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究性讲授不能缺失

 daoge6302 2019-08-01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反对老师讲、学生听、排排坐、认真记灌输式讲授法教学。所以,新课程改革以来,传统的讲授法教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受到了尖锐的批评与猛烈的抨击,老师们几乎到了谈色变的地步。

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学生要有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这必然要求老师要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讲授控制在必要的范围之内,减少课堂讲授时间,所以,那种直接传递知识结论的灌输式讲授要抛弃,不恰当的、无针对性的讲授要抛弃,教材上明确表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掌握的知识,老师也没必要进行讲授。

但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是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就能自然进行,还要具备其它的条件。其中探究性讲授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条件。所谓探究性讲授,就是老师按照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及其实施要求,通过讲授,为学生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提供支持、帮助、刺激和鼓励,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够进行。

探究性学习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芝加哥大学的施瓦布教授在20世纪5060年代提出来的,他认为探究性学习是儿童自觉主动地参与一种知识获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研究未知世界所需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进而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学习方式。

 佐藤学教授认为,探究是与思考有本质的区别的概念。思考是自我对话,每一个人都可自主进行。而探究是各种不同的观点进行对话、辩论和整合。如果一个人大脑中同时有多个自我,同时有多种不同观点进行对话、辩论,一个人也可以完成探究。但这种自我探究的能力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具备,即使到了大学阶段,学生也很难进行自我探究。而大多中小学生往往大脑中只有一种观点,一个人无法进行探究,需要与别人进行合作才能进行探究性学习,需要借助别人的思考来达成一个新的构建,所以说中小学生的探究要基于协同合作来完成。

施瓦布和佐藤学的观点虽然不完全一致,但都认为探究性学习追求的不是学生知识增加的量变,而是能力提升、思维升华的质变。而这种质变的实现,不仅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实行一定的策略才能完成。

施瓦布教授指出,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基本策略有:发展学生阅读和自学的能力;使用探究性讲授;提供材料并进行讨论;运用引导性讨论;让学生进行参与式理解。施瓦布教授将探究性讲授作为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

教师探究性讲授是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的,是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服务的。探究性讲授的具体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包括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能力水平等,还要符合不同学科的特点。

 如果课堂上缺失了老师的探究性讲授,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就难以展开。所以,对讲授法教学的改革不能简单化,在抛弃不必要的讲授的同时,不能将必要的探究性讲授也抛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