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孩子高质量陪伴,一定要做好这3件事!

 风吟楼 2019-08-06

孩子,你在我心里

也在我眼里

文 | 遇见宁静

来源丨亲宝宝育儿(ID:qbaobao6)

01

 有一天,在家长微信群里,突然看见老师@琪琪的妈妈。

老师说,琪琪今天又没带文具。琪琪妈妈也没太当回事,说,我昨天有事就没陪她,可能她忘记了。

群里沉默了一会儿,老师又发了一条:“我实在忍不住了,孩子已经17天没带文具了,你不知道吗?”

琪琪妈妈没有回复,但是,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她的尴尬。

我们是微信好友,经常能看到她发朋友圈,一张孩子写作业的图,一段温情的文字。

可是,班级里要求父母做的事,就数琪琪最落后了。打印的材料忘了,通知的事情没看见,该家长抄题的部分都是空白……

有一次,琪琪发烧,一直趴在桌子上。老师问:你感冒好几天了,有没有吃药。琪琪说,没有,因为妈妈不知道。

当老师问到的时候,琪琪妈妈说,孩子不咳嗽啊。是啊,不咳嗽,没有声音,就不知道孩子病了。

琪琪妈妈工作并不忙,论陪伴时长,可能她要算是最多的了。虽然人坐在孩子身边,但心却没有半点在孩子身上。

这种忽视,其实不是不爱孩子,也不是刻意为之。

只是觉得,孩子还那么小,没有什么大事儿。因为,太过放心,而太过粗心。

02

武志红曾经讲过一个案例:

来访者是企业高管,他的问题是,无论在什么场合,都非常非常紧张,紧张的背后是自卑——他总觉得别人都对他说的话不感兴趣。

武志红又问了几个问题,根据经验和感觉,判断他和妈妈关系的质量有很大的问题。

来访者说:怎么可能,我和妈妈再好不过了。

几乎每天回家,他都跟妈妈聊天,聊两三个钟头,都是很常见的,从小就是如此。

武志红以为判断错了,又问:聊了那么多,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美好回忆吗?能不能说一两个?

来访者惊讶地发现,竟然一个印象深刻的记忆都没有。

因为,从小到大,30年了,永远是他看着妈妈说话,妈妈给他一个侧脸,永远不会看他。

妈妈在听,也会回应,但就像是心不在焉似的。这让他时刻怀疑,是不是他讲得没意思,妈妈不喜欢,或是妈妈根本就不爱他。

来访者和妈妈都未曾想过,就是这样的视而不见,会让他自卑怯懦。

也不曾知道,他心里原来有一道疤。

03

为人父母,谁愿意这样伤害孩子?之所以视而不见,是因为我们以为:

1、孩子太小,TA不懂

婆婆经常说,孩子懂啥,谁带不一样。因为,孩子太小,TA说不清道不明,甚至,对于父母的依赖也只能表现得极细微。

即便大哭了一场,还是会凑到我们面前,说:妈妈最好。

我们关注的是:会不会趴着,会不会爬,长几颗牙,身高多少,又长胖了吗?吃饱穿暖不生病,大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2、哄孩子开小差,两不耽误

小易五六个月的时候,我一边抱着他一边看电视。有一次,孩子哭了,我竟然没分辨出来,还以为他在笑。

那时,哭笑声是有一点相似,但更重要的是,我的注意力都在电视上。

朋友的老公更甚,用脚晃动摇篮里的孩子,人靠在大床上玩手机游戏。

我们在孩子身边,可是我们的内心世界里,却没给孩子留出一个位置。

3、不知道孩子在想啥

看过一个案例,一群孩子学游泳,都不敢下水,哭声一片。后来,绝大多数孩子都下水了,可是,其中一个就是不敢。

妈妈不明白他到底在怕什么,劝说无效之后,硬把孩子推下去了。后来妈妈自己试了一下,真的很害怕,这才能理解孩子。

所以,有些事看不懂,是因为,我们没有和孩子做同样的事情。

孩子单词没背下来,就是不用功;分数低,就是不用心;和小朋友关系差、顶撞老师、偷玩游戏……

孩子身上,每个不明白的行为背后,一定有父母不曾走过的一段路。

04

一个朋友讲了件很奇怪的事,亲生的、养了十多年的儿子,天天吵着说妈妈不爱他。

朋友问我,这孩子是不是傻啊?

张德芬老师说:孩子天生就是最敏感的小雷达,父母表面上再怎么说、怎么做,都不如他们在能量层面、心理层面感受到的东西来得有说服力。

假装的陪伴,骗了自己,伤了孩子。

给茫然无措的宝爸宝妈几点小建议:

1、看着孩子的眼睛,和孩子积极互动

儿童心理学家安斯沃思发现,几个月的宝宝的安全感,与妈妈对儿童反应的敏感性有很大关系。

宝宝两个月起,在感到迷惑的时候,如果得不到妈妈应该给予的关注和回应就会越来越不安。

如果妈妈在喂食、游戏或者有压力等情境中回应孩子,就表达出一种关爱和在意的态度,让孩子对作为安全基地的妈妈非常有信心。

父母应该让眼神落在孩子身上,经常对视,握住TA伸出的小手,及时给点鼓励和微笑,多点互动。

2、和孩子保持黏性,建议和方法都行之有效

儿子有两个小朋友,英语成绩亮了红灯,老师约谈家长,后果很严重。

A妈妈告诉孩子,你必须背单词,必须每天学一个小时,老师说得一字不差,不然揍死你。

B妈妈文化低,但是和孩子一起学。知道哪个单词难背,知道哪道题总错,说的不多,但是孩子很受用。

A妈妈看着一个月,孩子成绩毫无起色,最后说,这孩子就是学不会。

B妈妈和孩子都考了100分,开心地去吃大餐。

孩子遇到困难,不需要家长在旁喊号子,说空话。眼里有孩子,心中就有数,什么时候扶一把,什么时候放手,这才是睿智的家长。

父母长期的“视而不见”,再高压暴政,会不断地打击孩子的安全感,最后,孩子的内心就会变成一个风雨飘摇的孤岛。

3、尊重孩子的感受

年初的时候,北大毕业生、留美博士王猛写了万字长文控诉父母,其实概括起来,就是他在感到孤单挫败的时候,一再地向父母“求救”,可是,父母视而不见。

小学时,因为不会剥鸡蛋,遭到同学、亲戚的取笑,且不止一次,“但面对取笑,家人从来没有保护过我,甚至不以为然。

”上高中时,有一次向父母反映自己调座位后身边环境变得糟糕时,也遭到了父亲的打骂,“你凭什么要学校优待你?凭成绩好?”……

王猛爸妈看到他万字长文时说,反反复复还是那些事,其实,那些都不是啥事儿,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

成因可能是复杂的,但是有一点不容忽略。

那就是这件事严不严重,可能不是靠外在评估,而是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感受。

每个孩子都不同,孩子在意了,那就是大事儿。视而不见,就会在孩子心里淤积,积重难返的遗憾,太过沉重了。

05 

黄圣依的儿子安迪曾被问道,没有爸爸妈妈陪伴,你会孤单吗?

安迪说:不孤单,我习惯了。这个样子,让人怜惜得心痛。

其实,比这更可怜的是,人在咫尺,心在天涯。

父母最高级的爱,就是“孩子,你在我的心里,也在我的眼里。

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流于表面的陪伴,他们希望父母走进他们的内心,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孩子希望自己不仅在他们眼里,更在他们心里。

所以,请给孩子他们更想要的爱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