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这段话从古来对其解释就各不相同,“唐棣(dì)之华”据说是引用《诗经.小雅.常棣》,一首感叹兄弟之间感情的诗,大意是本来兄弟是世间最近的亲情,可是现在兄弟之间反而不如朋友之间的关系,有人说是周公感叹自己的兄弟管叔和蔡叔作乱所做的诗。“唐棣”是一种植物,具体指什么植物,现在有多重解释,按照孔子的说法,后人解释其花小成簇,所以每一朵偏向不同的方向。 对于这句话,朱熹等宋儒解释的是“仁远乎哉”,南怀瑾认为这是孔子提出的一种客观思想,就是凡事需要从正反两面去看。我认为这段话应该是跟《常棣》这首诗有关,至于前边这段“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不知道是谁所说,或者是哪里的诗句,应该非孔子说的,意思是唐棣的花簇,花朵朝向各个方向,难道他们之间不互相私念吗?(这段话有兄弟关系淡漠的意思),“室”所指的应该是诸侯分封之后大家各自为政吧,就跟现在社会,兄弟各自成家之后,都开始关注自己小家的利益了。 如果分析春秋时期混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都把亲情关系都丢到一边去了,他们其实大部分都是周文王的后裔,从祖上来说都是兄弟之国,可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把这种亲情与对祖先的孝心都丢到一边了,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就跟晋朝时期,使中国陷入三百多年战乱的“八王之乱”,其实就是司马家族内部兄弟相残。正如有子所说的“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见《学而篇.第二》)”,如果不守孝道,不知友爱兄弟,还讲什么学问与道德? 所以孔子点评说“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只是自己的没有向仁修道之心,学问道德哪有那么远呢?正如《述而篇.第三十》中孔子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