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母 亲

 安文书屋 2019-07-29

本文参加了【人生百味】有奖征文活动

安升先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具有关中农民勤劳节俭朴实厚道的传统美德。她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和所有同龄的乡亲们一样,在生她养她的黄土地上辛勤劳作,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母亲一生又是伟大的一生,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因豁达大度,处事果断目光超前与时俱进,被大家称作女中英贤,受到三乡五村乡亲的称赞。                                               



是近代著名维新派代表人物刘古愚的后裔。她自幼聪慧,才思敏捷,受到外祖父母的宠爱。外婆常带她到城里的戏园子看戏,戏完后就住在咸阳城内的娘家嘉惠堡。母亲许多教育子女的故事、典故都是她从秦腔戏里知道的。嫁到安家后,就和父亲一起挑起生活的重担。白手起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过日子。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孝敬父母。

父亲在拉长工打短工的同时,农闲时挑个干果担子,跟集赶会做点小生意。母亲则没黑没明的点灯熬油、纺线织卖布。无论是烈日炎炎盛夏酷暑,还是冰冻雪飘的三九严寒,她总是村子睡得最晚的人。常常是鸡叫一、二遍,别人睡一觉醒来,还能听到他的织布机,还在哐当哐当地响。靠着辛勤的双手和节俭地生活,精打细算,在归还外债后,购置了自己的窑洞和土地。春天播种,父亲扶犁,母亲撒种;夏天收割,父亲提鏾子,母亲在后面捆。渴了喝口刚从井里打上来的凉水,饿了啃几口干馍。天不亮起来摊场,顶着烈日碾场,半夜起来借风扬场。割回来的苜蓿,喂牛的麦草,都是母亲蓐草,父亲压铡把。父母亲同甘苦,共命运,同呼吸,共患难。

农业合作化后,一家一户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传统经营模式开始改变。我们家中人多劳少,性格内向的父亲因思想转不过弯而患癫痫病,不但不能正常参加劳动,还要花钱看病,真是雪上加霜。上有年迈的爷爷婆婆,下有5-6个还未成年的孩子,大点的上学读书,小的嗷嗷待哺。沉重的生活重担大部分落在母亲肩上。她成为家中顶天立地的柱子,里里外外一把手。白天在生产队里干活,撒种装车摞集,间苗锄地,浇水扬场;庄稼活她样样都会。在同龄妇女中她是出勤最多的一个。大跃进修高干渠、学大寨平整土地、拉架子车运土送粪,割麦子拔棉干,锄地浇水搬玉米。。。。为了多挣工分养家糊口,妇女的活她干,许多男劳力的活她也干。晚上、雨天纺线、织布、缝衣服、緔鞋,经、桨、染、裁,夏单冬棉,针线茶饭,既快又好。凭着智慧和勤劳,把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安排的井井有条。。

母亲深知没文化的痛苦,她把对儿女的爱全都倾注和融化在供他们读书上学上,自幼就给他们讲孟母三迁的故事,鼓励子女好好读书。在家中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靠着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她忍饥挨饿,受苦受累受气,咬牙供养了7个子女上完高中大学。为了子女读书,他把心酸的泪水留给自己,把欢笑带给儿女。在决定儿女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她都以普通农村妇女少有的博大胸怀,高瞻远瞩地做出了具有远见卓识决定。令世人对她刮目相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她跟村上相好的大婶、二婶等人,用自己织的粗布单到淳化山里去换玉米,半夜去“偷”撅苜蓿菜,回来给全家人充饥。每次从食堂打回来不多的稀饭,她总是先让老人和孩子吃。在每人不足1斤的口粮中,还要省出一些来,星期天为上学的回来背馍的孩子做玉米面糠菜饽饽。在极其有限的物质条件下,想方设法在面里加些调料、葱花、辣子等佐料,变着花样想让娃娃们吃好吃饱吃香。崇高的母爱,无私的付出!

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美德,在母亲身表现得十分突出。对孙子她是慈祥的婆婆,对儿女她是最好的母亲,对父亲,她是最好的妻子,在爷爷奶奶跟前,母亲又是最孝顺的媳妇。父亲患病多年,母亲从不嫌弃,千方百计治疗,想方设法照顾生活。尽管爷爷婆婆没有给父母留下什么可供继承的财产,母亲依然精心伺候到老。记得1956年冬天,爷爷从河北省井陉县,看望民国18年遭年馑被拐卖的姑姑,回来后患了大病,卧床不起,母亲端茶喂饭,倒屎倒尿,直到送终。

从清末到辛亥革命,从中华民国到社会主义新中国,母亲一生经历了3个朝代,跨越了两个世纪。目睹百年沧桑,体验社会巨变。93高龄后,头脑依然清晰。是安门家族中长寿老人之一。

母亲长寿,首先是得益于优越的社会制度,当今太平盛世,社会和谐,家庭和睦。远离疾病,心情舒畅。吃喝讲营养,穿衣比漂亮。物质生活应有尽有,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党和政府多方关心照顾老人,省市区各级领导逢年过节都到敬老院里看望;节假日社会上青年志愿者包饺子、下元宵、唱秦腔、拍电视;大中小学生送食品饮料,唱歌跳舞演节目。

母亲晚年是很幸福的。村上人说她年轻时受了别人没受过的苦,老了享了别人没享过的福。母亲人缘很好,十分乐于助人。年轻时她尽管孩子多负担重,但仍然热心帮助别人裁衣服,绱鞋、经布、浆线、纺线。谁家有困难只要她知道,就去帮助,村中乡亲,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娶媳妇、嫁姑娘、送老人、阿婆生娃满月,他都去帮忙料理,帮着蒸馍、擀面、炒菜。后来又帮助调解家庭纠纷,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为青年人的婚姻牵线搭桥。大伙儿称她是“遇官司说散,遇婚姻说成”的大好人。

母亲一生明事达理勤劳节俭,处事豁达大度。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思想和行动都能够与时俱进。在同龄人中,她最早开始刷牙,锻炼健身。始终保持健康乐观的良好心态。2006年冬,意外事故使他腿部骨折,我们千方百计抓紧治疗,姊妹7人轮流伺候。她又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斗争。在儿女的精心照顾下,再次创造生命奇迹,恢复到可以下床走路了。在敬老院的所有老人中,母亲是唯一看望亲友最多的,好吃喝最多,头脑最清楚,最受人尊敬的老人。她托省市领导给胡总书记捎话,感谢国家对老年人这么好!她经常赞扬敬老院里的工作人员态度好,敬心敬业。夸奖儿女孝顺。

母亲是儿女最好的老师。母亲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态,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乐观开明的处事方法,是留给儿女子孙最好最宝贵的财富。

2012-10-10于《追梦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