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学习:印稿设计的基础思维

 三个小布丁 2020-10-30
平常会有初学者加了各种即时通信工具,张嘴就是:“老师,你帮我设计一方印稿吧”,语气轻描淡写,似乎设计印稿是件极容易的事,其实不然。

(前段时间成交的53方黄牧甫大师所作印章)
一、印稿设计为什么难?
准备好了工具、材料,紧接下来就是设计印稿,其实这是篆刻的核心难题,就算黄牧甫那样的大师,也还要“篆凡易数十纸”(见“国钧长寿”边款,这方印之前很多次提到),想想看,刻一方印,要画数十稿最终才能定稿,足见印稿设计难度之高。

(黄牧甫:国钧长寿及其边款)
同样的例子还发生在天才印家赵之谦大师身上,他在“坦甫”印的边款里也直接说:“篆不易配,但求其稳。”你看,就是像赵之谦这样的天才,在设计印稿时也是“犯愁”的。

(赵之谦:坦甫及其边款)
为什么会这么难,因为印稿设计涉及的东西太多了,并不是简单的布排印文,经营虚实能够说完,细节还很多:
1、要考虑印稿文字的内容用什么样的印式表达最合适,印式又有很多种(具体可见之前相关印式的文章)。比如汉印印式又分朱白,白文又有铸、凿印式区别;比如古玺印式,又有秦与六国不同的样式,刻成流派印的风格,又要想具体何种风格,是朱还是白,是细朱还是粗朱,是满白还是细凿……

(最普通的印式差别)
这方印具体用在何处,是书法条屏还是扇面,是纸质载体,还是要钤盖朱砂,朱白如何确定,大小如何确定……诸多因素息息相关,并不独立。

(紫砂壶上的印章)
2、印面的文字又要考虑,篆书里没有这个字,如果没有,可以用哪个字来替代;如果一个字有很多种写法,在这方印里,用哪一种篆法最合适,遇到有争论的字,是避开,还是选择为了印面效果冒险使用……

(篆刻字典,一个字有多种写法)
3、采用什么样的章法特征,这种章法特征会对印文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印面文字的粗细、方圆、应当如何控制才能达到需要的章法效果……
4、想要表达的篆法和章法思想,要用何种刀法表现,是冲还是切,需不需要残破……
而印式往往又与字法相关,如果选择了某种印式,印面文字就会受此制约;篆法当然也影响章法,章法又必须有需要强调的审美目标,要达到这样的审美目标,刀法呈现如何配合等,这些问题一古脑儿全来到脑海,因为这些因素息息相关,并不独立存在,并不是解决了一条,就完全可以放下不管。
具体到印稿设计过程中,之前脑海里有的大致样子,因为某处需要微调,而这处微调,又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印面的其他部分……如此循环往复,要设计一件让人满意的印稿,实在是烧脑之极。
这还不算完,印稿设计完了之后,往往又需要“甲方”满意,因为毕竟这方印刻好之后,是甲方使用,可是“甲方”的审美往往与设计者并不一致,或者又要调整……
你看,难不难?印稿设计之难,难于上青天!
二、印稿设计的基础思维
印稿设计如此之难,要通过一篇文章将印稿设计说清楚,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本文提供的,只是印稿设计的最基础层面浅显的东西,也是印稿设计的一般原则:
1、基础思维之一:追求平正,布置停匀
这是最基础的设计追求,印面文字确定之后,确定文字的篆法,将其均匀、平整、安稳地布置在印面之上,每个字所占印面位置也基本大小等同,疏密方面的考虑是任疏任密,不考虑变化,印面地盘均分给各个印面文字之后,在每字所占地盘之内将笔画均匀占满,不做另外经营,繁密的字可以略略减细笔画,稀疏的字可以略略加粗笔画,但基本不考虑与其他各字的关系。
这实际上是汉印的特征,也是最易掌握的设计思路。如:

(方介堪印作)
这与汉印无变化印面一脉相承:

(汉玉印:和福)
两个字基本均分印面,因为“福”字有六纵,大于“和”字的五纵,占地略宽一线,追求的是平均,这种设计思想,只要会用尺子,能做简单的计算即可做到。

(汉印:太医丞印)
四字各占地盘,因为医字太密,为了在固定的地盘里放下这个字,笔画线条调细,太字太疏,为了占满本字地盘,笔画线条调粗,这是基础调整手法(这方印之前认真讲过,不再细说)。

(黄牧甫:臣锡璜)
这实际上仍是平整设计,臣字单占了右侧,仿汉印,锡璜两字各占左面二分之一,互不相扰。

(赵之谦:元祐党人之后)
六个字六错分布,印面呈现品字章法效果,但实质上六个字占地仍然是均等的,只是略略有避让关系,印面的基本思想还是平整,安静,端正,平均。

(汉印:郎中户将)
四字印面地盘已有变化,并呈对角呼应之势,但基本思想仍是方正、平均,线条与线条之间的位置关系基本是等距安排的。
2、基础思维之二:乱石铺街,追求自然
这其实是最基础的设计追求,印面文字确定之后,确定文字的篆法,将其自由排列在印面之上,每个字所占印面位置依其字形本身,不加拘束,字与字之间笔画互相穿插,甚至时常按印文书法的可变性变化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王福厂印作)
其设计思想简言之就如拿大小不同的石块铺成碎石小径,石块与石块之间互相依托,但又各各不受拘束。这实际是战国古玺印的设计思维,完全自然分布。如图:

(乱石铺街)
每个字好比街面的一块石头,各各大小不等,看似毫无规律,但却呈现让人惊叹的自然之美,如古玺印:

(子栗子信玺)
字形小,就占小地,甚至有一个角落,就放一个字。又比如:

(左桁廪木)
3、基础思维之三:对称、呼应、协调统一,追求装饰性
对称与呼应是最基础的装饰属性,其基本思维是将中线或斜线两边的繁与简作基本近同的处理,甚至两边的线条也作类似的安排,因为小篆本身就有对称的属性,对称和呼应就成了最基本的装饰性追求,对称的美,也是最有中国特色的审美追求,对称可以让人是从心底生出的庄重与大气,给予人庄重谐和之感。如天坛的美:

(天坛的对称美)
从中轴线向两侧看,一模一样的轮廓线。

(故宫角楼的对称美)
真的好看,用于篆刻,如:

(陈巨来:北室)
这是完全对称的例子,完全依托于小篆对称的字形。

(菉斐轩)

(邓石如:燕翼堂)
这是非完全对称,但只是小篆字形的微微差异,跟赵之谦的无闷,设计思想差别不大。

(赵之谦:无闷)
以上是朱文,再看一方邓石如的白文印:

(邓石如: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以上数印,是沿着中轴是左右对称的繁密笔画安排,设计思路是中轴对称。再有,就是对角呼应,这样的印例多到数不胜数,比如:

(邓石如:灵石山长)
这实际上是均分印面的变种,基本面是规整,有规律,体现出较强的装饰性,再比如黄牧甫的这一方:

(黄牧甫: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
这是“Y”字形章法,是以上所说的综合,有更强的章法装饰性。
4、基础思维之四:残破、变化、求异
以上三点,其设计思维都是规律,严整。最后一点我们说说残破,谈谈变化与求异。所谓的残破,是在布局之时,模拟古印风化人侵蚀的效果,用以平衡布局的虚实和重心,使全印气韵更加生动,也使印风显得更加苍古朴茂。笔画稠密处的残破,可以使朱白之间产生活泼感。印边平行长线条的残破,可使印面显得空灵透气。

(吴昌硕:无须老人)
印面的残破,加强了“无、须、道”三字的繁密程度,使其与“人”字的对比更加强烈,印面效果也更好。

(齐白石:三百石印富翁)
右上角的残破,使印面得以透气,不再憋闷。

(王福厂:写不尽人间四并)
左右与文字长线条平行的边框,都有残破,使印面文字得到强调,也使印面更有生气。我们逆向想一想,如果不是这些残破,印面该有多么呆板啊!
所谓的求异,是在布局之时把所遇到的相同问题作不同的处理,避免机械的重复,使整体富有变化,这类似于书法里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如《兰亭序》里的二十个“之”字,七个“一”字,写法完全不同,使整幅作品富于变化,是真正的神品。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在篆刻之中,也有求异应用,比如:

(林皋:林森)
一方印里,五个木,如不加变化,如布算子,还有得看吗?再看赵之谦的“铁头铁面铁如意”三个铁,各各不同,富有变化,印面由此活力倍增。

(赵之谦:铁面铁头铁如意)
再比如他的另一方印:我欲不伤悲不得已,两个不,虽然篆法一致,但细微处变化不少。(赵大师又给他们安排在对角,这是匠心布排。)

(赵之谦:我欲不伤悲不得已)
再比如邓石如的一方名印:

(邓石如:铁钩锁)
铁钩锁,三个“金”字边,也是篆法相同,但细微之处,各有差别,并没有刻成完全相同的样子(那是另外一种设计思想,走向的是完全工稳一路,是上面所说的三种设计思路的结果。)
综合来说,印稿设计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上述四种虽只是印稿设计的简单思路,但足以满足印稿设计的一般需要了。至少,了解以上四项之后,在印稿设计方面不至于无从下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