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妙果连载:和谐社会人人都是“忠臣”

 道德经学用 2019-07-27

《道德经第18章分享暨七月原谅月祝福》连载17

本章最后一句话,老子明确点出“国家昏乱有忠臣”,说明自古乱世出英雄,老子的意思是不希望历史上出太多的忠臣义士,这并非好现象。

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忠臣,如岳飞、文天祥等人,因为他们对国家民族忠心耿耿,临危受命,视死如归,他们的气节事迹皆为后世景仰。

然而,这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无不发生于战乱频发、生灵涂炭的动荡年代。一个忠臣的形成,往往反映了一个时代老百姓的苦难。

如果国家风调雨顺,世道太平;社会上,大家都自重自爱,没有杀盗淫掠之事,那岂不个个是忠臣、人人是好人了吗?

所以,老子认为不必特别赞美某某人好,某某人不得了,越是强调什么,往往就说明越是缺失了什么。

因此,老子本质上不是反对忠臣的气节,在国家危难之际,能有人挺身而出,这是国家之幸事。但这种幸事,太悲壮了,最好不要发生。

老子希望的是人人都是国家的忠臣、企业的忠臣、家庭的忠臣、自己身心合一的忠臣,乃至世界和平的忠臣;老子希望的是天下太平,人民都在宁静和平的蓝天下,健康快乐幸福的生活。

这种没有“忠臣孝子”的世界,却正好是一个人人有爱有德的淳朴和谐之社会!

道德经学用编辑部于2019年7月17日第529天(作者授权代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