

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苏子三子·小青龙,痰浊壅肺当精选。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丸,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若痰从寒化饮,用小青龙汤。·:为或的关系,同下;金水虚:肺肾气虚;水泛:阳虚水泛)

8、肺痿

肺叶痿弱咳浊唾,总由肺疾迁延成,肺虚自有寒热辨,补肺生津为总则,虚热清燥与麦冬,虚寒甘姜姜甘

(甘姜为甘草干姜汤,姜甘为生姜甘草汤。)

9、心悸

气血阴阳心悸辨,水饮淤血痰火明,心虚胆怯安神志,心血不足归脾施,阴虚火旺补心丹,朱砂安神亦合用,阳为心阳不振证,桂甘龙牡合参附,苓桂术甘水凌心,桃红桂甘瘀阻治,痰火扰心黄温胆,惊悸怔忡当细辨。(桃红:桃仁红花煎,桂甘: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10、胸痹

胸痹应分实与虚,气滞血瘀痰寒凝,气阴心肾阴阳虚,宣痹通阳治法取,柴胡疏肝血逐瘀,痰浊涤痰蒌薤半,阴寒归逆枳薤桂,重症乌头苏合香,由阴至阳虚证参,心肾天王合炙甘,气阴两虚生脉散,人参养营亦时参,参附右归阳虚选,凌心射肺真武用。

11、不寐

不寐实少虚证多,肝郁痰热为实邪,龙胆温胆分别用,邪去自能梦南柯,若论虚证首心肾,六味交泰可合用,心脾两虚时时醒,归脾服后梦香甜,心胆气虚易惊醒,安神定志酸枣仁,病后血虚睡眠少,琥珀多寐可建功。

 附1.多寐

湿困脾弱多贪眠,平胃六君随证用,阳虚理中合人参,淤血阻滞用通窍。

 附2:健忘

健忘证关心脾肾,归脾汤方思虑斟,六味地黄肾精耗,温胆逐瘀痰血瘀。

12、癫狂

 癫狂概括

癫狂多发青丁壮,精神失常证难辨,肝胆心脾关系紧,气郁痰火阴阳偏,癫疾缄默神痴呆,井井无条多喜好,狂证喧扰躁妄骂,多怒不识六亲眷。

 

癫证痰气蒙神机,顺气导痰合逍遥,心脾病久两亦虚,养心汤合越鞠丸。

 

狂证病势日益进,痰火扰神为机理,生铁落饮涤痰火,癫狂梦醒痰热结,日久火盛阴亦伤,琥珀养心二阴煎。

13、痫证

痫证形成多先天,惊恐脑伤气逆乱,昏仆抽风吐涎沫、声类畜叫总由痰,定痫丸从风痰阻,火盛涤痰并龙胆,瘀阻脑络通窍活,心脾归脾合六君,左归天王补心丹,心肾亏虚滋是全。

14、痴呆

痴呆病机髓海神,标本兼治分证型,髓海不足七福用,脾肾两虚还少丹,涤痰汤治痰蒙窍,通窍活血瘀阻治。

 15、厥证

厥证昏仆气逆乱,搐鼻参附针为先,醒辨气血痰食厥,气厥血厥分虚实,气虚四味回阳饮,气实通关合五磨,血虚独参继养营,通瘀煎或羚角实,痰厥导痰汤为从,食厥吐后保和丸。

(食厥先用盐汤探吐后再用保和丸,内科书上无此分型)

16、胃痛

胃痛寒食气湿瘀,阴亏虚寒为病因,寒客香苏与良附,保和主治饮食停,肝气犯胃柴疏肝,湿热中阻清中汤,失笑丹参淤血停,一贯芍甘阴虚痛,虚寒主方芪建中,痛止调理香六君。

  附1:吐酸

   泛吐酸水有两头,香砂六君左金丸,寒热加减灵活用,病机指示属于肝。

  附2:嘈杂

脘内饥嘈时做行,胃热温胆加连栀,四君加味治胃虚,归脾汤从贫血时,血虚阳微实难乱,补气左归延朝气(简版:嘈杂热寒与血虚,温胆四君归脾施。) 

17、痞满  (实4虚2)

痞满虚实要分清,行气除痞满自消,饮食停胃保和丸,肝胃不和越枳术,痰湿二陈平胃汤,湿热泻心合连朴,脾胃虚弱宜补中,胃阴不足益胃用。(越枳术:越鞠丸合枳术丸)

18、呕吐

呕吐总由胃失和,虚实详辨定缓急,外邪犯胃食滞停,藿香正气保和丸,痰饮半夏合苓桂,肝气犯胃用四七,香砂六君胃气弱,若有虚寒理中夺,胃阴不足麦门冬,和胃降逆治总则。

(半夏:小半夏汤,虚寒:脾胃阳虚)

19、噎膈

噎即噎塞隔为拒,启膈润燥利痰气,沙参麦冬润津亏通幽瘀血最相宜,气虚阳微实难治,补气运脾肾右归。

(痰气:痰气交阻;津亏:津亏热结;通幽:通幽汤;瘀血:瘀血内结;温脾用补气运脾汤,温肾用右归丸)

  附:反胃

食入反出胃家寒,丁香透膈治弗难,更有下焦乏火葬,附子理中害火流。

20、呃逆  实3虚2

胃气上逆呃呃呃,食乖正亏志不和,实证胃寒或火逆,丁香竹叶石膏多,若属气机郁滞型,五磨顺气勿蹉跎,更有阳虚理中施,阴虚益胃合橘茹

     (阳虚:脾胃阳虚;阴虚:胃阴亏虚;     橘茹:橘皮竹茹汤)

21、腹痛

腹痛脏腑气血分,寒热虚实审病因,寒则良附承气,则温补建中饮,实痛疏肝气不运,日久少腹除瘀根,另有食滞枳导滞,通字义广法度深。

(寒邪内阻: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热:湿热壅滞;中脏寒:小建中汤;实痛:肝郁气滞;

少腹:瘀血内停)

22、泄泻   (暴泄3、久泻3)

泄泻便稀更衣烦,湿胜脾虚最环节,藿香邪气除寒湿,湿热葛根芩连汤,保和食滞肠胃间,痛泻要方肝乘脾,参苓白术脾胃弱,四神泻在黎明前。

23、痢疾

痢下赤白并腹痛,里急后重夏秋生,湿热寒湿休息痢,芍药不换金连理,疫毒白头芍药合,阴虚阿胶驻车济,桃花真人温脾肾,连理加味疗休息,下痢不食约噤口,开噤散用效无比。

(阿胶:黄连阿胶汤;温脾肾:虚寒痢)

24、便秘

便秘脾肾关系密,胃肠传导论病机,实分热气与冷秘,虚有气血阴阳虚,热结麻丸气六磨,冷秘温脾合半硫,血虚润肠气黄芪,阴虚增液阳济川。

25、胁痛

胁痛病位在肝胆,实多虚少气血辨,郁瘀湿热肝阴虚,以通为从虚滋肝,肝郁柴胡疏肝散,瘀血血府或复元,肝胆湿热龙胆妙, 肝络失养一贯煎。

26、黄疸

黄疸病由湿邪生,不外脾胃肝胆脏,阴阳为纲论证治,总则化湿利小便,热重于湿茵陈蒿,湿重茵陈合甘露,胆腑郁热大柴胡,疫毒急黄犀角散,阴黄茵陈术附用,脾虚湿滞芪建中,黄疸消退有三证,湿热留恋茵陈四,肝脾疏肝或归六滞瘀逍遥合鳖甲。

(茵陈:茵陈五苓散;阴黄:寒湿阻遏;肝脾:肝脾不调;归六:归芍六君子汤;滞瘀:气滞血瘀)

  附:萎黄

萎黄肌肤淡黄色,疲倦干萎无光泽,黄建中或参养营,调理脾胃补气血。

27、积聚   (肝、脾)

腹内结块胀或痛,积聚病形各不同,聚证肝郁木逍遥,六磨食滞痰阻通,积证初起气血阻,柴胡疏肝失笑合,中期瘀血内结显,膈下逐瘀合六君,正虚瘀结积块坚,八珍汤合化积丸。(木逍遥:逍遥散或木香顺气散)

28、鼓胀

鼓胀气血水交凝,肝脾肾脏常俱病,气滞柴胡胃苓选,寒湿实脾温而行,湿热中满合茵陈,瘀结水留需调营,六味一贯从阴虚,阳虚附苓合济生。    (附苓:附子理苓汤)

29、头痛

头痛首辨外内伤,风寒川芎茶调方,风热芎芷石膏用,风湿羌活胜湿汤,内伤肝肾血痰瘀,肝阳天麻钩藤饮,大补元煎治肾虚,血虚加味四物汤,半术天麻痰浊去,通窍瘀血最相宜。

30、眩晕

诸风掉眩肝风荡,髓亏血乏痰火伤,补虚泻实调阴阳,急标缓本辨证昌,肝阳天麻通窍瘀,气血亏虚归脾汤,痰湿中阻夏白术,肾精不足左归方。

31、中风

  中风概括

   中风卒起证多端,气血虚火及风痰,肝肾阴虚为根柢,真中类中外邪辨。

中经络

   络脉空虚风痰袭,真方白丸祛风亟,风阳上扰钩藤饮,阴虚镇肝息风需。

中脏腑

   中脏闭脱必需分,突然昏到不知人,口噤手握二便闭,脱则手撒汗如淋,痰热桃仁承气汤,痰火羚角钩藤进,痰浊瘀闭用涤痰,脱证参附生脉合。

后遗证

   中风后遗医颇难,针灸按摩并锻炼,偏瘫补阳还五施,肝肾左归地黄饮,风痰阻络解语丹,口眼歪斜牵正散。

     (偏瘫:气虚络瘀证)

32、瘿病

气滞痰凝血瘀瘿,颈前喉结两旁肿,气郁痰阻四海舒,痰结血瘀藻玉壶,肝火消累栀清肝阴虚天王一贯合。

(栀子清肝汤合消累丸;阴虚:心肝阴虚)

33、疟疾

疟疾往来寒热苦,治则驱邪截疟主,正疟柴胡或七宝,温疟参桂入白虎,寒疟柴桂七宝饮,劳疟日久何人扶,冷用正气热清瘴,瘴疟发作药到除。

(参桂入白虎: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汤;柴桂:柴胡桂枝干姜汤;正气: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34、水肿

水肿首辨阴阳水,越婢加术风水袭,五味消毒麻连豆,湿毒浸淫用之宜,胃苓五皮水湿证,湿热雍盛疏凿立,脾阳虚衰实脾饮,济生真武肾阳虚,若见瘀水互结疾,桃红四物合五苓。

35、淋证

淋证涩痛小便频,湿热蕴结膀胱肾,热淋通利八正散,石淋石韦增三金,气淋实证沉香散,虚证补中益气汤,血淋小蓟饮子用,知柏地黄虚实分,膏淋汤治虚膏淋,实程萆薢分清饮,劳淋无比山药丸,六淋转化要详珍。

  附:尿浊

   浊由湿热萆薤佳,脾虚气陷补中气,水缺知柏地黄从,火衰鹿茸固涩丸。

36、癃闭

癃为点滴闭不出,首辨虚实来通腑,膀胱湿热用八正,肺热壅盛清肺饮,肝郁气滞沉香散,浊瘀阻塞代抵挡,中虚补中合春泽,肾虚济生肾气用。(中虚为脾气不升证;肾虚为肾阳衰惫证。)

37、阳痿

阳痿赞育命火衰,归脾心脾逍遥肝,启阳娱心恐伤肾,湿热下注龙胆泻。

38、遗精

遗精梦遗滑精探,心肾失调最相关,黄连清心相火旺,合用三才封髓丹,湿热下注分清饮,劳伤心脾妙香散,肾虚滑脱精不固,金锁固精加减施。

39、郁证

情志不舒郁证生,六郁总由气郁成,肝气郁结郁化火,柴胡丹栀证不同,半夏厚朴从梅核,甘麦心神失养证,心脾两虚归脾施,心肾天王合六味。(梅核:痰气郁结证。)

40、血证

血证病机归热虚,上溢下泄渗肌肤,辨清部位洁白腑,三大治则火血气。

  鼻衄

鼻衄热迫肺胃肝,桑菊玉女龙胆煎,归脾汤补气血亏,局部用药效更添。

  齿衄

齿衄胃火循经冲,清胃泻心合方攻,肝肾阴亏相火浮,六味地黄茜根终。   (清胃:加味清胃散)

 咳血

咳血总由肺内来,燥热桑杏汤化裁,肝火泻白黛蛤合,阴虚百合固金筛。

  吐血

吐血由胃吐逆出,泻心十灰胃热著,肝火犯胃龙肝用,气虚血溢归脾从。

  便血

便血肠道湿热致,地榆散合槐角施,气虚不摄归脾用,脾胃虚寒黄土方。

 尿血

尿血实热小蓟饮,虚热知柏地黄斟,脾虚归脾汤堪用,肾虚无比山药功。

     (实热:下焦湿热证;虚热:肾虚火旺;    脾虚:脾不统血;肾虚:肾气不固)

  紫斑

紫斑血热妄行伤,十灰散急效最良,虚火茜根散增损,气不摄血归脾汤。

        (虚火:阴虚火旺)

41、痰饮

  痰饮概括

痰饮确缘水内停,医圣金匮论最精,痰悬溢支宜温化, 阴盛阳虚标本明。

  痰饮

饮留胃肠名痰饮,甘遂半夏或己椒,脾阳虚弱苓桂术,合小半夏加茯苓。

 悬饮

饮停胁下名悬饮,邪犯胸肺柴枳半,饮停胸胁控涎丹,或椒目瓜蒌十枣合,香附旋复和络气,沙麦泻白阴虚热。

  溢饮 (表寒里饮证)

淫溢肢体溢饮名,频发化饮症能平,小青龙汤加减用,肺脾水气定可清。

  支饮

支撑胸肺为支饮,寒邪伏肺青龙施,苓桂术甘或肾气,缓解脾肾阳虚时。

     (肾气:金贵肾气丸)

42、消渴

消渴三多体羸常,病在水金燥土伤,食乖情志劳欲过,阴虚为本燥标彰,上消肺热消渴方,中消玉女胃火炀,若见气阴两亏虚,七味白术散方施,下消地黄肾阴亏,两虚金匮肾气良。

43、自汗盗汗

古云盗汗多阴虚,自汗阳羸卫外疏,肺卫不固玉屏风,或用桂枝加黄芪,心血不足归脾施,阴虚火旺归六黄,邪热郁蒸龙胆汤,热势不盛用四妙。

44、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病缠绵,气血阴阳亏虚辨,情志饮食外伤瘀,内热七证至此详,阴虚内热清骨散,补中归脾气血研,阳虚发热肾气丸,气郁发热丹逍遥,痰湿温胆合中和,瘀血血府逐瘀妙。

     (痰湿:痰湿郁热)

45、虚劳

   虚劳概括

五脏虚候立为目,气血阳阳纲要辨,虚劳病势多缠绵,内因外因先后天。

气虚

气虚证在肺脾脏,补肺加味四君良,心气虚用七福饮,肾气虚弱大补元。

血虚

    血虚须辨心与肝,养心四物汤效验。

阴虚

阴虚在肺沙麦擅,心亏天王补心丹,脾胃阴虚汤益胃,肝肾补肝左归丸。

阳虚

阳虚里寒为征象,心阳虚用保元汤,附子理中温脾土,右归丸方复肾阳。

46、肥胖

肥胖总由膏脂多,阳气虚衰痰湿盛,胃热滞脾消谷饥,小承气汤合保和,痰湿内盛导痰汤,脾虚参术防己黄,脾肾阳虚浮肿显,苓桂术甘合真武。

(参术: 参苓白术散)

47、癌病

脑瘤

脑瘤痛吐视力阻,痰瘀通窍定风,风毒上扰重抽搐,黄连解毒合天麻。      (虚:阴虚风动证)

肺癌

肺癌血府瘀阻肺,痰湿二陈栝薤半,沙麦五味阴虚毒,生脉百合气阴虚。   (栝薤半:栝楼薤白半夏汤;阴虚毒热)

    肝癌

肝癌肝郁用柴胡,复元活血气血瘀,湿热聚毒茵陈蒿,一贯煎主肝阴亏。

大肠癌

肠毒湿热槐角施,膈下逐瘀瘀毒阻,脾肾双亏大补元,肝肾阴虚柏地黄。 

肾癌、膀胱癌

肾癌湿热蕴毒证,龙胆泻肝或八正, 

桃红四物瘀血阻,大补元煎脾肾虚,

阴虚内热五心烦,知柏地黄方用良。

48、痹证

痹证风寒湿热乘,闭而为痛痹斯名,风盛走游防风取,寒痛乌头着苡仁,风湿热痹宣痹施,合用白虎加桂枝,痰瘀痹阻双和施,肝肾两虚补血荣。

49、痉证

背强肢抽名为痉,舒筋解痉治为上,邪壅经络羌活胜,肝经热盛羚角钩,阳明热盛壮汗出,增液承气合白虎,心营清营痰导痰,阴血四物大定风。

50、萎证

萎证根砥五脏损,肺热津伤清燥救,加味二妙湿热浸,肝肾亏虚用虎潜,脾胃虚弱二方合,参苓白术与补中,久病脉络瘀阻证,补阳还五合圣愈。

51、颤证

颤证风阳内动证,镇肝熄风合天麻,导痰羚角痰热动,人参养荣气血亏,龟鹿二仙大定风,髓海不足方要施,阳气虚衰补肾阳,地黄饮子温筋脉。

52、腰痛 

腰痛悠悠酸无力,肾着沉沉不转移,寒湿湿热腰痛辨,甘姜苓术四妙选,左右归丸肾虚从,身痛逐瘀瘀血施。

53、耳鸣耳聋

耳窍闭塞起鸣聋,鸣聋无别机理通,肝火痰火风热火,龙胆温胆银翘宗,耳聋左慈肾精亏,脾虚益气聪明崇,新久虚实标本辨,脾肾肝胆分补攻。

中医内科学所有病名名解

1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而导致肺失宣肃,卫表不和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2咳嗽是由外感、饮食、情志、他病等原因引起肺失宣降,以气逆作声,咯吐痰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3哮病是宿痰伏肺由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触发引起痰气交阻,肺失宣降而形成的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4喘证是因六淫外邪、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久病劳欲等病因,导致肺失宣降,肾失摄纳,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

5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发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

6肺癌是由于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长期损伤,导致正气亏虚,邪毒乘虚侵入,或痰瘀内生,搏结于肺,而形成肺部积块,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胸痛、发热、气急等症,但这些症状无特异性,易被忽视。

7饮证是指三焦气化失常,体内水液运化输布失常,停留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8胸痹主要由寒邪、饮食、情志、年老等因素引起心脉痹阻,临证以胸部闷痛为主症,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

9心悸主要由体虚、情志、、外邪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临证以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的一种病证。

10自汗、盗汗是由于体虚久病、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而致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除外生理性汗出),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

11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口淡纳呆、苔腻等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12、呕吐是指由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引起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胃中的食物、痰涎和水液等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的一类病证。

13噎嗝是由于饮食情志,房劳年老等因素导致食管阻隔不通,以吞咽食物时哽噎不顺,甚则饮食难下或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14胃痛又称胃脘痛,主要由于外感、饮食、情志等因素引起的胃气阻滞不通,临证见心窝部以下、脐以上的胃脘部疼痛为主症,或伴有脘胀、纳呆、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的一种病证。

15泄泻是因感受外邪、饮食七情及脏腑亏虚等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下渗,而出现以粪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并多伴有排便次数增多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16痢疾是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而导致邪滞于肠,气血壅滞,肠道传导失司,脂络受损,肉败血腐,出现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17腹痛主要由外感、饮食、情志、瘀血等因素引起的气机阻滞不通,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或伴有呕吐、便秘等症的一种病证。

18便秘是因情志、饮食、劳损等因素造成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或间隔时间延长,或粪质干结,排除艰难,或经常便而不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19胁痛主要由情志、外伤、饮食或久病等因素引起肝络不通或不荣,临证见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20黄疸是因感受时邪疫毒、饮食所伤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导致湿热停留中焦,土壅木郁,肝胆疏泄失常,胆汁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下渗膀胱,而出现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证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21积聚是指因情志、饮食所伤,感受寒湿。以及他病久延导致气滞、痰阻、血瘀而形成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22鼓胀主要因情志、劳欲、酒食不节、水毒感染、他病失治等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内停而成,临证以腹部胀大,甚则腹壁青筋显露,脐心突起,面色苍黄或黧黑为特征。

23血证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过极,劳倦过度,久病或热病后导致火热熏灼、迫血妄行,气虚不摄、血溢脉外及瘀血阻络,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于肌肤所形成的非生理性出血性疾患,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类病证。

24淋证主要由于下阴不洁,感受外邪,情志变化,疲劳等因素造成的小便频急、淋漓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25水肿是由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等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26癃闭是由于湿热蕴结、肺热气壅、脾气不升、肾元亏虚等导致肾和膀胱气化失司而引起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27阳痿是指青壮年男子,由于虚损、惊恐或湿热等原因引起阴茎痿弱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的病证。

28腰痛是由外感、损伤、肾虚等因素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或腰脊当中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病常兼有背、腿、胁、腹、膝等部位疼痛。

雷头风: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是为雷头风。

洁净腑:净腑指的是膀胱,洁净腑也就是利小便。

关格是指肾气衰惫,致使气化失常,关门不利,浊毒内蕴,损伤脾胃,升降失司,胃气    上逆,临床出现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症。

29、消渴是由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致使机体阴津亏虚,燥热偏胜出现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30、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肢体筋骨、关节、肌肉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31、痿证是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而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类病证。

32、瘿病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等引起的,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33、不寐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34、郁证是以情志不舒为基本病因,导致气机郁滞,而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满,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35、眩晕是由阴虚风动、痰浊及瘀血的呢过引起的清窍失养、脑髓不充,临证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36、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引起的头部经脉绌急及失养,清窍不利,临证以头部自觉疼痛为特征的一类疾病,若头痛剧烈,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为“头风”。

37、中风是由于外感、饮食、情志等因素引起的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临证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38、耳鸣、耳聋是由于年老体虚、情志失调、饮食劳倦、风邪外乘等导致耳窍闭塞,而引起的以听觉异常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以患者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声响或细或暴,妨碍听觉的称为耳鸣;听力减弱,妨碍交谈,甚至听觉丧失,不闻外声者称为耳聋。

39、痫证俗称“羊痫风”,是一种由于七情失调,饮食不节,脑部受损,遗传等因素造成脏腑失调,气机逆乱,痰浊阻滞,风阳内动,风痰蒙蔽心窍,流窜经络所致的发作性神志一场,临证见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的一种病证。

40、癫狂 癫和狂都是一种阴禀赋不足,或情志所伤,或脑部受损引起,痰气郁结,或痰火上扰,蒙蔽心神而致精神失常的疾病。

41、痴呆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老年精气亏虚,或情志失调、外伤、中毒等导致髓减脑消,神机失用,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

42、颤证亦称振掉、颤振、震颤,主要由体虚久病,情志过极,饮食劳倦等,导致经脉失养,肝风内动,而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43、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导致的发热。

44、虚劳亦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脏腑衰退、气血阴阳虚耗为主要病机,五脏虚候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