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枳实辅行诀

 乐土0077 2019-08-03

枳,以酸橙之果为正品,金中水(酸中有苦)。味苦气寒,属肾水,酸和微寒凉属肺金, 兼而并存金中水。为何称为金中水药,而 不云水中金药?

《本经》谓枳实“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别录》谓其“酸,微寒,无毒,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就枳实之主病证而言,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及胁风痛,属风证;止痢和溏泄、停水、胸胁痰癖均为水(饮、痰)湿证。概言之,枳实之主 证,只是风、水二字(湿、痰、饮均为水受寒热影响之变态)。 其长肌肉、令人肥健、安胃气、利五脏、益气轻身、明目,鉴于脾胃为后天之本,脾土可括其他四行的理念,脾胃 健则五脏调和,精气充而肥健、身轻,目得精气之养而视物明,诸功效之要在于其有调平脾胃的功能。其除寒热结、破结实、逐停水,表述了其通利疏导,攻逐坚实的迅猛之势。朱丹溪云:“枳实泻痰,能冲墙倒壁, 滑窍泻气之药也。”亦切合此药之性情。人体生命由脏腑经络之气运行来维持,气行则生,气止则亡。由于肺朝百脉,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其势趋下而收降,与肝之主藏血,势上冲而疏散之肝相互制约,使气血津液循其升降出入之道,即所谓金木交互之局,此脏腑经络之动,即惠泽人体生命之风。若因内伤七情,饮食不节,虚劳损伤,或外感风邪,致使气机郁结,而水液津血饮食等有形之物附而着之,升降出 入之序紊乱,脏腑经络之气运动乖逆,此局之风谓之邪风。 邪风乃使人致病之风。 风乃气之动,肺主气而又关于主风之肝,故治风邪可用 肝体肺用之酸味。治风法提出:“酸胜风” 一语,治风寒、风热均不舍酸味之品,从风属肝,为肝 体酸收力不足以制其辛散(动)之用着眼,可谓传承经方治风旨意之语。人之五脏五行阴阳属性,肝象春木属阳主生发,肺象秋金属阴主收降,二者发一对阴阳而主持阴阳升降的平衡协 调,即所谓金木一家,金木易位,金之体即肝之用。酸属肺之用,肝之体,心之化, 肺秋金之气,凉而收降,其用即是内收敛藏长夏土之湿热化之气,使湿热归藏于内。其收湿即是祛痰水,藏热即是清心脾之火。 酸为肝春木之体味,体者,本体、本源、本质之义,春木之本为冬寒之气,是冬藏寒气渐转温暧的过程,在此季冬藏之寒,渐被春木之辛散功用所消,进而再转为夏火之气,所以酸为肝之体味,有减缓肝用过亢生火而病的作用,《内经》云:“病起于过用”,肝体酸可防之。盐山张锡纯及近年主圆运动说者,认为白芍、乌梅主敛降肝火,皆得此体用之妙者。酸为心之化味,化为变之极,夏为热之极,是由春温之气渐致热度增高的变化过程,及致热极,则产生质的改变, 即转化为凉(夏括长夏在内,长夏是热极变凉的过渡阶段)。 同时心德之软,显明彰达,火势之炎上,均需酸收(轻度的 坚闭)监之以防自戕,使心所主的血行畅通无损。如枳实所主之大风在皮肤,皮肤为肺所主,在表,易受外邪之侵,但其疹如麻豆,又当是内有结积,郁而生热。苦痒更是热甚而病涉心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枳之酸收津液,消痰水,散结下气,寒可清泻心火, 皮(枳壳系果皮)可走皮行表,确为对证之药。其所主之胁 风痛,当是肝所属之胁部不定时痛的证状,病位与风在皮肤者,位异而理同,故皆可用枳治之。 《本经》将“大风在皮肤中”列为其主治之首,可见其当是治风证主药之一。现代多用于肠胃病,以下气除痞,消痰实结聚为用,对其主风之功有所忽视。这应是对此药的经 典理论理解不深的缘故。故水有气体、固体、液体三态。其性得热则蒸腾为气而在上,得寒则凝固为冰而沉降收藏在下,温(凉)则液化 在中而上行下达,故水在人体布及三焦,无处不有,运行变 化不息,是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之一。 肾为先天之本,主水液,脏藏中焦水谷所化之精微以上 承之,腑纳上焦肺所注之腐浊以排泄之。其精微得阳热化气 而上承以济心火,则心火不致亢而燥桿致其失柔,其所潜藏 心火之阳热,可温其脏水不致凛冽而过于坚凝,此即所谓心肾一体(一对阴阳)、水火既济的生理关系。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饮(谷)入于其腑胃,腐熟消磨,经小肠之泌别清浊,其精微者,由脾传输布散至全身,归藏于肾,糟粕部分,经大肠传导排出;其废浊之水湿亦由脾协同肺之收降,归于膀胱而排出。脾对水湿和精微的这种作用,称之为运化或渗湿,与肾主水、司二便的功能, 共同维持着人身藏精和水液的代谢平衡,即所谓胃为肾之关,土(脾)水(肾)合德。水为肾所主,肾位在下焦,规定着其势趋下的特性,下之极为肾,为水闭藏(即肾德在坚)之所,其升降出入的运动,表现在上焦心火与中焦脾土的影响。其与心火既济,与 脾土同德为理,是肾水在中、上二焦不同形态的原因。 由于肾水之主味为苦,陶氏用其为心火之体,肾水之用,脾土之化。心之体,即是心火之本体为寒水,是心火由寒水之极渐次量变而来;脾之化,即是脾土湿热致极,必有蒸热(暑气)转为肺金凉降 之质的变化;肾之用,即是水行至肾为其归宿,其润燥助津液之功,正是保证肾水之特性和作用所必需。肾水之主味为苦,苦味又为心体脾化之味,与水之运动和代谢息息相关,故治水者当不舍其苦。从枳实主大风在皮肤中之经文人手,综观其主治为风水二字,并得出治风不离酸、治水不舍苦的规律,“酸胜风”。风在天而水在地,天为阳,地为阴,天气为主,地气为从,枳实主治风水之证,以证测味,当属酸苦之味,更因酸苦二味之属性有天地之别,据天气为主,地气为从的原则,其所治之证,虽有水湿痰饮结聚如麻豆,但仍是以风邪为主,故枳实当称之为金中水药,而非水中金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