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天,养肾“黄金期”,多食二物,远离三怕,坚持“四个一”!

 健康生活八十年 2019-07-31

一人两肾,在人体腰的两。

中医认为,肾脏是先天之根本。

西医把肾脏比作是身体的“净水机”。

无论男女,肾脏健康,才能长寿。

身体出现4种表现,抓紧开始养肾!

1、身体水肿

肾主水,是调节人体水分主要的器官,

当肾脏功能损伤时,人体的水代谢异常,水分在体内储存。

就会引起水肿,眼睛,面部,腿部较为可明显。

2、脱发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头发就会出现变白,脱发等症状。

这也是肾脏慢慢衰退的表现。

肾其华生于发,肾气不足,就会伴有脱发,头发不好的表现。

3、感觉乏力

肾的精气充足,人就有精神,有力气。

肾脏代谢正常,毒素不堆积,身体各项功能正常。

所以,肾脏损伤,就有身体乏累,腰膝酸软的表现。

3、排尿异常

当肾脏损伤,出现病变的时候。

就会出现尿频,夜尿增多,尿痛,尿味异常。

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尿血,不同颜色的尿液等症状。

肾有二喜、三怕,坚持“四个一”,肾一天比一天好!

肾有二喜

1、喜欢黑色

医书«黄帝内经»中记载,黑色如肾经,有养护肾脏的作用。

黑色食物对于补肾、抗衰老的效果是最为明显的。

黑豆,黑豆被古人誉为“肾之谷”,

还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润肤的功效。

适合肾脏不好的人食用。

黑芝麻,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

对肾脏损伤引起的脱发,腰膝酸软,疲劳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2、喜欢喝水

肾脏是“水脏”,所以使离不开水的滋养。

每天多补充水分,有滋养肾脏,促进排毒的作用。

平时可用谷谷丁番麦须茶泡水,养肾护肾。

谷谷丁利尿通淋,素有“尿床草”之称,

谷谷丁能够促进肾脏排毒,减轻肾脏负担。

并且谷谷丁还是天然的抗生素,有助于改善肾炎水肿等疾病。

番麦须,即玉米须,入肾和膀胱经,具有利尿、利胆等作用,

可改善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等病。

减轻或消退浮肿,减低或消除尿蛋白等,对于改善慢性肾炎,促进肾脏排毒很有好处。

玉竹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肾虚。

玫瑰花综合滋补,可以中和茶的寒性。

四者搭配,对防治肾炎、肾结石有益,更有助于保护肾脏健康。

肾有三怕,你最好一个不做!

1、肾怕“咸”

中医讲“咸入肾”,我们平时吃的盐都是由肾脏代谢。

肾脏也是调节水钠,电解质平衡等主要的脏器。

所以,大量吃盐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引起肾脏功能衰退,诱发肾脏疾病的发生。

2、肾怕“耗”

中医讲“夫精者,生之本也”,纵欲太过,严重伤肾精。

肾脏是一个不断消耗的脏器,所以过度的情欲,会增加肾脏的损伤。

会过早的出现肾虚,肾脏衰竭,影响正常的性功能和生育能力等。

3、肾怕“药”

是药三分毒,并且现在人大量的滥用保健品,以及一些养肾的药物等。

长期服用些药物会导致肾脏器官免疫功能下降,增加肾脏的负担。

尤其是一些不正规的药物,会导致尿频,尿急,肾虚,肾功能衰退等。

养护肾脏,坚持“四个一”,肾一天比一天好!

一个好习惯

不要养成憋尿的习惯,憋尿是肾脏的“隐形杀手”。

肾脏正常的生理功能就是排尿,也憋尿时违背生理自然规律。

尿液中是大量的有毒的细菌,病毒,和身体不需要的物质。

长期的憋尿,有毒物质不能及时的代谢,尿液在膀胱内滋生细菌,病毒。

就会引起尿道炎,膀胱疾病,随之诱发肾炎,肾衰竭,尿毒症等疾病的发生。

护好一个部位

护好我们的腰部,常言道“腰为肾之府”。

腰部的运动,增强肾脏功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所以平时避免腰部着凉,经常做腰部的运动,有强健肾脏的作用。

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或是上下的搓揉,促进血液的循环代谢。

中老年人,建议常做太极,太极是以腰部为中心的运动,有很好的护腰养肾的作用。

常运动一处

常做脚上的运动,有益肾脏的健康。

肾经从脚起,脚也是人体的“第二颗心脏”,对全身的健康都有积极的作用。

晚上用温水泡脚,刺激肾脏的经络,加速血液的循环和代谢,有温补肾阳的功效。

并且泡脚后可按摩脚部的涌泉穴,是肾脏的原穴,调节肾气不足,肾功能下降等。

平时也可做垫脚的运动,随时随地,都有可强健肾脏,排出肾毒。

一个好睡眠

好的谁睡眠,也是养肾的“第一件大事”。

吃太多的补药,都不如一个好的睡眠。

所以,长期熬夜的人,降低身体的免疫力,消耗肾脏的精气,气血。

睡眠不足的人,就会出现疲惫,乏累,精神萎靡等表现。

并且也会加速肾脏疾病的恶化,诱发肾衰竭等。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