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须肉很常见,是中国北方传统名菜。 传统的木须肉,主料就是鸡蛋和猪瘦肉,说穿了“木须肉”就是鸡蛋炒猪肉。这从名称就能看出,木须肉本叫“木樨肉”。“木樨”,桂花。因炒熟的鸡蛋色状如桂花,故称“木樨”;“肉”是瘦猪肉。后来叫白了,叫成了“木须肉”。 木须肉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经济实惠,很受欢迎。懂行的吃货到饭点往往都要点这道菜。 最早了解木须肉是在1991年。那年通化矿务局二高中刚刚成立。学校坐落在山岗上,周边是教师住宅和居住分散的农户以及大片的庄稼地,远离闹市和市场商店,环境优雅幽静。确实是个办学的好地方。 但这里不是生活的好地方。 中午下班,住在街里的老师多数不能回家吃饭,都在学校食堂的小餐厅就餐。善吃的孙林一老师几乎每天都是一碗米饭一盘木须肉,好像永远吃不腻。我很纳闷,于是林一兄耐心地解释:“木须肉,除了鸡蛋就是瘦猪肉……肥肉做不了……绝对掺不了假……最实惠。”当时我们都是中教一级,工资111元,加上补课费,每月都能达到二百元。而木须肉四元一盘,林一兄单身一个,经济上绝对能承担得起。所以,经常看到他吃这道菜。 我对吃没什么研究,也不太讲究。但林一兄介绍的“木须肉”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以后到饭店吃饭,我也经常点“木须肉”。菜上来,也都耐心地向别人讲解其原因,别人纷纷点头称是。 到了珲春,好吃的东西太多了,一度冷落了木须肉。没想到,多年过去了,木须肉却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去年,老友安兄情绪不佳,我和他到北山散步。谈起了往事,其中有当年的林一兄(当时林一兄安兄和我三人一个办公室),详细介绍了他和他的“木须肉”的故事。所以中午请安兄到“福记饺子城”吃饺子时,点了一个木须肉,想重温一下“木须肉”的旧梦。 谁知几年没吃,木须肉的模样却变得于从前大不相同。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原本作为主料的鸡蛋和瘦肉却变成了配角——隐隐约约只有几块炒鸡蛋,几片薄薄的瘦肉片象征性地点缀着,而木耳黄瓜胡萝卜油菜以及乱七八糟的什么菜堂而皇之地成了主角。——“木须肉”成了彻头彻尾的“杂炒菜蔬”! 看到名实不副的“木樨肉”,我大呼人心不古。安兄厚道,耐心地解释:从营养角度看,这种变化是科学的。可能店家感到从前的“木樨肉”蛋白质胆固醇严重超标,缺乏维生素,营养失衡,出于关心的角度而进行的改革吧?我则尖刻地认为,奸商们顾及的是降低成本,绝对不会那么有良心! 本以为对木须肉进行改革的只是珲春,后来发现长春也是如此!问通化的林一兄,不知那里的木须肉可曾还是昔日模样? (2018年1月28日于长春“三闲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