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后

 官展呈国学 2019-07-29
预后分为自然预后和干预预后,疾病预后与患者的治疗时机、疾病或疾病的发生程度、医学水平、合并的疾病、医生的个人能力、体质、年龄、患者是否正视疾病或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是否继续治疗等诸多因素有关,所以疾病预后只是一种可能性。干预预后就是医生根据临床症状或影像、化验等途径获取患者病情信息,掌握病因、病理和病情程度等方面之外,重要的是要根据治疗时机和方法结合治疗操作中所发现的新情况,结合当前临床医学干预水平、临床经验来预测判断疾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转归或进展恢复的程度,后续所需要的治疗时间和程序。包括如何康复,干预治疗后遗留的症状、体征和并发症等其它异常的发生或消失及死亡。
也包括提供时间线索,如预测某段时间内发生某种疾病的可能性。疾病预后只是一种可能性。



疾病预后是对某种疾病的了解,除了先了解其临床表现、化验及影像学、病因、病理、病情规律等方面之外,重要的是根据治疗时机和方法结合治疗操作中所发现的新情况,对疾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转归恢复或进展程度的评估。疾病预后与患者的治疗时机、疾病的发生程度、医学水平、合并的疾病、体质、年龄、患者是否正视疾病或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是否继续治疗等诸多因素有关,即使接受了同样的治疗,预后也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患者较年轻,发现治疗及时,措施得当,不伴有糖尿病或其他严重疾病,使闭塞的血管迅速开通,或能够理解医生的建议改变了生活习惯,按时服药、定期复诊,则发生再次梗死、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几率可能会大大降低,这就是预后较好,反之则为预后较差。在上述因素中,有些是无法抗拒不可改变的,如年龄、基础情况等;有些则是可以改善的,如早发现、正视疾病、早干预早治疗,都是有利于预后向好的方向发展。

研究历史


预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两千多年前 ,希波克拉底撰写过论文《论预后》。希波克拉底认为 :要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来判断疾病预后;“ 对于医生,最要紧的是关心其预见能力的培养 ”;治疗预后的情况,是衡量医术水平高低的一种尺度。
预后不良的疾病,一直威胁着人类生命。19世纪以前。人类对预后不良的疾病治疗乏术,如对传染病预后的控制处于无能状态。两千年来, 人类干预预后的能力逐步提高。磺胺类药物、 抗生素类药物、维生素类药物的发明, 使人类干预预后能力出现了革命性突破, 传染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一战时,肺炎的死亡率为18 %, 青霉素应用于临床后,降低到1 %以下。6世纪医院出现以来,人们对预后的观察和干预效果有了较为精确的记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