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重要的政治人物群体里面,王安石绝对可以排得上号。他的变法影响中国和世界上千年。他不是一有机会就开始变法,而是养望整整三十年,仍然战战兢兢,得到天下人的支持才变法。 ![]() 为了确保自己变法的合理性,王安石强调义和利并不冲突,只要不加百姓的税赋,便能满足儒家对义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取利就是正当的。王安石一直做的是扩大生产,增加财富,把饼做大,这样所有的人都能多吃一口,官府当然要分到其中最大的一块。北宋神宗年间,官府开支巨大,冗官冗兵冗费占去一大半财政支出。很多人看到这一点,却无好办法解决。在他之前,也有人变过法,削减过三冗,但都失败了。动了别人的财源,当然会被报复。王安石虽然也要削减三冗,但一开始只主张开源,而不节流,这样就不会被利益集团反对,变法才能实行下去。 ![]() 王安石是个大文学家,在出任宰相之前,已经名闻天下了。自从他为母亲守孝辞职后,30年没有出仕,期间朝廷多次征召他为官,都被他拒绝。直到宋神宗上台,直接任命他为宰相,负责变法事宜。在乡养望30年,终于得到一展抱负的机会。王安石知道自己的变法必须得到多方面的支持。 ![]() 首先是皇帝,宋神宗登基时只有20多岁,有富国强兵的欲望,不容易被保守派动摇。只有皇帝的坚定支持,变法才有成功的可能。其次是官场,王安石没有马上对三冗下手,不砸人饭碗,官场和利益集团就不会公开反对。再次是社会舆论,王安石的个人操守极佳,大家都相信他是为了公义才变法,没人可以拿他的私生活做文章。 ![]() 王安石做 “脖子”以上的改革,理顺主管财政和变法的部门。原先宋朝是由三司使,总管财赋工作,其下设盐铁、度支、户部三个机构,宰相无权干涉三司使的运行。这就造成了三司使严重缺乏监管,账目混乱。为了避免权力变动太快,宋神宗没有直接把财政大权划给宰相,而是先设制置三司条例司,由王安石和陈升之共同主持。一年后就取消这个部门,并入中书,成为宰相职权的一部分。这样王安石就能全面领导变法,把财政大权掌控在自己手中。为了表示自己对变法的支持,宋神宗停建了皇宫的一些新造和修缮项目,省出不少自己的私房钱给王安石。 ![]() 从这些为变法做的准备工作,就可以看出,王安石是个世故练达,通晓人情的政治家,不仅具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更可贵的是,他懂得给自己创造最佳的政治环境,而不是去脱离实际条件地强行推动。他用自己精力最充沛的三十年时光,才换来主持变法的时机。即使这样,他仍没有忘记小心翼翼,使自己的每一步行动都能符合当时的规则,尽可能减少反对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