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健顺:从国学角度看高考作文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07-31

小编说
“以中华文化精神做教育”,欢迎大家来到“歌行天下”国学教育社群平台微信课程。本平台由北京歌行天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起建立,志在推动国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推广传播。本次系列微信课程,我们邀请到了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徐健顺老师讲授《吟诵》系列课程。下面奉上第二讲《方言文读和普通话吟诵》内容和录音,和新朋友一起学习,和老朋友温故知新。

第二讲《方言文读和普通话吟诵》

大家好,今天正好是高考的第一天,各地的语文的考试已经结束,卷子的情况很快都出来了,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传统文化的比例在上升,的确是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和解决当代问题,这方面的能力的考察。我今天想结合我们北京的今天刚考的语文的作文题来说一下,方言文读吟诵和普通话吟诵的问题。

从吟诵的角度看高考
今年北京市因为是这一轮教育改革的试点,所以可能要走的再往前一些,北京市的大作文的题目,是《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老腔是陕西一种传统的曲艺形式,跟秦腔很像,但是要比秦腔更古朴更粗犷,著名作家陈忠实前一阵去世了,这个作文题是取自陈忠实的一篇文章,介绍老腔的一篇文章,作文要求以这个材料为基础,来谈一谈个人的看法,但是可以不拘泥于陈忠实的表述和他的看法。
这个题目而且是命题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方向已经定了,肯定是令人震撼只是让你说一说为什么。很多考生99.9%的考生都没有听过老腔,所以只能通过材料来判断来说这件事,我也不知道这些考生是怎么写的,但是我估计大概的思路大概我们也能猜的出来,思路就是老腔这种传统的曲艺,一方面它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传统的中国文化精神。跟我们的生活更亲切更贴近,另一方面它也是我们传统的艺术,它是民间的,所以很古朴很坦诚,很直率,很自然,然后再说一下西北地区特殊的情况,老腔是特别粗犷豪放的,一种豪气,一种勇气的这样的一种艺术。
我现在想事后诸葛亮一下,说一说从我们的吟诵的角度来看,或者国学的角度来看,对这样的一个问题,包括对老腔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是怎么看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前面所说的那些当然都是理由原因,这个都是没有问题的。从大的方面来说,老腔之所以让人耳目一新让人震撼,是因为我们今天的音乐的环境我们的艺术的环境,包括生活的环境,已经基本西化了,民众已经基本听不到真正的中国音乐,真正的中国音乐是什么样的?首先是它是汉语的,首先它的音律就跟西方的今天所谓的自然音节就不完全一样,我们的宫商角徵羽跟哆喏咪发嗦啦唏,这个哆喏咪发嗦啦不是完全对应的,其实是差了一点点,差的这一点点,西方说12平均律就现在的哆喏咪发嗦啦唏哆,它叫它自然音节,其实这个12平均律是我们中国的朱载堉最早弄出来的,但是弄出来也就弄出来,其实没什么用,因为12平均的东西,只是为了转调的方便,其实反倒不是自然的,真正自然的是人的耳朵,听觉系统,所能够产生的和谐的感觉,这个感觉跟12平均律差一点。其实中国的传统的宫商角徵羽的五音,其实反倒应该更自然一些,所以我们听真正的传统音乐的时候,有些时候会在某些地方感觉有点跑调其实不是跑调,是我们的耳朵已经跑调了。
第二是中国的传统的音乐有有中国音乐的自己独特的特征,西方的音乐因为它的语言是重音语言和节奏语言,所以是以重音和节奏的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的,而我们是旋律型声调语言,所以我们是以腔和调的方式进行这种旋律的行进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西方它的一段旋律它的涵义是什么,跟同样的一段旋律,给中国人听,它的涵义是什么,它是不一样的,我经常听到有句话说,音乐无国界,其实真相恰恰相反,音乐是特别有国界,特别有民族界特别有语言界的,并不是同样的旋律它的涵义是一样的,在汉语当中,因为汉语本身是旋律型声调语言,所以每一个旋律实际上都和汉语的声调有关,又和汉语当初这个声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比如说为什么细小亲密的字都会取上声,坚决明确的字都会取去声,快速决绝的字都会取入声,和语义也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欣赏中国音乐的方式和欣赏西方音乐的方式其实是不一样的,这个当中中国音乐还经过了一次很大的变异就是隋唐时期,由于语言的变异,《切韵》的出现,和影响雅言系统的出现,一直影响到了整个的唱法的改变和中国音乐系统的,尤其是文人音乐系统的改变,这个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总而言之,我想说的就是说,现在一般的中国人,可能是从来没有听过真正的中国音乐,或者叫传统的中国音乐,他到哪去听?不要说我们今天的四大唱法,包括原生态唱法,本身就已经是不传统,包括我们五六十年代以来的录音,也不行。可能还得再往前的录音,再往前的录音真正的又是取自民间的录音,而不是受到西方音乐影响学堂出来的录音又有多少,如果我们今天去找真正的音乐人,会传统音乐的音乐人,真的是凤毛麟角,而且还要分辨它到底有多少已经变异,这件事其实跟吟诵的采录是同样的性质,我在做吟诵之前就做过一段时间这种这个方面的采录,情况还是非常的令人忧虑的。
中国的音乐已经不是中国的样子,既缺乏中国的精神,又缺乏中国的形式和汉语脱节,和中华传统文化脱节,这种音乐充斥着大街小巷,充斥着电视网络,充斥着每个人的心,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个力量实在是太可怕了。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做中国的新音乐,能够有传统的方式做中国的新音乐,包括流行音乐,我们今天其实还在和一些朋友在探讨这件事情,我们想发起乐府社的行动,华夏乐府,来把这件事情做起来。这是关于老腔的一个方面的事情。

文读的重要性
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事情,就是跟我们今天的文读的主题有关,老腔它所使用的语言是陕西西部地区一种方言,很多人以为方言土语、地方话都是在民间存在的完整的东西,其实不是这样的,其实在真实的民间,存在的一向都是文白异读的两套系统,在古代任何地方都有文读系统白读系统两套语音系统,白读系统也就是老百姓说话这种方言口语,文读是当地文人读书的语音,这两套系统,差异很大,在全国来说我所知道差异最大的是闽南地区,漳州、泉州、福建、厦门一带,可以差异到70%左右,10个字有7个字,读书的音和说话的音是不一样的,最少的差异最小的地区可能是北京,大概有20%左右是不一样的,叶嘉莹先生,我常放的一个录像里,叶先生就说,从小我家里教给我诗词有平仄的,入声字一定要读成仄声,入声字读成仄声还是北京话吗?所以广东的粤语,大家叫它白话,之所以叫它白话,是因为另有一套文化,广东是有两套话的,而现在我们的保护粤语的运动只保护了白话,而抛弃了文话,本身已经把一半的广东话都抛弃掉了,这个不能说是很好的保护粤语的行动。
文读太重要了,我们都知道,在《圣经》里头有一个通天塔的故事,上帝为了阻止人类建造通天塔,就让人类分成不同的民族,说着不同的语言,因为语言不同,所以这个工程就无法合作,于是通天塔就没有建成,可是在我们中国,我们是有通天塔的,这个通天塔就是统一的读音,各地的老百姓虽然见了面,方言是不通的,互相听不懂,但是各地的文人见了面,他们说的读书音,互相就听得懂,这个就是大一统,大一统保证了我们民族内部的文化的一致性,同时大一统又不是一个像机器一样标准的音,其实各地的文读的音还是有差距的,它的差距有多大?至少像我们今天的各地的普通话那么大,比如说有天津普通话有上海普通话有广东普通话有四川普通话,这些普通话其实是不一样的,但是互相听得懂,我觉得它唯一的一个标准是互相听得懂,而方言土语就是白言系统是互相听不懂的,吟诵也就是读书,从来都是用文读,现在我觉得有一些老师可能没有太搞清楚这个事情,我走在各地也经常听到有人来跟我说,用我们这个地方的方言来读这个诗是最合适的,就是应该用我们这的方言,我们这保留的古音多等等等等,这个说法也不无道理,但是就不要忘了一件事,就是在古代没有人用方言土语读书的,读书是一定要用雅言的,当地是有一套文读系统的。所以到今天如果我们传承传统吟诵,也应该传承方言文读系统的吟诵。
我们采录的这些老先生,基本上都是用方言文读系统的,有一些老先生我特别请教过,比如记得在常州请教过钱璱之先生,我拿着书他吟诵过的,一个字一个字要求他帮我指出来,到底哪个字的读音不一样,他一个一个的教导我,大概算了一下,印象中有一半的字,常州话和读书音是不一样的。有没有老先生是用方言土语,就白话系统来读书,而不是用文读的的呢?在我们采录的过程中也不是没有,偶尔也有,但是这一般都是因为这位老先生的师承上有一些问题,并不是说这就是读书的传统。明白了这一层,就明白,读书一定要用民族共同语,而且是用当代民族共同语,所以在今天我们用普通话来吟诵,是非常正当的,这就是吟诵的传统,很多人问普通话吟诵跟传统吟诵好像也很大的差异,即使没有,他们的规矩是一样的,方法是一样的,他们传承的文化精神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语音有所不同,语音有所不同,也不是说有那么大的不同,因为那只是一个古代的雅言系统和当今的雅言系统的问题而言,而古人从来都是用当代的雅言系统来读书的,普通话的吟诵用的是普通话的文读系统,我一直希望国家语委能够把现在的普通话测试作为普通话的白读系统的测试,另外立一套普通话的文读系统的测试。将来所有的国学老师和语文老师应该参加这个测试,文读系统就是怎么读古诗文的一套语音系统的标准,比如说入声字要读短,那入声字为什么要读短呢,因为短促是有涵义的,对诗文的涵义有影响,为什么不恢复入声字,原来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因为原来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尽管对于涵义也有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很小,因为入声字实在是太短了,其他的问题比如说叶(xié)韵的问题,能叶韵的尽量叶韵,比如说格律的问题,能读准的尽量读准,比如说醉卧沙场君莫笑,那就要读成“”,不能读成“”,因为原来是平声,只有读成平声它才有平仄,这个地方就要恢复,这些事情都属于普通话的文读,所以普通话也要存在文白易读问题,这个是比较自然的语言的状态,我们所教的普通话吟诵是普通话文读系统的吟诵,老先生们所传承的吟诵是方言文读系统的吟诵,大家都是文读系统。
最后我们回到老腔这个问题,老腔在文化的层面上,属于民俗,在语言的层面上属于方言白读,在艺术层面上属于俗艺术,这些东西包括与此类似的剪纸、高跷、唱戏、耍猴、吹糖人、捏泥人等等这些,所有的这些都是应该传承的,但是不应该放在传承的第一位上,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事情总是有轻重有先后有主次的,我觉得我们在传统文化传承这个问题上,首先要抓共同的东西,所有中华民族共同的东西,首先要抓它,要把它立起来,这个是国学,然后才谈到其他的。第二层次的问题,这些民俗的还有各个民族不同的,穿不同的衣服,吃不同的东西,说不同的语言,这些都是第二层面的问题,如果把第二层面的问题当成第一层面的问题,首先来发扬的话,第一就是我们会四分五裂。第二就是文化没有根,文化没有根,这个第二层面的东西也就消失了。老腔它的根是什么,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国学,这些仁义道德忠义廉耻这些东西,在老腔里的体现特别的多。第二就是汉语小学的东西,传统小学的这些东西,这种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声韵调的把控,腔音的问题,这些东西都是核心的问题,然后第二层次才是它的那种独特的曲调,独特的发音方式,以及那些情结以及那些乐器的独特性等等。包括这个旋律的独特性它的尾腔和它的框架结构等等,这些都是第二层面的。第一层面首先要发扬和继承,第二层面才能存活,这个事情可能是不能倒过来的,所以老腔虽然令人震撼,但如果不做国学,不做吟诵基本的小学吟诵属于小学,音乐的最基本的自弹自唱的这些能力的恢复,这些东西就基本核心的东西如果不做的话,老腔虽然令人震撼,也终将走向灭绝,所以我们要想把老腔发挥起来,让它发扬光大,能够向前走,有新时代的老腔,就必须要回到国学回到吟诵。
温馨提示:
本文内容源自:“歌行天下”国学教育社群平台《吟诵》系列课程第二讲《方言文读和普通话吟诵》,主讲:徐健顺。
版权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