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器的故事》- 神玉期 下

 芝润斋 2019-07-27

通天达地,以玉事神——祭祀用器

由于对资源的需求和垄断,许多部落通过战争,兼并弱小部落,形成了社会规模更大的酋帮。为了统治的需要,酋帮首领的巫祝,严格地掌管着各种祭祀活动,甚至专门制造神器,大规模发展玉器制作技术,使得史前玉器空前繁荣。其中,最主要的祭祀神器就是玉琮、玉璧、玉璜等。

玉琮

远古先民选择在山上或地势高的地方,不遗余力地建造更高的神坛,那些地方离天最近,便于与上天沟通。因此,设坛祭祀是古人最隆重的敬神方式。

与之对应的祭祀神物,就是玉琮。长而直的玉琮,既像高大的祭坛,又似通天的神峰。单看它的造型便可知,古人是把实现“通天达地”的理想,倾注到了这类神器之上。首先,选择长方形玉柱为主体,琢出棱角,体现一种坚毅高拔的精神;再把它的表面,琢成节数不等的阶梯,能借此把理想送达天上,玉琮成为古人理想的代言。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玉琮,是目前所见最长的一件玉琮。

《玉器的故事》- 神玉期 下

玉琮——良渚文化 1984年征集 首都博物馆藏

古神话中认为“扶桑木”是太阳树,其上常有“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它能助人升天。在传说中,巫师与圣贤均是借由圣坛、神树这个天梯,“从此升降”,到达“太帝之居”。从树的形态来看,四川三星堆出土的一号大型青铜神树共有九枝,与古语的描写非常符合。首都博物馆藏的一件玉琮上,阴线琢出一“鸟立坛柱”图,也与“太阳树”的思想内涵不谋而合。只见圣坛顶部长有一根高拔直立的“扶桑木”,一只鸟,气宇轩昂立其上,体现“一日居上枝”的特征。圣坛壁上另琢有一“图徽”,所刻之像,也许是“九日居下枝”的鸟的集合体,也许是正与天神沟通的巫师。为了借助更强大的力量,在此玉琮的不同部位,还琢有多件兽面纹。兽面有一共同特点,就是“阔嘴”“圆眼”。有的甚至还长有獠牙,各个表情威严。它们都是神,能助人飞升宇宙。进而人们还把这一理想进一步图式化,设计成“巫师驭兽”图,刻在玉琮表面,令法术更加直观。

《玉器的故事》- 神玉期 下

玉琮纹饰展示

玉琮,是良渚文化的代表性礼器,也是巫师用以通神的法器。根据玉琮外方内圆的造型,后人总结出“琮八方象地”,蕴含“天圆地方”的原始朴素思想。这种造型的玉器,在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中也时有发现。但随着玉琮作为礼器功用的消逝,此类器在商周以后渐少。然而,玉琮所承载的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古老思想,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在战汉艺术世界大放异彩。战汉时期的玉器、铜镜、汉画像砖等,都纷纷争着为它代言。

《玉器的故事》- 神玉期 下

玉琮——良渚文化 上海市青浦区福泉山65号墓出土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玉璧

既然“琮八方象地”,那么“璧圆象天”的玉璧,自然成为“天”的代表,礼祀天、地,以求风调雨顺,它也是巫师作法的一类重要礼器。

1989年,浙江省余杭区安溪乡出土一件良渚时期的玉壁。璧形甚大,气势如天。表面经打磨光滑,正中对钻一圆孔。岁月留痕,色泽丰富,显出一种沧桑之美。最为奇特的是,璧的正面近缘处琢一图案,与首都博物馆藏的玉琮表面所刻“圣坛”图像一致。圣坛高拔,气象庄严,刻有“图徽”,只是坛的顶部不见鸟。玉璧背面相应处,也刻有一图纹,形似一立人。这个人,或许就是步入“天国”的墓主,他已变为鸟的替身。此外,上海博物馆同样藏有一件良渚文化晚期的刻符玉璧,刻符位于璧的一面,图纹形似飞鸟。玉壁出土时,被发现放置在墓主人头骨的正上方。同时伴出玉琮、玉璧、玉钺、玉锥形器、玉柱形器、玉鸟首,以及玉珠、玉管等数件祭祀用器。用“象天”的玉璧与“象地”的玉琮陪伴,表征一种轮回思想,轮回天地间,墓主不会走远。这些玉礼器,一定是墓主曾经用过的法器。

《玉器的故事》- 神玉期 下

玉璧——良渚文化 浙江省余杭区安溪乡出土 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藏

有纹饰的史前玉璧数量很少,显得异常珍贵。大多数玉壁表面,均表现为光素无纹的特点。它们与寥廓无际、大象无形的“天”的本质契合。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地也均有玉璧出土。红山文化玉璧做工精致,风格朴素。齐家文化玉璧以体量大著称,因其取材丰富,加之岁月浸染,玉璧表面大多呈现五彩斑斓的色泽之美,其图像,有的似晚霞,有的若奇峰,有的更像一幅幅意境奇美的泼墨山水画,气象奇幻,妙趣无穷。

天地合一,即阴阳合一,它们正是“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思想的滥觞。新石器时代的先民用璧、琮的组合,直观而形象地阐释了这古老而朴素的哲学思想。可见那时的古人对宇宙、对生命,已有了多么深刻而智慧的认识!

玉璜等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裂变过程。老子诞生于良渚文化以后数干年。

从远古时期的众玉器中,衍生出玉璜这一类特殊的礼器。《说文解字》中释璜为“半壁也”。说明玉璜造型,与璧有着直接的渊源。玉璜的形状的确很像玉壁的一部分。如果把良渚玉璧从中一分为二,一件玉璧就能变成两件玉璜。有的文化区出土的玉璜还有三件恰好组成一件玉璧。而良渚文化墓葬出土的玉璜,大多是呈半圆形。玉璜出现年代较早,在史前期的红山文化、江淮原始文化、大溪文化、崧泽文化等墓葬中均有出土。但实际所见,良渚文化以外出土的玉璜,多数璜的弧度,均无法达到半壁的程度,而呈现出半环形、桥形等。

《玉器的故事》- 神玉期 下

玉璜——良渚文化 浙江省余杭区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璜最多,达115件。一般随葬在大墓里,五六个璜呈上下排列状置于墓主胸前。这种图式很庄严,一定含有某种巫术意义。在数千年后,被西周贵族所继承,变成一种身份等级的标志。良渚先民可以微雕大师著称,出自他们之手的玉璜,都精美无比。有的玉璜表面呈实体状,正中部位以浅浮雕技法琢出兽面;有的是在玉璜外弧缘的窄面,浮雕出兽面纹、龙首形装饰等。出土于浙江瑶山墓地的一件玉璜,还被制成镂空状,其上气象复杂、神秘,若仔细观之,镂空处竟还藏身一蛙形神人。图像说明,新石器时代的古人不仅具有超凡的构思能力,在玉雕工艺中,还已先行实践了虚实相生的艺术理论,并且是巧用透雕及阴线技法来表现。玉璜琢治工艺复杂,镂雕难度之大,令人称奇!这些玉璜形式多变,但对于巫师作法的需要,却都是一致的。

《玉器的故事》- 神玉期 下

玉兽面纹丫形器——红山文化 辽宁省博物馆藏

《玉器的故事》- 神玉期 下

玉双兽首三孔器——红山文化 辽宁省博物馆藏

由于此时的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知有限,对自然现象有着太多的不解及太多的祈求,必然衍生出用于祈神的各种不同功用的法器。诸如红山文化玉兽面纹丫形器、玉双兽首三孔器、玉勾云形佩、玉钩形器,良渚文化玉三叉形器等,造型都较为奇特,均为当时巫师作法之用。齐家文化的玉钺、玉刀、玉锛、玉斧也均具有礼器功用,它们形体硕大,外形线条刚直硬朗,两面刃,较锋利,素颜无纹,形神庄严。有的玉刀上还钻有三、五、七个数量不等的圆孔,单纯从实用器用于固定的说法来解释有些欠妥,这些孔的数量或许另有含义。

《玉器的故事》- 神玉期 下

玉三叉形器——良渚文化 浙江省余杭区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占卜问卦,知天之道——占卜用具

为了增强法力,自然界中的有灵万物,都能成为巫师获取特殊能量的生命对象。因为龟的生命现象较为奇特,早在史前期,龟同样得到史前人的关注。

《玉器的故事》- 神玉期 下

玉龟甲——新石器时代 安徽省含山县长岗乡凌家滩4号墓出土 故宫博物馆藏

《史记·龟策列传》中记载:“龟者……生于深渊,长于黄土。知天之道,明于上古。游三干岁,不出其域。安平静正,动不用力。寿蔽天地,莫知其极。”古人认为,龟的身上有种神秘而又强大的能量。龟不仅能长生不死,还有知天道、预吉凶的特性。这点对于时常遭受自然灾害、疾病困扰、野兽袭击的史前人是多么的重要。因为生存的不易,繁殖人口、增强抗衡能力,成为古人生存的关键问题。因此,预测吉凶和预知未来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987年,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一件玉龟甲,玉质温润,体表打磨光滑,虽已历经四千多年的沧桑,依然不失非凡的神韵。它是由背甲和腹甲两件组合而成。背甲中部有脊,脊两侧偏上部对钻两对圆孔。腹甲呈平弧状,两边与背甲对应处也分别各钻两个圆孔,似作为拴绳之用。中国占卜史起源很早,卜具多样,除了龟卜外,还有骨卜的形式,但骨卜的年代相对要早。

据考古资料表明,最早的龟甲发现于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存,当时盛行以龟甲随葬。所见龟甲,往往内装石子或背甲涂朱。涂朱有祈福重生之意,大多放在死者腰间或腿部。而“龟腹石子”的现象,一定具有某种特殊含义,有学者也认为这种现象当与医、巫有关,或其有原始宗教上其他功能。说明那时已出现“龟灵”观念。不谋而合的是,安徽凌家滩玉龟出土时也有内物,但不是石子,而是在龟的背甲、腹甲之间,夹有一块玉板,并且也是一同放在墓主腹部位置。这种现象很奇怪,不过,我们试图从这块玉板身上寻找到一些答案。玉板玉质呈牙黄色,整体为长方形,表面略显弧状,四周钻有多孔。玉板造型并无特殊,反倒是玉板上的图纹有些耐人寻味。其正面阴刻一图样,似一轮光芒万丈的太阳,很像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太阳纹,或表征光明。太阳内、外环上,分别刻八根、四根长形带状饰,似与“四面八方”“四象八卦”及季节上的“四时八节”之意相吻合,意在表达宇宙天地、自然流变的规律。传说大禹治水时,“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也”。汉代学者多认为,大禹时神龟所负之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也有现代学者认为,河图、洛书并非空穴来风,玉龟背上的这一图像,与神、太阳、山川有很大关系。进而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在5000年前,就已形成河图、洛书和八卦的观念。这是史前人在用图像的形式,展示他们超凡而神秘的宇宙观。而这组玉龟、玉板,显然就是一组高级别的卜卦器具。与它同时伴出玉钺、玉璧等大量高规格的玉器。能以玉钺、玉璧、玉龟等卜卦神具来陪葬,掌握部族祭祀仪规、享有与神直接沟通的墓主人,身份地位必定很高。良渚文化期的反山墓地考古发教明,良诸巫师把玉龟、玉鸟这两种灵异动物缝缀在衣物上。那些身穿缝缀灵异动物玉饰的巫师,正是将自己视为能够穿梭在天地之间、沟通人神的精灵。

《玉器的故事》- 神玉期 下

玉板——新石器时代 安徽省含山县长岗乡凌家滩4号墓出土故宫博物馆藏

史前人用兽骨、龟甲占卜。那么他们又是采用何种方式问卜苍天呢?考古表明,人们主要采用刻划、钻孔、施灼的方法。从距今约六干多年前的河南淅川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羊、猪和牛的肩胛骨来看,人们或在骨头表面用石制尖状器刻划出简单符号,或对其施灼、钻孔,占卜方式较为原始。夏商时,占卜方法获得发展。商代占卜习俗兴盛,商人用甲骨占卜的习俗早已闻名于世,刻于甲骨之上的甲骨文,既是最早的文字,也是巫师对话天神的密码。此时,还发现有占卜问卦的玉质龟甲。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玉龟腹甲,造型十分逼真,一面微凹,表面阴刻方格纹,宛若腹甲的天然纹路,另一面光素无纹。这类玉龟、玉龟壳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都有发现,它们曾助商人问命苍天。西周时期的龟甲更是王者的象征,它的使用权完全被西周帝王垄断。

《玉器的故事》- 神玉期 下

玉龟腹甲——商代晚期 故宫博物馆藏

至此,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国的玉文化由原玉期发展到神玉期,古人由从“石崇拜”转变为“玉崇拜”。而在我们看来,智慧的古人其所做一切本身就是奇迹。从认识一块石头开始,不惧无工具、无样本、无经验的借鉴,通过徒手劳作,用心摸索,积累了丰富的辨玉、识玉经验,制玉、琢玉技术及笃诚的崇玉激情,甚至还为后世玉雕创作,奠定了写意而非写实的制玉审美风尚。他们的后代,没有止步,继续把这个奇迹发扬光大。


此文出自于王亚民,秦伟所著《玉器的故事·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