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木情缘》摘录(四)

 江山携手 2019-08-05

芦 

       北半球所有陆域,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几乎都有芦苇分布。芦苇具粗壮根状茎,生长在河岸、湖边、池塘及河流出海口,是耐热、耐寒、耐盐的湿生植物。中国西北荒漠地区只要有伏流或地下水,就会有芦苇成群生长。敦煌月牙泉目前最优势的植物,及楼兰故地之盐泽最后留存的植物,都是以芦苇为主的沼泽植物。古人利用芦苇秆盖屋、织席、制窗帘   、编篓;西北边区河岸以芦苇筑墙及堤岸,采芦苇嫩笋食用。芦苇是古代用途极广的植物,成为古典诗词篇章及章回小说出现的植物之一,有多种名称。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诗经》就已载有“蒹葭”一词。唐宋以降,诗人偶尔也会使用该词,如张咏《访人不遇》:“雁响蒹葭浦,风惊橘柚村。”

      :同为《诗经》所用的芦苇名称,如《召南·駆虞》:“彼卓者葭,壹发五䰾。”常与荻一同出现,如孔武仲《泊赵屯》:“斜阳依依照草木,夹岸葭荻铺书毡。”

      :芦苇的简称,如王禹偁《泛吴淞江》:“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亦为芦苇简称,如王禹偁《月波楼咏怀》:“白乱芦花散,红殷蓼穗稠。”即为一例。

      芦苇:直接使用芦苇名称的诗词也不少,如张咏《阙下寄傅逸人》:“疏疏芦苇映门墙,更有新秋脍味长。”

(载潘富俊著《草木缘情》——岁寒斋主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