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里,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不仅仅是身体器官,更是人体养生的最终落脚点。在繁忙的社会环境中,五脏承受了许多本不应该承受的负担,一些不良的习惯往往在潜移默化中伤害着五脏以及我们的身体健康。 一、“肝将军”怕堵 “肝木生发,犹如树木。”中医理论讲,肝脏为将军之官,其特性就是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只有当肝不受约束时,身体才能达到一种轻松、疏泄的状态,犹如一棵枝叶舒展的树。但以下几个坏习惯往往会给肝“添堵”。 过量喝酒。少量饮酒能够活血,但如果过度,很容易乱肝性。 心情郁闷。压抑、生气、小心眼等情况都会令肝脏不能舒展。肝气郁结会引出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胃疼、头疼、高血压等。 用眼过度。肝脏贮藏着丰富的血液,其主要作用是保持眼睛的明亮。长期看电视、对着电脑,很容易用眼过度,从而导致肝血不足。 专家支招:春季阳气升发有助于肝的疏泄,可以吃点酸味的食物,有健脾开胃之效,能增强肝脏功能。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的愉悦,千万不能做情绪的奴隶;生气不要超过3分钟,气头上不盲目做决定。 穴位调理:太冲穴 这是指太冲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钟,感觉轻微酸胀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气,两只手交替按压。 二、“心君主”怕累 心主血脉,是一个阳气非常旺盛的脏器,相当于一国之君。心气旺盛,则面色血润。反之则会出现心胸面痛、心气衰弱等症状。所以,一些“伤心”的坏习惯需要特别重视。 接收海量信息。现代人每天要接收到许多信息,这很容易使人乱了心神。如果“心君主”变得心浮气躁,就会影响其他“部门”的协调。 情绪压抑、劳累。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看不开,放不下,都会导致体内器官调节作用失衡。 专家支招:养心,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中午静卧或静坐30分钟,但切忌午饭后马上睡觉。苦入心,夏天吃苦味的食物,不仅清心火,还可以养心。做一些有氧运动,多接触阳光,也对心有好处。 穴位调理:少府穴 这是指少府穴,位置在手掌心,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按压这个穴位不妨用些力,左右手交替。 三、脾胃忌生冷 “脾胃是健康的根。”中医上讲的脾,实际包括脾脏和胰脏两个脏器,并经常将脾胃当作一个整体。食物要靠脾的运化才能化为精微,从而化生为精、气等滋养五脏六腑。伤脾的坏习惯主要和饮食有关。
穴位调理:商丘穴 这是指商丘穴,位置在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用手指按揉该穴位,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3分钟左右,两手交替做。 四、肺怕环境差 肺像一把大伞,罩在五脏六腑上面,肺气调和则气机通畅,五脏才能正常活动。肺气的衰旺,还事关寿命的长短。
长期吸烟。烟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中医和西医都认为吸烟对肺的伤害极大。 在空气不好的地方停留太久。肺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清新的空气是它的最爱。在尾气密集、烟味弥漫的环境内待太久,肺就会提出抗议。 过度悲伤。早在《内经》中就有“悲伤肺”的记载,是指人过分的忧伤、悲哀就会严重损伤人体肺脏的功能。 专家支招:早上起床后可以找一处空气清新的地方做做深呼吸。饮食上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在秋天,可以多吃一些滋阴的银耳和清热的秋梨。中医更有“常笑宣肺”一说,笑让人心气平和,对肺好处多多。 穴位调理:合谷穴 有利肺脏的穴位是合谷穴,位置在手背上,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这个部位,用力按压。 穴位调理:太溪穴 太溪穴在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揉太溪穴时,很多人根本没反应,尤其是身体虚弱的人,什么反应都没有,而且一按就凹陷下去了。这时,不痛的一定要把它揉痛,痛的要把它揉得不痛。归根结底,就是要把气血引到脚底的涌泉穴去。太溪穴是足诊三脉'决生死,处百病'三大独特要穴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