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穴位艾灸,让湿气自己排出

 ZHWSHY 2019-07-25

先说说身体湿气重的表现:

①大便不成形,粘稠(容易黏马桶)且多便;

②舌头边缘有锯齿状齿痕;

③睡觉流口水、打呼噜;

④感觉身体沉重不轻松;

⑤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

⑥头发油腻,油光满面;

⑦头晕没精神,特别容易疲劳。

以上表现如果有3-4种,说明你身体真的有湿哦。

艾灸有补阳、散寒、祛湿的功效,介绍一下经常用来补阳祛湿健脾的几个穴位。

一、曲池穴

取穴法:曲池穴位于手肘处,屈肘90°时,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若完全屈肘时,则在肘横纹外侧端处。

穴位作用:调和气血,祛风除湿。

二、丰隆穴

取穴法:小腿前取穴。在外踝最高点往上8寸,距离小腿胫骨外侧2横指处。(注:腘窝横纹到外踝最高点的长度定为16寸,取一半则为8寸;1横指,即中指靠近手掌的指间关节横纹长度。)

穴位作用:健脾化痰,和胃降逆。

三、足三里

取穴法:屈膝取穴,在膝眼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1寸(膝眼,即膝盖髌骨外下方凹陷处;手食指到尾指4指并排取3寸;中指及拇指指尖相对时,以中指指间横纹的长度为1寸)。

穴位作用:强壮脾胃,疏风化湿,防病保健。

四、中脘穴

取穴法: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4指微微并拢放在肚脐正上方,大拇指边缘的位置就是中脘穴。

穴位作用: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以上穴位用艾条悬灸为宜,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距离穴位皮肤约 3-5厘米处悬灸,以皮肤微微潮红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

对于日常保健,1周灸1-2次即可。对于寒湿重的人群可适当增加频率,以灸后不上火为度。

艾灸时间选择白天为宜,而白天的上午是阳气最旺的时刻。

小贴士:注意用火安全,防止烫伤。灸完及时用水彻底熄灭艾条,防止复燃。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