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写作入门(九)

 江山携手 2019-08-05

第四章  孤平和拗救

    第一节 孤平

    什么是孤平?所谓孤平是指近体诗的“仄平脚”中(注意:与“平平脚”、“仄仄脚”、“平仄脚”无关除韵脚和句首的第一字外由于句首第一字往往是不拘平仄,故不能计算在内),全句只剩下一个平声字。这样的句子叫做“孤平”。近体诗避免犯孤平是一个原则问题。

    五言律句(含五绝)中,容易犯孤平的句型只有一种,即“平平仄仄平”,为了防止犯孤平,它的第一字必须限用平声字(不能像其它句型那样宜平可仄或宜仄可平),如果用了仄声字,就犯了孤平。

    第二节  拗救

    在出现平仄不依照常规格式的句子,称为“拗句”。“拗”即不顺的意思。遇到这种情况有一种补救办法,叫做“拗救”。所谓“救”,就是“补偿”。经过拗救的句子,仍算是基本符合平仄规律,称为“准格律”。如何拗救呢?有四种:

    本句自救

    五言律句(含五绝)“仄平脚”句,即“平平仄仄平”,句首第一字必须限用平声字,用了仄声字就犯孤平。如果坚持第一字用仄声字,就必须在第三字改用平声字加以补救。拗救以后的句型变为“仄平平仄平”。例如李白《夜宿山寺》(下联):

        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平仄平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   

(注:×表示拗,∨表示救,下同)

    作者把对句第一字改用仄声字,因而把第三字改用平声字,加以补救。以“天”救“恐”。

    七言律句(含七绝)“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必须限用平声字,如果用了仄声字便犯了孤平。如果作者坚持第三字用仄声字,就必须在第五字补偿一个平声字。此诗,该句变为“仄仄仄平平仄平”。例如贺知章《回乡偶书》(下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

        儿童相见不相识,

        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笑问客从何处来?

                                                                     ×   

    作者把第四句第三字平声字改为仄声字,因而把第五字仄声字改用平声字,加以补救。以“何”救“客”。

    对句相救

    五言律句,另有一种是平仄脚的拗句(不是前面所说的孤平拗救),他若出现在某联的出句上,那么,应在本联的对句上加以相救。这种联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如果在其出句的第四字用了仄声字,便成了拗句(如第三字改用平声字,则成为“半拗”,此时必须在其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字,加以补偿。)例如杜甫《宴胡侍御书堂》(颔联):

        仄仄平平仄(变为)仄仄平仄仄

                          暗暗书箱满,

                                ×

        平平仄仄平(变为)平平平仄平

                          轻轻花絮飞

                             

    出句第四字“籍”,该平而仄,变拗;用对句第三字“花”该仄而平,加以相救。

    在七言律句(含七绝)“平平仄仄平平仄”中,如果在第六字平声改用仄声,就变成了拗句。那么就必须在其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五字仄声字,改用平声字,加以补偿。此时,该联的平仄变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例如楼阴《顷游龙井得一联王伯齐同儿辈游因足成之》(颔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变为)平平仄仄平仄仄

                              水真绿净不可唾,

                                        ×

        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平平平仄平

                              鱼若空行无所依。

                                      

出句第六字“可”该平而仄,变拗;用对句第五字“无”该仄而平,加以相救。

    本句与对句同时救

    所谓本句与对句同时救,其实就是上述两种救法同时运用。也称“双救”。五言律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联,如果出句第三字用仄声字;那么。对句第一字也用了仄声字,则第三字用平声字,这不仅救了本句第一字,而且同时也救了出句的第三字仄声字,这就是“双救”。例如杜甫《促织》(颈联):

        仄仄平平仄(变为)仄仄仄平仄

                          久客得无泪,

                               ×

        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平仄平

                          故妻难及晨。

                          ×   

出句第三字“得”该平而仄,犯拗;对句第三字“难”该仄而平,来救。同时,对句第一字“故”该平而仄,犯孤平。而这个“难”字也救了“故”字。

    同样,七言律句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联,如果出句第五字用了仄声字,则对句第三字也用了仄声字,则第五字用平声字,不仅救了本句第三字,而且同时也救了出句第五字的仄声字。例如许浑《咸阳城东楼》(颔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变为)平平仄仄仄平仄

                              溪云初起日沉阁,

                                       ×

        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山雨欲来风满楼。

                                  ×    

句第五字“日”该平而仄,犯拗;对句第五字“风”该仄而平。来救。同时,对句第三字“欲”,该平而仄,也犯了孤平。而这个“风”字也救了“欲”字。

    总之。“双救”五言或七言都是发生在出句有拗,对句又犯孤平的句型。

    特拗拗救(也称“变格句型”)

    特拗拗救在五言“平平平仄仄”句型中,第四字用了平声,便出现了拗。则必须将第三字的平声改为仄声。这样,其平仄格式便成为“平平仄平仄”。拗救后的句型称作“变格句型”。

    怎样变格呢?就是把五言的“平平平仄仄”句型变为“平平仄平仄”句型。此时,第一字必须限用平声字,不再是宜平可仄。例如孟浩然《过故人庄》(首联):

        平平平仄仄(变为变格句型)平平仄平仄

                                  故人具鸡黍,

                                        ∨ ×

                                   仄仄仄平平

                                   邀我至田家。

    “鸡”字拗,“具”字救。

    同样,特拗拗救在七言与五言是一样的。将“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此时,七言律句第三字必须限用平声字,不再是宜平可仄。例如刘禹锡《石头城》:

        仄仄平平平仄仄(变为变格句型)仄仄平平仄平仄

                                      淮水东边旧时月,

                                               ∨×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夜深换过女墙来。

“时”字拗,“旧”字救。

   半拗——可救可不救

    所谓“半拗”是指五言律句的“仄仄平平仄”的第三字该平而仄,使句子有一点点拗。称为“半拗”。是指七言律句的“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把第五字(不是第六字)改用了仄声字,称为“半拗”。遇到这种情况,属于可救可不救,那就不救了。

    第三节  避免出现“三平尾”和“三仄尾”

    三平尾。

    也叫“三平脚”、“三平调”、“三平式”、“连三平”。即五言律句或七言律句,末尾三个字都是平声字。为了避免三平尾,五言的“仄仄仄平平”句型的第三字只能用仄声字。用了平声字就是犯了“三平尾”的毛病。七言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型的第五字只能用仄声字,用了平声字就是犯了“三平尾”的毛病。

    为什么要避免“三平尾”?因为它在诗中模糊了后面两个节拍的界限,所以必须避免。

    三仄尾。

    也叫“三仄脚”、“三仄调”、“三仄式”、“连三仄”、即五言律句或七言律句。末尾三个字都是仄声字。为了避免出现“三仄尾”,五言的“平平平仄仄”句型的第三字,只能用平声字,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三仄尾”的毛病。

    为什么要避免?道理和“三平尾”是一样的。

    此外,还要记住“仄平脚”即五言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是不可以变的。如果变了就犯孤平。其它句型: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一、三字都是可变的。

(岁寒斋主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