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厥阴病篇小结

 臭心结 2019-07-29

   这一段明明说出来的:它(厥阴病)这个渴,不是那样子的渴(消渴),少少给点水就能好了。

     厥阴病篇非常简略,就是这四条。你们看看本篇就明白了。以厥阴病做题首的,就这四条,都冠以厥阴病,从底下(第330条)“诸四逆厥”以下,你们看看,一个没有厥阴病了,你看看本文都没有。根据这种题首也看出来了,前后不是论述一个主题。前四段全是论厥阴病以下呢,“辨厥利呕哕”。

      在《玉函经》,这个书是一套版,就是现在我们的赵开美本也好、成无己本也好,都是宋以后分开为《金匮要略》和《伤寒论》。

      《玉函经》那个编制大概与以前差不多,开始是伤寒,一卷论伤寒,中卷论杂病,那么最后出的方论、方子。他那个书(《玉函经》是那么编制。那个书(《玉函经》有呀,咱们图书馆那儿都有。

      在《玉函经》里头关于论伤寒这章,也是有这个(厥阴病)。可是到四条之后,又一个题目。这四条是“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在这四条之后,又一个名字。它是“辨厥利呕哕病形脉证并治第十”,怎么出来个第十呢?他那个书《玉函经》),太阳篇就分成三篇,六经,从太阳到厥阴应该是八篇。旧编制把“痉湿暍”这三个病也变成一篇,也搁到六经之前,共计九篇;那么在九篇之后,另有一篇,叫第十篇,什么呢?就是“辨厥利呕哕病形脉证并治第十",厥利呕哕这四种病,厥,就四肢厥逆那个厥;利,自下利那个利:还有呕哕。我们要好好研究下边(部分),的确是一点不错,他开始论治厥,然后就是论治利、下利,再后呕,最后是哕。可见那四种(厥利呕哕)是杂病,他附在这个(厥阴病)后头。

       为什么把厥利呕哕和厥阴病弄到一起了呢?这是王叔和搞的。王叔和那个人不是平平常常的人,是对医学很有修养的人。他收集仲景遗论,编辑的时候一看,六经病后头都有证治,就是具体的证治了,不是光有这么前面的这么几句话(提纲证)就完了。像太阳篇那更多了,少阳篇顶少,但还举出个小柴胡汤。那么厥阴病没有(后头具体的证治),他(王叔和)一看后头, 有些像似论厥阴病的,尤其乌梅丸,他根据前面的提纲,后边的乌梅丸,很像说的是厥阴病,他就想这后头啊,一定就是厥阴病的一个续(文),就是续着厥阴病而下的东西。

        所以在这个书,这个(厥阴病与厥利呕哕)不是一起出来的东西,他(王叔和)另有一种编制,就把它(厥利呕哕)编到厥阴病后头了。因为三阳三阴六经之后要是搁个杂病,他(王叔和)又想这也不伦不类的,本来论的是三阴三阳篇,论的是治疗伤寒,那么搁个杂病,他(王叔和)认为也不对,所以他(王叔和)就(把厥利呕哕)附在厥阴病之后。

        那么王叔和一看,知道不知道这(厥阴病与厥利呕哕)是有问题呢?据我想他(王叔和)是知道的,他也知道厥阴病是乱哄哄的。你看(厥阴篇)后头的方剂就知道了,发汗吐下,应有尽有。他(王叔和)一看也不对头。所以,一种本子的编辑 (方式),就是这个本子,他(王叔和)把它(厥阴病与厥利呕哕)合到一起;另外(一种本子的编辑方式)在《玉函经》原本(厥阴病与厥利呕哕)就隔开。为什么呢?让后人研究。所以古人作书都留余地的,不是把话说尽。

       这是王叔和的意思: 一方面他(王叔和)以为第十篇是杂病,不应该在六经之后有这个(杂病),而且这里头有些似是论厥阴病的,附在这儿。他(王叔和)一看,有些绝对不是厥阴病。这里头反正也总有错误。但是原书上它是单独有那么一章嘛,他(王叔和)又照着原书的排列,名字就不搁厥阴了,他搁到《玉函经》,所以《玉函经》这个书是后发现的,这让后人研究讨论。我想王叔和当日,他(王叔和,不外乎这些想法,所以同是他编辑的书,有这么两种不同(版本)。

        那么后人对于这个(厥阴病与厥利呕哕)的研究呢,这个书(把厥利呕哕和厥阴病合到一起)先有的;《玉函经》这个书是后发现的,在宋(代)的时候,跟《金匮要略》一起发现的。所以经过成无己注伤寒,他(成无己)到这个地方(厥阴病与厥利呕哕),就胡说八道了,他(成无己)就认为都是厥阴病。所以大家也就附然其说,把厥阴病说得简直让人没法理解,时而为表,时而为里、时而为寒,时而为热,所以把厥阴病说成一个怪病。 凡是讲厥阴篇的(各家),到这儿都没法讲,没人能把它搞明白。其实呢,根据这个书的提法看,厥阴病只是这四段。底下这个(厥利呕哕),还是《玉函经》那个对。

        为什么要这么来(编排)呢?张仲景这个人他作书的时候,为什么在厥阴篇之末他附带这么一个杂病(厥利呕哕)呢?这值得我们研究了。我们看看这个杂病说的什么?“厥、利、呕、哕”,全是与胃有关的证候,陈修园先生,他不是看这个(厥阴病与厥利呕哕)看的,他是看(《伤寒杂病论》)各章,他看出这点,他说仲景用药都讲用甘药,甘以调之,就是注重胃气。

       张仲景六经讲完了,特意拿出这一章给六经做总结, 千言万语啊,治病不能把胃治坏了,胃是主要的关键。那么与胃有关系的厥利呕哕是常见的病,把缓急生死搁到这个地方给大家看一看。 给六经病做个总结,这是一。

        第二个,他(张仲景)还有个用意,六经,不是说专给伤寒预备的,表里阴阳是概括万病啊,是病不超出“表里”, 就是我们方才所说:病不在表,就在里,再不然就在半表半里,不超出这个范围;而病的反映呢,不是阳就是阴,也没有不阳不阴的这种病。所以六经就是表里阴阳,是概括万病啊!辨一切病,这也都尽了。你看看,他就用治伤寒的法子,在这块儿治杂病,就是治厥阴病后头的杂病。这就是正告医家,我们讲的是伤寒,《伤寒论》嘛,可是治疗(杂病和治疗伤寒的方法)是一致的, 你看看这后头也是啊,所用的方子,无一不是在《伤寒论》里的方子。柴胡汤、白虎汤等都是,这就是给这么一个见证。这是第二。

        第三,还有个用意,仲景这个人是述而不作。所以晋代皇甫谧说得很清楚,说仲景论广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凡是六经的提纲,全是《汤液经》之旧,《汤液经》怎么说,他(仲景)也怎么写,从太阳篇到厥阴篇全是的,有些照例的文章,像我们方才所说“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这都是在《汤液经》是古以来就有这么种记载。所以仲景在(看到《汤液经》上)这个原则上的东西,他(仲景)都照旧(抄)写到这个地方(《伤寒杂病论》)。可是张仲景看这(《汤液经》)厥阴病提纲,他(仲景)也认为不行,(因为)没法子在这(厥阴病)里头附种方证的治疗, (方)与这个(厥阴病)不能够统一起来。可是在这个(厥利呕哕)呢,虽是杂病,这里头有些论的是厥阴,也视其方而已呀,像乌梅丸、当归四逆,这都是厥阴病的治疗,等我们讲到这儿再细谈,就是补原来厥阴病提纲说法之不足。

        所以他(仲景)有三种用意,所以在六经之后有这么个杂病篇。这是我的看法,在(其他所有)注家没有这个说法。我看就这个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