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演练 A1型题 1. 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最主要病因是 A. 胃酸分泌增高 B. Hp感染 C. 遗传因素 D. 免疫因素 E. 饮食因素 2. 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 上消化道出血 B. 胃肠穿孔 C. 幽门梗阻 D. 癌变 E. 恶性贫血 答案 B A 知识点总结 消化性溃疡(一) 考点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Hp凭借其毒力因子的作用诱发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损害局部黏膜的防御和修复机制,同时Hp感染可增加胃泌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胃酸分泌增加,两方面的协同作用造成了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和溃疡形成。 2. 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 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是十二指肠溃疡(DU)发病的重要因素。胃酸分泌增多是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特别是DU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3. 药物因素 非甾体抗炎药能直接穿过胃黏膜屏障,导致H+反弥散,抑制环氧化酶活性,从而抑制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与分泌,削弱胃黏膜的保护机制。 4. 神经精神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恐惧者易发生溃疡。 5. 其他因素 遗传、环境等因素也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关。吸烟、嗜酒、饮浓茶、过食辛辣食物、暴饮暴食及饮食不规律均可诱发溃疡。 考点二 病理 消化性溃疡病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病理改变如下: DU多发生在球部,前壁比较常见;GU多在胃小弯。溃疡一般为单个,也可多个,呈圆形或椭圆形。DU直径多小于1cm,GU要比DU大。亦可见到直径大于2cm的巨大溃疡。溃疡边缘光整、底部洁净,由肉芽组织构成,上面覆盖有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渗出物。活动性溃疡周围黏膜常有炎症水肿。溃疡浅者累及黏膜肌层,深者达肌层甚至浆膜层,溃破血管时引起出血,穿破浆膜层时引起穿孔。溃疡愈合时周围黏膜炎症、水肿消退,边缘上皮细胞增生覆盖溃疡面(黏膜重建),其下的肉芽组织纤维转化,变为瘢痕。 考点三 并发症 1. 出血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于20%~25%的患者。少量出血时大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较大血管受侵蚀时,发生大出血,患者可有呕血和排出柏油样便,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 2. 穿孔 约发生于5%的患者。急性穿孔时,大量胃肠内容物流入腹腔,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如果溃疡穿孔前已与周围器官粘连,则引起局限性腹膜炎。 3. 幽门梗阻 约发生于3%的患者。其发生除由瘢痕组织收缩所致外,也可因溃疡周围黏膜炎性水肿及幽门括约肌痉挛而引起。患者可出现反复呕吐,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4. 癌变 主要见于长期胃溃疡病的患者。癌变仅为1%或1%以下。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癌变。 |
|
来自: 康泰wjr图书馆 > 《2019年(7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