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苕木匠读经典(54):长寿诀(2):“行气”气的什么气

 坚定前行 2019-07-24

二、“行气”行的什么气

第一句是“行气”

 “行”字的甲骨文写作“  ”。象十字路口,本义指道路。后被借用来作动词用,表行走之义。

“行气”的字面意思很清楚,就是“使气运行”,现在俗称气功。

郭沫若也是这样理解的,所以将这段铭文解释成了对“深呼吸”及这口气在意念引领下巡行任督二脉“小周天”的描述,并先入为主地去释读那些自创的字。他忽视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此气非彼气。“行气”的气不是指的我们平常所呼吸的那口空气,而是指的元气。

这元气又是个什么东西呢?

《易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鹖冠子·泰录》说:“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论衡》说:“元气未分,浑沌为一”、“万物之生,皆禀元气。”“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白虎通义·天地》说:“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

“元”是始的意思。所以“元气”是指构成宇宙万物的最本质、最原始、最基本的要素。万物的生、死及发展变化过程都是元气依据某种天定的规则而运动的结果。或者说: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因为其中有元气的存在。没有了元气,就枯萎死亡了。人也不例外。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没有元气,也就不会有生命。所以庄子说:“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也是因为此,道家的修炼主要就是在炼这个元气。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也正是在这个元气的有无之上。中医以为经络是元气的通道,西医理解不了,让你证明给他看。他们更理解不了的是这个看不见又摸不着只能自己感受得到的元气。

中医以为,元气是由元精化生而来,再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生成阴气(精、血、津、液)与阳气(卫气、宗气、营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

有点绕,是吧?意思是说:

你身上的元气是由你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后产生的,然后再由你自己吃进去的营养物质和呼吸进去的新鲜空气相结合,生成可见的阴气(精、血、津、液)和不可见的阳气(神、魂、魄),从而支撑起了你的生命。

懂了吧?懂了我们再来说“气”这个字。

“气”这个字是简体字,古文原本有三种写法:“”“(气火)”“”。

第一种写法从“气”从“米”,意思是谷类食物中的元气,指我们日常饮食材料中的营养成份;

第二种写法从“气”从“火”,指的是水与火的相互关系,也是指水加热后生产出的水蒸汽,通常用来泛指云雾类水的气体状。

第三个字的上部“旡”字甲骨文写作“  ”,是一个呈跪姿的人。这个字就是指的人体元气。或者说“炁”是个古灵精怪的字,是个形而上的字,是个我们很难用一两句话讲清楚的字。正是因为讲不清楚,古人才又给它起了一个别名:元气。我们要记住了啊,“炁”这个字是专门用来表述人体内元气的。“行气”就是行的这个气。

行气是如何进行的呢?有四个步骤:第一步是打基础,俗称百日筑基。至少要100天才能练好。郭沫若所释读的铭文内容,基本上就是这筑基功夫中的要领之一:调整呼吸,使之深、长、慢,然后在意念导引下经督脉上行后再沿任脉下行转圈圈。俗称通小周天。

郭沫若外行看热闹,以为使这口气转圈圈就是在念气功,在“行气”。其实这不算行气,只是为行气打基础,充其量相当于鞭炮的鞭引。真正的行气是筑基之后的三个步骤: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这三个步骤才是重头戏,才是行气。

这“三化”是如何炼的呢?古书中往往故弄玄虚,在描述时指东说西,语焉不详,会读得你一头雾水。不信你去弄本《周易参同契》读一下试试。看你能读懂多少。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其中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性,涉及到生殖器,而这些东西过去是不让写的。现在也不让写,对吧?所以只能转弯抹角地写,又是比喻,又是借代,又是暗示……加之那时的师傅都想留一手好口口相传,就活生生的把行气的“三化”过程写得如天书般读不通了。我现在来告诉你大致原理吧:

道家认为,一个人出生时的元气最足,然后不断消耗,消耗完后阳寿就尽了。所以,道家修炼的关键就是减少元气的消耗。

如何减少呢?

首先是要堵漏。他们以为:与元气关系最亲近的是精液和月经,而男、女进入青春期后,就会分别出现遗精和月经现象。元气会由此白白漏掉,这样不好,要控制。所以修长寿术的“行气法”第一步便是“补缺堵漏”。男生防漏精称为降白虎,女生断月经称为斩赤龙。百日筑基就是干这事的。具体过程很复杂,也有很多门派,我不展开写了。也不建议大家炼。要炼也最好弄清楚道理再说,而且一定要在明师的指导下炼。

道教全真派祖师爷张三丰写过一首名叫《无根树》的诗:

无根树,花正偏,离了阴阳道不全。

金隔木,汞隔铅,孤阴寡阳各一边。

世上阴阳男配女,生子生孙代代传。

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

这首诗最后一句“顺则凡、逆则仙,只在中间颠倒颠。”的意思是说:只有男女相配才可以生儿育女。但如果你真这么去做了呢,就会消耗掉你的元气,成不了仙了,只能做一个凡人。想成仙的话,一定要逆势而行,不让精血漏掉。这“逆则仙”的过程才是行气。也就是我们前面介绍过的“三化”: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

这个过程的感受只有实修的人才能体会,外人是弄不清楚的,哪里分得清呼吸之气与元气的区别。所以我说郭沫若是外行看热闹,分不清楚此气非彼气,让修行人见笑了。

正是因为他分不清“行气”行的是什么气,所以遇到铭文中的第一个自造字“宀天”时,就先入为主地想到了深呼吸,从而将这个字译成了“深”。这两个字真的是八杆子也打不着呢。

写到这里,我们得回过头来看一下玉柱铭文中“行气”的气字。按我们前面对气字三种写法的解释,这里的气字应当用“炁”这个字才对,用“氣”字也凑合,唯一不该用“气火”这个字。而这枚玉柱正是用的这个字。这就是一个问题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把问题先放在这里,不回答,读后文时再找答案。

铭文上没有标点,但郭沫若在这里断了句。后文开始是排比句,所以在此断句是对的。

接着“行气”两字的是第二句“(宀天)则(辵畜)”,三个字中有两个是自造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